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作文 > 作文题“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审题立意|范文
题目详细信息

作文题“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审题立意|范文

  • 题目编号:17044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934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5-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5-05-27
  • 考点详细:作文-写作
  • 命题类型:新材料

试题内容:

六、写作 (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可是扑进来的总是蝙蝠,而我们不肯关上它,我们仍然期待着青乌。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读了这段文字,你会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试题答案:

23.思路点拨:本题命题语料来源于张晓风的《我有》,命题语料之前,还有这么一段文字:“其实我们已经受愚多次了,而这么多次,竞没有能改变我们的心,我们仍然对人抱有孩子式的信任,仍然固执地期望着良善,仍然宁可被人负,而不负人,所以,我们仍然容易受伤。”
  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要正确审读材料,需要正确审读材料,首先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本材料的关键词有:为、可是、仍然、迎、扑进来、敞开、不肯关、期待、青鸟、蝙蝠等。
  其次是要将关键词构建成合理的关系。这些关键词往往不是孤立的,应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假设关系等等。如果说找关键词对应的是“概念”,那么构建关系就对应于“判断”。“为”与“可是”,“迎”与“扑进来”表现的是,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相违:再加上“仍然”,则体现的是,尽管可能意料之外的事物,但不会放弃对初衷的追求。而敞开、关闭,则是两种状态。
  再次,要明白关键词可能对应的比喻义,要善于将材料的寓意作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确定写作的领域。“青鸟”与“蝙蝠”是一组相对具有相反的比喻,前者可用来比喻美好、希望、幸福等,后者可比喻丑陋、失望、不幸等;敞开、关闭,是两种状态,这是联想的基础.这是一组对应的关系,可以联想到开门与关门、露出与敛藏、开放与封闭、传承与创新等,经常如此思考,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最后,审读命题的提示语,看有无特殊要求。先看“联想与感悟”,暗示着写作不一定要囿于开门关门、青鸟蝙蝠,应该不拘泥于材料表面的信息,应作联想,悟出道理,由此及彼,拓宽写作空间。再看文体要求,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之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文体。
  
  构思举例:
  审题具有聚合性,写作呈现开放状态,是本题的特点。可以写人际交往,不能因为误会、隔膜、嫌隙乃至欺骗带来了困惑,就拒绝向他人敞开心门:可以写对真理的探索,不能因为探索的路途有荆棘有崎岖有曲折,就停止前行的脚步;可以写对人间真情(亲情友情爱情)的感悟,不能因矛盾、纠纷等,而终止对真情的期盼与享受;可以写改革开放,不能因为打开国门会涌入落后的思想、腐朽的生活方式,而停止对先进技术、优秀
  文明的引进。
  构思写作时,可以由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发思考,如:手执唐·吉珂德的宝剑,心中闪耀着永不熄灭的星星之火,以最自信的骑士姿态,朝着理想飞奔而去:在纳粹让人尽乎绝望的轰炸之下,丘吉尔高呼“永远,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放弃!”等。
  
  相关素材:
  1.生命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于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在圣彼得堡从事大规模水雷生产。那时许多国家迫切要求发展采矿业,加快采掘速度,而当时的炸药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了解各国工业状况的诺贝尔,坚定了改进炸药生产的决心。在诺贝尔之前,意大利人苏伯莱罗在1847年发明了硝化甘油,这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炸药。但是,这种炸药特别容易爆炸,人们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它。1863年,诺贝尔和他的弟弟一起,终于发现了使硝化甘油相对稳定爆炸的有效方法。1864年,他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然而,1864年9月3日,海伦坡实验室在制造硝化甘油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当场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后来的一些事故让世界各国对硝化甘油失去信心,有些国家甚至下令禁止制造、贮藏和运输硝化甘油。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诺贝尔没有灰心,他深信完全有可能解决硝化甘油不稳定的问题。最后,他用一份重的硅藻土去吸收三份重的硝化甘油,第一次制成了运输和使用都很安全的硝化甘油工业炸药。从此,人们结束了手工作坊生产黑色火药的时代,进入了安全炸药的大工业生产阶段。在遗嘱中,诺贝尔利用他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
  2.名人名言
  (1)席慕蓉的短诗《禅意》:“生命原本是不断地受伤,与不断的复原,世界依然是一个,等待着我们成熟的果园,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命原本是这样的,安宁与美丽。”
  (2)“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深情呼唤,犹如杜鹃的叹息,句句浓情。余光中,这位祖籍福建,生于南京的台湾诗人,以自己浪漫的笔触,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
  
  例文展示:
  拥有心中的青鸟
  每个人敞开心灵,是希冀着梦想如青鸟般飞来。托尔斯泰认为没有梦想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孩子也许不清楚这个道理,但他们也会奶声奶气地诉说自己的青鸟,比如成为科学家或者幻想飞向宇宙。这些或多或少的期待,植根于他们对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的了解。这些期待因而也支撑着他们期待青鸟飞来。
  但正如托翁所说的“梦想带来的是方向”,青鸟不会铺就闪耀之路。人一旦涉世,直至青鸟自远方飞来,闯入心窗的更多是不速之客——蝙蝠,是恐惧、穷困、迷惘、悲苦,是命运的重压。诱惑在于只要关上心窗,缩首于安乐窝,自然可以拒蝙蝠于窗外,就像如果刘备放弃志向卖一辈子草鞋,就不会有屡战屡败的厄运。是坚守对青鸟的美好期待,还是关上窗户拒绝蝙蝠和可能到来的青鸟,不同的人从此有了不同的选择。而在现实面前,人们更多选择了后者。芸芸众生中,生来甘于与青鸟无缘的少,败给绚丽理想与残酷现实间差距的多。
  坚持者呢?他们经年累月的努力,不仅受到外界的挖苦讽刺,自己也难得心如磐石。不屈如鲁迅也曾感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成为“异端”的代价——提及梦想却难得认同,反招致冷眼、嘲笑、苦口婆心的劝诫甚至于激烈的反对,陷入挣扎与彷徨的铁屋。你不会因期待青鸟而受益,反会因扑来的蝙蝠自觉沉重。
  但生活的奇妙在于很多美好只在期待中。1927年,物理学家帕内尔为了证明沥青是液体,设计了一个沥青滴漏实验。直到去世那年,他只等到了三滴滴落的沥青。随后接管实验的梅因斯通,用五十多年的时间也只迎来了五滴,运气不佳还使他错过了所有沥青滴落的瞬间。他评价这个实验说:“自然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这也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
  青鸟的不可预测就像沥青的滴落,也许要用“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意志来期待。期待不是人生的失败,期待本身就是人生.、人生从结局来看不过都是归于虚无,使世界的意义脱离无尽轮回循环的是过程。真正愿意静下心来期待青鸟的人知道什么是梦想。所谓梦想,“梦”是你的目标,是你要到达的状态或想要的结果,是远方的青鸟;“想”是你实现这一日标的过程,是你逐梦的理由,是打开的窗户。但“想”是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因为它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定的意志。
  我们不能控制青鸟,我们可以控制的只有窗户的开闭。只有经过独立理性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践行梦想:只有用强大的意志才能抗拒外来的干扰,不容易被击倒。就像电影《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他积极地应对着比蝙蝠更可怕的纳粹,最终让生命的青鸟飞进了儿子的窗户。
  要迎来青鸟,打开的心窗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打开心窗,就要拥有心中的青鸟。心有青鸟的人比游移不定者更有理由去坚持、去践行。
  【模拟评分】
  基本等级47分(内容24分十表达23分)十发展等级9分=56分
  【得分理由】
  从立意与材料的关系看,本文以“拥有心中的青鸟”为题,多次用“期待不是人生的失败,期待本身就是人生”等语,提挈全文,统摄事据,聚合材料,使立意与材料相统一;从结构章法看,文章以刘备、鲁迅和帕内尔三个事例附丽在上述思路上,使结构纵横交织、整而不散:从行文风格上看,本文语言并不华美,但给人以清朗之感,过渡、衔接与推进方式较为自然,避免了说理的枯燥与构架的呆板。
  
  孤岛黎明
  W:
  许久不见了。在一个孤岛上等待着一群鸟儿的到来似乎是诗人笔下才会勾勒出的场景,浪漫而又奇妙。可是对于你这样一位鸟类学家来说却是真实的、可以触碰的现实。当你决定去面海的一个岛屿上等待中华凤头鸥的到来,从而为这种珍稀的生物建立一个可以长久繁衍生息的保护基地时,心中一定是五味杂陈的吧。我想那是些许的兴奋、难免的不安以及沉重的使命感。要知道,你即将要做的事将会使地球上一支独一无二却渐渐衰微的血脉得以保存啊。我想,远离喧嚣的尘世,去孤岛上等待一群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鸟儿,即便对于如你这般沉醉于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也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从你打电话告诉我你即将启程到今日,已是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了。和你同去的许多研究者都凶无法忍受岛上的孤寂和那长久不散的雾霭而回到了大陆。他们失望的表情告诉我你等的鸥鸟还没有来,来的只是一群群银鸥和三趾鸥,这些愚笨义喧闹的鸟儿,破坏了你们精心布置的诱饵与假鸟,扰乱了仪器。可你还在坚持着,每天记录着数据,观测风向,制作假鸟并将它们布置在海岛的各个角落,希望有一只恰巧经过的凤头鸥能从上空发现这个岛屿原来有自己的“同伴”的存在。我实在为你的坚持感到骄傲,却也因此而感到无尽的担忧。
  如你所知,大学毕业后我便在一家研究机构工作,这是我选择的道路,是我真心喜爱的研究。可我想要将自己的感触、想法表达出来,将许多经历记叙下来的愿望却日益强烈。我总想写些什么。于是,我就这样做了。我身边的朋友都掌握了极丰富的科学知识,他们能像朗诵普希金的诗歌一样讲述爱凶斯坦的理论,像演绎莎士比亚的戏剧一般谈论宇宙发展的进程。可他们却无法理解文学,也无法理解我的坚持。他们时常劝诫我,何必将那些本来就有艰的空余时间拿去摆布那些神秘莫测的文字呢?
  或许他们是对的吧。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去了几家出版社都屡屡碰壁。我离开这个地区最后一家出版社后,在冬夜的冷风中在大街上行走,心里却执着地想着,或许是下家呢。这样的固执或许是因为我像朋友们说的那样,实在天真,又或许是这手中紧握的文稿带有的温度,让我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无法割舍吧。
  雾霭似乎是从你在的岛屿蔓延到了大陆,我在这白色的纱幕中等着,呼吸着和你一样的空气,似乎也能体会到你些许的心情。终于又有一位研究者回到了大陆,可他并非带着失望的表情,他说,你们在成群的鸥鸟中终于捕捉到了中华凤头鸥的身影。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信号,它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成群的中华凤头鸥如祥云一般降临到你的岛屿。
  我是多么为你感到欣慰与喜悦啊。我想象着你发现第一只鸥鸟时兴奋的情状,长久以来的期盼终于有了结果。孤岛上没有信箱,我就把这封信寄放在你的朋友那里,因我要奔赴另一个城市去寻找一个能赏识我的作品的人。相信你马上就会看到这封信了。或许你会为我的担扰和哕唆而感到可笑吧,或许当你乘着海上的信风归来时,又会带来一个与我所知的完全不同的,一个充满着勇气与信念的故事,它带着雾霭的朦胧,也会有黎明的金黄。
  我将搭上今夜的最后一班车,去往另一个地方。相信明天我在车上苏醒的时候,迎接我的,就会是另一个地区的黎明了。写到这里,我忽然有一种奇妙的感受,也许就在那个时刻,对,就是那迎接黎明的时刻,你也将在黎明的曦光中看到,成群的凤头鸥正像赶赴一场盛宴一样向你的岛屿飞来,像经过漫长冬季后迎来第一缕春日的阳光,像走过重重迷宫后终于遇上那唯一的出口。像等在枝头的花苞终于迎来那一阵能吹开它的花瓣的暖风。雾霭散去,黎明拥抱了孤岛。
  我期待着你凯旋的消息。
  你的朋友:Y
  ×月×日
  【模拟评分】
  基本等级48分(内容25分十表达23分)十发展等级9分=57分
  【得分理由】
  本文以书信体的形式来写作,便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利于表达自己对青鸟蝙蝠的领悟,形式上新颖别致。作者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愿望追求来写作,避免了泛泛而谈,虚浮浅谈,有浓烈的个性色彩,也体现了真诚真挚的写作风格。
  相关链接
  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青鸟代表着“幸福、光明和爱情”的意象,代表吉祥幸福。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在西方,青鸟是圣灵的化身,同样是圣洁、幸福的象征。在文化差别巨大的东西方,人们向往着同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幸福。
  2.在本次作文题中,“蝙蝠”是一个负面的意象。其实,中国文化里,“蝙蝠”寓意“遍福”,象征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尚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篆书寿字,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万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寄寓“福寿万代”之意。
  
  我有
  张晓风
  那一下午回家,心里好不如意,坐在窗前,禁不住地怜悯起自己来。
  窗棂间爬着一溜紫藤,隔着青纱和我对坐着,在微凉的秋风里和我互诉哀愁。
  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总得不到你所渴望的公平。你努力了,可是并不成功,因为掌握你成功的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我也许并不希罕那份成功,可是,心里总不免有一份受愚的感觉。就好像小时候,你站在糖食店的门口的,那里有一份抽奖的牌子,你的眼睛望着那最大最漂亮的奖品,可是你总抽不着,你袋子里的镍币空了,可是那份希望仍然高高的悬着。直到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份奖品,那些藏在一排红纸后面的签全是些空白的或者是近于空白的小奖。
  那串紫藤这些日子以来美得有些神奇,秋天里的花就是这样的,不但美丽,而且有那一份凄凄艳艳的韵味。风一过的时候,醉红乱旋,把怜人的红意都荡到隔窗的小室中来了。
  唉,这样美丽的下午,把一腔怨烦衬得更不协调了。可恨的还不止是那些事情的本身,更有被那些事扰乱得不再安宁的心。
  翠生生的叶子簌簌作响,如同檐前的铜铃,悬着整个风季的音乐。这音乐和蓝天是协调的,和那一滴滴晶莹的红也是协调的——只是和我受愚的心不协调。
  其实我们已经受愚多次了,而这么多次,竟没有能改变我们的心,我们仍然对人抱孩子式的信任,仍然固执地期望着良善,仍然宁可被人负,而不负人,所以,我们仍然容易受伤。
  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可是扑进来的总是蝙蝠,而我们不肯关上它,我们仍然期待着青鸟。
  我站起身,眼前的绿烟红雾缭绕着。使我有着微微眩昏的感觉,遮不住的晚霞破墙而来,把我罩在大教堂的彩色玻璃下,我在那光辉中立着,洒金的份量很沉重的压着我。
  “这些都是你的,孩子,这一切。”
  一个遥远而又清晰的声音穿过脆薄的叶子传来,很柔如,很有力,很使我震惊。
  “我的?”
  “我的,我给了你很久了”
  “唔,”我说,“我不知道。”
  “我晓得,”他说,声音里流溢着悲悯,“你太忙。”
  我哭了,虽然没有责备。
  等我抬起头的时候,那声音便悄悄隐去了,只有柔和的晚风久久不肯散去。我疲倦地坐下去,疲于一个下午的怨怨。
  我真是很愚蠢的——比我所想象的更愚蠢,其实我一直是这么富有的,我竟然茫无所知,我老是计较着,老是不够洒脱。
  有微小的钥匙转动的声音,是他回来了。他总是想偷偷地走进来,让我有一个小小的惊喜,可是他办不到,他的步子又重又实,他就是这样的。
  现在他是站在我的背后了,那熟悉的皮夹克的气息四面袭来,把我沉在很幸福的孩童时期的梦幻里。
  “不值得的。”他说,“为那些事失望是太廉价了。”
  “我晓得,”我玩着一裙阳光喷射的洒金点子,“其实也没有什么。”
  人只有两种,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幸福的人不能因不幸的事变成不幸福,不幸福的人也不能因幸运的事变成幸福。
  他的目光俯视着,那里面重复地写着一行最美丽的字眼,我立刻再一次知道我是属于哪一类了。
  “你一定不晓得的,”我怯怯地说,“我今天才发现,我有好多东西。”
  “真的那么多吗?”
  “真的,以前我总觉得那些东西是上苍赐予全人类的,但今天你知道,那是我的,我一个的。”
  “你好富有。”
  “是的,很富有,我的财产好殷实,我告诉你我真的相信,如果今天黄昏时宇宙间只有我一个人,那些晚霞仍然会排铺在天上的,那些花儿仍然会开成一片红色的银河系的。”
  忽然我发现那些柔柔的须茎开始在风中探索,多么细弱的挣扎,那些卷卷的绿意随风上下,一种撼人的生命律动。从窗棂间望出去,晚霞的颜色全被这些纤纤约约的小触须给抖乱了,乱得很鲜活。
  生命是一种探险,不是吗?那些柔弱的小茎能在风里成长,我又何必在意长长的风季?
  忽然,我再也想不起刚才忧愁的真正原因了。我为自己的的庸俗愕然了好一会。
  有一堆温柔的火焰从他双眼中升起。我们在渐冷的暮色里互望着。
  “你还有我,不要忘记。”他的声音有如冬夜的音乐,把人圈在一团遥远的烛光里。
  我有着的,这一切我一直有着的,我怎么会忽略呢?那些在秋风犹为我绿着的紫藤,那些虽然远在天边还向我灿然的红霞,以及那些在一凝注间的爱情,我还能要求些什么呢?
  那些叶片在风里翻着浅绿的浪,如同一列编磬,敲很古敲出很古典音色。我忽然听出,这是最美的一次演奏,在整个长长的秋季里。
  
  
  我 在
  张晓风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
  为什么痛呢?现在才懂,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一起挨骂挨打都是好的啊!
  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妹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老师说:“×××”
  “在!”
  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然后,长大了,不必被点名了,却迷上旅行。每到山水胜处,总想举起手来,像那个老是睁着好奇圆眼的孩子,回一声:“我在。”
  “我在”和“某某到此一游”不同,后者张狂跋扈,目无余子,而说“我在”的仍是个清晨去上学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回答长者的问题。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能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题?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份吗?就连神明,其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已“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乔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天神的存在是无始无终浩浩莽莽的无限,而我是此时际此山此水中的有情和有觉。
  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抖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君家何处走,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又在太虚,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问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
  《旧约》里记载了一则三千年前的故事,那时老先知以利因年迈而昏聩无能,坐视宠坏的儿子横行,小先知撒母耳却仍是幼童,懵懵懂懂地穿件小法袍在空旷的大圣殿里走来走去。然而,事情发生了,有一夜他听见轻声的呼唤:“撒母耳!”
  他虽渴睡却是个机警的孩子,跳起来,便跑到老人以利面前:“你叫我,我在这里!”
  “我没有叫你,”老态龙钟的以利说,“你去睡吧!”
  孩子躺下,他又听到相同的叫唤:“撒母耳!”
  “我在这里,是你叫我吧?”他又跑到以利跟前。
  “不是,我没叫你,你去睡吧。”
  第三次他又听见那召唤的声音,小小的孩子实在给弄糊涂了,但他仍然尽快跑到以利面前。
  老以利蓦然一惊,原来孩子已经长大了,原来他不是小孩子梦里听错了话,不,他已听到第一次天音,他已面对神圣的召唤。虽然他只是一个稚弱的小孩,虽然他连什么是“天之钟命”也听不懂,可是,旧时代毕竟已结束,少年英雄会受天承运挑起八方风雨。
  “小撒母耳,回去吧!有些事,你以前不懂,如果你再听到那声音,你就说:“神啊!请说,我在这里。”
  撒母耳果真第四度听到声音,夜空烁烁,廊柱耸立如历史,声音从风中来,声音从星光中来,声音从心底的潮声中来,来召唤一个孩子。撒母耳自此至死,一直是个威仪赫赫的先知,只因多年前,当他还是稚童的时候,他答应了那声呼唤,并且说:“我,在这里。”
  我当然不是先知,从来没有想做“救星”的大志,却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
  这辈子从来没喝得那么多,大约是一瓶啤酒吧,那是端午节的晚上,在澎湖的小离岛。为了纪念屈原,渔人那一天不出海,小学校长陪着我们和家长会的朋友吃饭,对着仰着脖子的敬酒者你很难说“不”。他们喝酒的样子和我习见的学院人士大不相同,几杯下肚,忽然红上脸来,原来酒的力量竟是这么大的。起先,那些宽阔黧黑的脸不免不自觉地有一份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的卑抑,但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
  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我们原来只是想去捐书,只是想为孩子们设置阅览室,没有料到他们红着脸粗着脖子叫嚷的却是水!这个岛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鸟屿,岩岸是美丽的黑得发亮的玄武石组成的。浪大时,水珠会跳过教室直落到操场上来,澄莹的蓝波里有珍贵的丁香鱼,此刻餐桌上则是酥炸的海胆,鲜美的小鳝……然而这样一个岛,却没有淡水。
  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在同盏共饮的黄昏,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读书,也是一种“在”。
  有一年,到图书馆去,翻一本《春在堂笔记》,那是俞樾先生的集子,红绸精装的封面,打开封底一看,竟然从来也没人借阅过,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心念一动,便把书借回家去。书在,春在,但也要读者在才行啊!我的读书生涯竟像某些人玩“碟仙”,仿佛面对作者的精魄。对我而言,李贺是随召而至的,悲哀悼亡的时刻,我会说:“我在这里,来给我念那首《苦昼短》吧!念‘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读那首韦应物的《调笑令》的时候,我会轻後地念:“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一面觉得自己就是那从唐朝一直狂弛至今不停的战马,不,也许不是马,只是一股激情,被美所迷,被莽莽黄沙和胭脂红的落日所震慑,因而心绪万千,不知所止的激情。
  看书的时候,书上总有绰绰人影,其中有我,我总在那里。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
  他噤而不答。
  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作文题“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审题立意|范文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