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其它 > 经典阅读_2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对于礼乐与政刑的态度(
题目详细信息

经典阅读_2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对于礼乐与政刑的态度(

  • 题目编号:2343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563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6-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7-02-02
  • 考点详细:其它-经典阅读

试题内容: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迹诗书传记百家之文,二帝三王之所以基太平而泽后世,必曰礼乐云,若政与刑,乃其助尔。礼节之,乐和之,人已大治之后其谓助者几不用矣下三王而王者亦有识礼乐之情者乎其所谓礼乐如何也?儒衣冠而言制作者,文采声音云而已。基太平而泽后世倘在此邪?宋之为宋久矣,礼乐不接于民之耳目何也?抑犹未可以制作邪?董仲舒、王吉以为王者未制作,用先王之礼乐宜于世者,如欲用先王之礼乐,则何者宜于世邪?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人已大治之后其谓助者几不用矣下三王而王者亦有识礼乐之情者乎其所谓礼乐如何也?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22.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是 ▲ (朝代)的 ▲ (姓名)。(2分)
  2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对于“礼乐”与“政刑”的态度。(4分)
  ▲ ▲

试题答案:

21.人已大治之后/其谓助者几不用矣/下三王而王者/亦有识礼乐之情者乎/其所谓礼乐如何也?(4分。每处1分。少于4处,见对给分;多于4处,见错扣分)
  22.宋 王安石(2分。每空1分)
  23.①将礼乐之教视为根本,旨在切实地在民众中推行礼乐;(2分)
  ②将政刑视为一种辅助手段,最高目标是达到不用政刑的境界。(2分)
  【译文】
  问:根据诗书传记百家之文而考知,二帝三王之所以奠定太平泽被后世,一定说礼乐等等,像政刑,是礼乐的辅助罢了。礼节制人性,乐和顺人性,(通过礼乐的教化),百姓被治理得很好之后,作为辅助手段的政刑几乎就可以不用了。在三王之后称王的人,还有理解礼乐的内涵的么?他们所说的礼乐是什么呢?官员们谈及礼乐的制作,只是声音的抑扬节奏等等。奠定太平泽被后世的或许在这里吗?宋朝建立已经很久了,礼乐不能和百姓的耳目相接触(礼乐不能行于世)为什么呢?或许是还没有能够形成礼乐等方面的典章制度么?董仲舒、王吉认为当朝统治者还没有形成礼乐等方面的典章制度,用先王的礼乐适宜于当世,如果想用先王的礼乐,那么如何做适宜于当世呢?

  经典阅读_2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对于礼乐与政刑的态度(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