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正名》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正名》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4972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673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7-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7-05-04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正名 作者出处:吕氏春秋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实词-虚词-翻译-概括分析 所考实词:事|非|全|审 所考虚词:则|而|以|之

试题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  名《吕氏春秋》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形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是形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谷,如卫。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亲则孝         事:侍奉
  B. 民无非则之   非:责怪
  C. 是王之令也   全:顾全
  D. 管仲之辩名实也   审:审问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说淫可不可而然不然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B.恶民之难治   非能水也,绝江河
  C.桓公尝此霸矣   夜则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D.走而谷   足以喻治之所勃、乱所由起而已矣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邪说和君子之说形成对比,邪说会混淆对错,使是非颠倒;君子之说可以明确贤者与不肖者、治世与乱世之间的关系,能说清万物的情理、人生存的原因。
  B. 君主虽然不贤能,但是如果能够任用贤者,听从好建议,做正确的事情,仍然可以免于祸患。否则,就会陷入灭亡的困境。
  C. 尹文和齐王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了孝、忠、信、悌四种品行,那么就可以称为士,就可以让他做大臣。
  D. 选文用尹文与齐王对士人的看法的例子,讲述了名分正当的重要性以及名实不符的危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②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
  ③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
  。

试题答案:

6.
  【解答】(1)D  是因为管仲考察辨析贤士的名实清楚周密啊!审:清楚.
  (2)B  B,“而”表示转折关系;A,前“则”意为“就”,后“则”意为“却”;C,前“以”意为“凭借”,后“以”意为“率领”;D,前“之”为动词,意为“去,到”,后“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C 这只是尹文的看法.原文为“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齐王认为这个人受了侮辱却不还击,就不能作为大臣.
  (4)①贤:把…当作贤能;善:把…当作好的;可:认为…正确.句子翻译为:以不贤能的人为贤能,把邪说当做好建议,认为悖逆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样国家不混乱、自身不危险又等什么时候呢(依靠或凭借什么)?
  ②使:假如;见:表被动;以为:把…作为.句子翻译为:假如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大王还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
  ③使:假如;信:果真;是:这;虽:即使.句子翻译为:假如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么百姓即使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
  答案:
  (1)D
  (2)B
  (3)C
  (4)①以不贤能的人为贤能,把邪说当做好建议,认为悖逆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样国家不混乱、自身不危险又等什么时候呢(依靠或凭借什么)?
  ②假如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大王还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
  ③假如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么百姓即使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
  参考译文:
  名分正当,就天下太平.名分败坏,就天下大乱.使名分败坏的,是邪说.赞成邪说就使可能的变成不可能,使对的变成不对,使是非颠倒.所以,君子的言谈足可以说明贤德的人的实质、不肖的人的内在,足可以用来说明盛世兴起、乱世产生的原因,足可以用来知道万物的情理、人获得生存的原因,这就够了.
  凡是祸乱的产生,皆因为形实和名目不相符.君主虽然不贤德,但如果任用了贤能的人,如果听从了好的建议,如果做了可行的事,(就还不至于遭祸.)他们的祸患在于他们口称贤能,却听从不贤能的人;所认为的好建议,实际上却听从邪说;所认为可行的事,实际上却听从悖逆的行为;这是因为形和名的内容不同、实和质相异的原因.以不贤能的人当做贤能,把邪说当做好建议,认为悖逆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样国家不混乱、自身不危殆又等什么时候呢?
  尹文拜见齐王,齐王对尹文说:“我十分喜好士人.”尹文说:“我想听听你说什么是士人呢?”齐王没有回答.尹文说:“假如这里有一个人,他孝顺地侍奉双亲,忠诚地侍奉君主,对待朋友讲究信义,在乡间敬爱兄长,有这四种品行的人,可以叫做士人吗?”齐王回答说:“这真可以称得上是士人了.”尹文说:“大王得到这个人,肯把他收为下臣吗?”齐王说:“我愿意,可惜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人.”尹文说:“假如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大王还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齐王说:“不会.大夫受到了侮辱却不还击,就是耻辱.这样一个甘愿忍受耻辱的人,我是不会把他任用为下臣的.”尹文说:“虽然他受辱却不还击,但没有失却自己的四种品行.没有失却这四种品行的人,是没有失去他自己作为士人的条件.那么大王先前认为的士,怕不是士吧?”齐王没有话应对.
  尹文说:“假如这里有一个人,将要治理自己的国家,百姓有过错就责怪他们,百姓没有过错也责怪他们,百姓有罪就惩罚他们,百姓没有罪也惩罚他们,却还怨恨百姓难于治理,可以吗?”齐王说:“不行.”尹文说:“我私下观察了下面的官吏,他们治理齐国的地方事务,就恰恰像这样.”齐王说:“假如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么百姓即使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尹文说:“我说这些话不敢不加辩解.请允许我说一下理由.你的法令说:‘杀人的处死,伤人的用刑.’有的百姓畏惧你的法令,受到很大的侮辱都不敢还击,这是顾全你的法令!你却说,‘受侮辱却不敢还击的人是自甘受辱’.真正叫做屈辱的,不应该是这样.”齐王没有话可说.齐王的对话议事都是这样,所以难免国家衰破,自身危险,逃跑到谷这个地方去,进了卫国.齐桓公曾经凭借齐国称霸诸侯,这是因为管仲考察辨析贤士的名实清楚周密啊!
  【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正名》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