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冯延巳)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冯延巳)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6305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1
  • 浏览次数:2589
  • 使用次数:3
  • 创建时间:2017-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8-01-12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 朝代:宋 作者:冯延巳 体裁:词 题材类别:其它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临江仙 冯延巳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1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6分)

试题答案:

14.B、E(A 项,冯延巳虽继承了花间词传统,题材较狭窄,但词风被王国维评为“深美闳约”,善于用 大境写柔情,空间境界阔大,如“天长烟远”意境开阔,并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 项,“惊”字并非 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 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D 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
  15.(1)相同点是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情感角度)
  (2)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画面角度),以乐景写哀情(手 法角度),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是虚写(手法角度),想象分别后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 萧索的秋景(画面角度),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情感角度)。

  《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冯延巳)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