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秦观)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秦观)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6713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4
  • 收藏次数:1
  • 浏览次数:4129
  • 使用次数:1
  • 创建时间:2018-09-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8-10-25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朝代:宋 作者:秦观 体裁:词 题材类别:其它

试题内容: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此词当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 “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 “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 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夜,到梦破难眠,再到马嘶人起,而在这流程中自然地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15. 冯煦称:“少游之词,词心也。”(《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词心”?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答案】14. C 15. ①这首小令描写词人羁旅生活的感受和情怀,着重表现的是一位被放逐而漂泊的游子内心的悲苦、忧伤和生活的艰辛。
  ②词作也表现出词人怀才不遇、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的失意情绪。
  ③词人以内心的悲苦,去感受客观的物象和境界,通过某种景象、气氛的描绘与渲染,创造出一种凄哀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理解有误,应为“踏上艰辛旅程,旅途的前景将是十分悲苦了无生趣、渺茫而又无望的”。故本题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冯煦称:‘少游之词,词心也。’(《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词心”?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句点明时间是夜晚,“遥夜”即长夜,状出了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沉沉”的叠字,将长夜难尽的感觉再度强化。“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一二句中情景交融,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之凄清孤寂“梦破”二字,又流露出多少烦恼情绪。沉沉寒夜做一好梦,更反衬出氛围的凄清。“无寐,无寐”的重复,造成感叹语调,再联系“风紧”、“鼠窥灯”、“霜送晓寒”等等情景,可以体味出无限的感伤。尾句“门外马嘶人起”,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展现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含蓄地透露出诗人的无奈怨愤、落寞哀伤之情。此词不直写心境,而是写一夜难寐的所见、所闻、所感。词写长夜沉沉,驿亭风紧,饥鼠窥灯,晓寒侵被,人声嘈杂,驿马长嘶,真实谪徙羁旅的苦境与凄情。结合上述对本诗的理解分析,考生可以分点概括诗人的思想情感。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题材以及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方式。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秦观)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