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人是什么单位_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人是什么单位_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7444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144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3-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3-07-16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 选文题目:人是什么单位 作者:熊培云 体裁:社会科学类

试题内容: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 15小题。
  人是什么单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多生活在单位文化里。陌生人见面,难免会被问及“是什么单位的”。
  我曾说,一人即一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疆土,它区别于自己所属的疆土。同样,区别于“你属于某个单位”,每个人更应该回答的是“自己是什么单位”,“人是什么单位”。
  我曾就此提问并得到一些答案。
  有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单位之中。有说:人是思考的单位。前者,道出了人类的困境或者人性的弱点。我曾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并更换工具。之所以更换工具,是因为任何工具在被交付使用时,同样会通过“具体使用方法”“奴役”人。单位同样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工具,在意识到单位可以并可能像工具般更换以前,人所受到的这种“奴役”几乎是一辈子的事。 后者,“人是思考的单位”,这也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正因为人人都能思考,都在思考,民主作为利益协调器才成为可能和必要。
  我以为,若要真正解放自己的心灵,必须在时间与空间上对人之内涵拨云见日。故而我关于“人是什么单位”的回答是“人是时间单位”、“人是时间的尺度”。
  为什么“人是时间单位”?且不说“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陈词滥调,我们不妨找些其他论据。比如,为什么我们介绍“思想家胡适”时,会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一段时间——胡适(1891-1962)?道理很简单,人是生命,有生卒年月,人归根到底是一段时间。我们在时间中获得生命。
  那么,胡适是不是地理(空间)单位呢?不是。胡适生于绩溪,长在上海,学在美国,死在台湾。显然,我们不能在“思想家胡适”后面加上“绩溪—上海—美国—台北”这样一条地理尾巴。真正属于他的,只是他曾经生活过的71年。如丹东临死前所哀叹,没有谁可以把祖国放在鞋底上带走。然而,即使我们被送到月球上去,我们同样能够带走属于自己的时间。
  理解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非“属于某个单位”的单位十分重要。“我是单位”,“我是时间单位”,“我是时间的尺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关于生命意义的挖掘,并非忠诚于地理与环境,而是忠诚于自己的一生(这段时间)——正是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参与并见证一个时代。所以,一个写作者,应该站在自己的生命本身,站在一个时代的立场上表达心声,而非生在中国便只为中国人表达,到了美国便只为美国人说话。正因为此,历史上那些真正留下丰功伟绩并值得后世怀念的人,其所创造的,多是“划时代意义”,而非“划地理意义”,或“划种族意义”,“划单位意义”。 他们将自己归属于时间并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站在时间的维度,做一个世界公民,实现一生。在此意义上,那些即使如中国某院士所言“不幸生在中国”者,亦没有理由为自己所处的空间感到羞耻,每个人只对自己的时间负责,并因其创造荣耀。
  人应该爱时间,而不是爱空间。时间之爱是面向个体的,是绝对的,那是我们唯一的存在;而空间之爱则是相对的,是面向公众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契约才得以实现的。我愿将我所热爱之国视为时间之国,立于时间维度上的精神与思想之国,而绝非空间意义上的地理与政治之国。
  所以我说,人应该为时间耕耘,而非为空间奔命;一个人无论占有多少疆土,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做自己的主人,其所拥有的不过是贫困一生。以生命与时间的名义,每个人作为其所生息的时代中的一员,不应该停留于寻找地理意义上的归属,而应忠诚于一生的光阴,不断创造并享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选自熊培云的博客,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 “ 一人即一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疆土,它区别于自己所属的疆土”,两个“疆土”的意思不同。
  B. 任何工具在被交付使用时,都会通过具体的使用方法“奴役”人,因此,人要更换工具。
  C. 如果人人都能思考,人人都在思考,民主作为利益协调器才有必要存在,并有可能实现。
  D. 文中引用丹东临死前哀叹“没有谁可以把祖国放在鞋底上带走”,是为了说明祖国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公众。
  E. 人应该爱时间,而不是爱空间。因为时间是我们唯一的存在,而空间则是公众的,是相对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契约才能实现的。
  13.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 在作者看来,人是小概念,时间是大概念,因为人只是衡量时间的一个尺度。
  B. 人只有意识到单位可以更换,才有可能减少被单位奴役的时间或摆脱被单位奴役的
  命运。
  C. 一个写作者忠诚于自己的一生,其表现应该是:生在中国只为中国人表达,到了美国依然只为中国人说话。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 若能将自己归属于时间,站在时间的维度上实现一生,中国某院士就不会发出“不幸生在中国”的感慨了。
  14. 文中两次用到“思想家胡适”的例子,各有什么用意?(4分)
  15. 理解“人是时间单位”有何重要意义?请根据文意分点作答。(4分)

试题答案:

12. D E(D引用丹东的话是为了说明人不是空间单位,而是时间单位。E“空间则是公众的,是相对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契约才能实现的”不符合原文,“空间”应为“空间之爱”。)
  13. C (“生在中国只为中国人表达,到了美国依然只为中国人说话”说法不符合文意,文中相关信息是“一个写作者,应该站在自己的生命本身,站在一个时代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心声,而非生在中国便只为中国人表达,到了美国便只为美国人说话”。)
  14.①第一次意在从时间角度说明“人有生卒年月,人归根到底是一段时间” (或“人是时间单位”)这个观点;②第二次意在从空间角度说明胡适不是空间单位,真正属于他的,只是他曾经生活过的71年(或“人不是空间单位”)这个观点。
  (每点2分,共4分。)
  15. ①理解人是时间单位,就会懂得在挖掘生命意义的时候,忠诚于自己的一生,参与并见证一个时代。(或:懂得对自己的时间负责,并利用其拥有的时间创造荣耀。)
  ②理解人是时间单位,就会懂得热爱时间(或:懂得为时间耕耘、做自己时间的主人),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每点2分,共4分。第一点从“个人与时代”角度回答;第二点从“个人自身”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以生命与时间的名义,每个人作为其所生息的时代中的一员,不应该停留于寻找地理意义上的归属,而应忠诚于一生的光阴,不断创造并享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给2分。不分点作答则在原得分基础上扣一分。 )

  人是什么单位_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