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_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_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8002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722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3-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3-08-14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 选文题目: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作者: 体裁:社会科学类

试题内容: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①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②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③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④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⑤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⑥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原文有删改)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或有所不为。
  B.敬畏感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C.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D.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不仅是对与人生命有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E.对敬畏感的褒扬,不是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限制。
  13.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
  B.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这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C.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D.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4.本文第二段和第五段都谈到了“敬畏感”的问题,它们的角度一样吗?说明理由。(4分)
  
  15.从全文来看,敬畏伦理有哪些积极作用?请简要概括。 (4分)

试题答案:

三、12. D E(D.原句陈述对象是“对与人生命有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不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E.原文第六段是“对敬畏感的褒扬……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13. D (D项只是对“褒扬敬畏感”的具体阐释,不能成为要有“敬畏心理”的原因。注意文句“它”(敬畏感)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
  14.它们的角度不一样(1分)。第二段是从明确概念的角度阐释什么是“敬畏感”,第五段是从现实针对性角度阐述为什么要有“敬畏感”(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
  15.(1)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们有所不为;
  (2)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3)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
  (4)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_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