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作文指导 > 2015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及查标卷评分情况
文章浏览

2015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及查标卷评分情况

来源:网络  浏览:15555  下载:0  上传:2016-04-11


1、向儿童致敬
  因为一句人们所共知的谚语,就萌生出好奇之心试着验证,在这世上,大概也只有孩子们这样做了。我不禁要笑了,瞧这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又多么可贵啊!
  在西方童话中,孩子们都是仙鹤送来的,都是神的恩赐。我深深地赞同这一点。儿童的身上有许多成人所不具备的高贵品质。王开岭在书中写道:“向儿童学习”。那么,我也要向儿童致敬,敬他们的无畏,敬他们敢于质疑的天真之心,敬他们自由的灵魂。
  孩子的心灵总是一尘不染的,他们真实而无所畏惧。当皇帝身披并不存在的新装游行并接受众人赞美的时候,一语道出真相,敢于说出真相的不正是一个孩子?那是纯洁无瑕的天使,不曾被权威震慑,不曾被世俗玷污,他的心中是非分明,求真的天性也不曾被人群的潮涌吞没。当他如一颗闪亮的星辰照亮盲目的黑暗时,怎不值得众人向他致敬!
  然而,现实离我们对儿童的高歌尚有发展的距离。当孩子试图分辨纠缠的茎蔓时,这高贵的求真却被其父视为可笑的一件事。仿佛在父亲眼中,所谓的定理取代了真理,眼中只有瓜豆的食用价值,仿佛在物质面前,孩子的求真暗淡无光,我们该为谁哭泣呢?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幼年的瓦特因跳动的壶盖疑惑,我们便从他的未来看到了儿童的“可笑”中的闪光点。
  我们怎么能教那些美好的闪光点泯灭呢?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被称为“给成人读的童话“,作者借小王子之口诉说:“大人们的世界可真奇怪”。是不是很值得思考?当大人们满不在乎地笑话儿童的可笑行为时,殊不知在儿童眼中成人世界是多么荒唐,大人们为名为利无数次背叛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奇怪啊!忘记了从他们口中传授的求真之理,又是多么令人悲哀……
  更令人悲哀的是,失去了光环的大人却权威一般将孩子的闪光点抹去。“走吧,人间的孩子,和一个精灵手拉着手,走过荒野和河流,这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叶芝如是哀叹时,我们也该扪心自问,是否该以成人的意志统治儿童的精神,使他们迅速老化,所谓成熟?
  当一个孩子无视地从瓜豆的茎蔓前走过,我们也失去了无瑕的天性,求真的执著,与不拘于时的自由灵魂,时代的精神短板被再度削短……
  请住手吧,请向儿童们致敬,请唤醒那自由的光辉!
  我今年十八岁,步入了成人的行列,可我知道,心灵中的求真与单纯无畏不死,我依然,也愿意是个孩子。
  2、 以赤子之心辨世间黑白
  《麦田守望者》里有言: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我也始终相信,每个深谙世故的大人都曾有一颗分辨是非的赤子之心,只是俗世的荒流将它们易了辙。
  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与父亲,小孩执意分辨瓜豆之不同,父亲却一笑了之,是太多的“生活经验”让他放弃了对事实的探索与对是非的辨别吗?
  诗人辛波斯卡发出这样的哀叹:我们的鹰隼贴地行走,我们的孔雀宣布放弃羽毛,我们的毒蛇在笼前打着呵欠。一颗赤子之心尽被暮气肢解,辨别是非之能力无处可寻,难道不是如此“生活经验”的世故之错?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锥心之问,当下,更不该让一颗颗追求事实的心、辨别是非的信念被蒙上世俗的藩篱。
  《小王子》中一句“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让我深思不已。也就像路遥提到过的“曾经的热忱被一点点消磨”。能否在俗世间生活而不妥协于生活,关键在于能否有一颗去伪向善明辨是非的赤子之心。
  且不谈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可酣高楼的纯挚风度,近代大学士金岳霖养公鸡、斗蛐蛐之憨态亦让人喜从心来,同样,在学术上他仍保留一颗赤子之心。“让山是山,让水是水”,其治学风尚广为流传。或是真理之先躯顾准,甘愿拆下自己的肋骨燃作火把,只为照亮一途通往光明与真理。学术研究上葆一颗赤子之心,让他们分辨精神世界错综复杂的条框与限囿,让他们精神之不朽光芒熠熠生辉。
  主持人白岩松曾道:“世间有一种永不落时的时尚,那就是明辨黑白。”我记得前几日的“路怒”事件,面对前方车辆的违规停泊,行人无一前去规劝提醒,反是一名中学生的勇敢果断解决一场纠纷,路旁的众多成年人果真就失了那颗明辨是非的良心吗?又如蒋方舟在文章中提过一个场景,那些功成名就、大腹便便的中年成功人士微笑着向你走来,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你还太年轻。”我想说的是倘若整个社会中都是如此老练世俗风气,每一颗年轻激越的赤子之心都被刻意老化,我们何时重现东方红日从地平线上蓬勃跃起之姿?
  就如《人民日报》写到的,“或许善意的环境还需涵养,善意的制度还需托举,我们首先要燃起心中的那团熊熊的火。”是的,我们首先要坚守我们那颗赤子之心!
  无论是学术钻究之精益求精,亦或改革发展之步步为营;无论是个人素养之明善深涵,亦或社会风气之融洽和谐,一颗赤子之心,一份明辨是非的执念,怎可缺失!
  
  3.抛却牵绊,接受最后的收获
  泰戈尔说:“你只管走过去,一路上鲜花自会开放。”在前行的道路上纵使有太多纷扰牵绊,也要怀有平和的心态,认清本质,实现最后的收获。
  丝瓜与肉豆的须藤纠缠在一起,看似纠结错综,烦扰牵绊,但种植这两种植物的目的是为了收获最后的果实,又何必因其生长过程中必然却无关紧要的牵绊烦恼?人生也正如此,无论在过程上是如何繁琐,只要认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收获的结果才会历久弥香。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毕生投身于建筑事业,用娇弱的身躯撑起中国建筑的桥梁,在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上,她以一颗满腔热血的心,怀无畏的坚定信念,在吴晗主持拆毁北京城区古建筑时,毅然挺身而出竭力痛斥谴责,守住了她内心对美好传统的坚持信仰。她的生命中被世俗牵绊了太多,但她毫无惧色,笃定地认准了自己的方向,以梦为马,无论在建筑方面,还是文字领域都实现了自身价值,收获盈香满怀。
  林徽因如一缕温暖,柔和的四月天的春风,生动地诠释了怎样坦然面对牵绊,收获最后的结果。
  曼德拉说过,他要让这个世界记住他的温柔。在种族歧视色彩浓厚的南非,她以自己一己之力,投身于实现南非人民平等自由的实践中,一生致力于实现南非的和谐,即使他的努力没有那么快的实现,收获最后的希望,他自己也羁绊于牢狱之中长达27年,但他没有被眼前的暂时纷扰所束缚,而是选择等待,他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曼德拉的努力最终使南非成为洋溢着民主、和谐、平等的彩虹国。也许在他前行的道路上确实有太多的牵绊,但他没有因走了太远而忘记自己最初为何出发,最后他选择抛却一切在前行道路上的牵绊纷扰,一路向前,直至收获人生的一片美好。
  多少人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和爱,认清最终的目标,抛弃一切不必要的牵绊,一路以梦为马,直到最后的收获,满怀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