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作文指导 > 2013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评6
文章浏览

2013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评6

来源:网络  浏览:8677  下载:0  上传:2014-04-10


31.请别人挑错,成就成功人生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别人挑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自我涵养。千古兴亡,百年悲欢,终如长江东去,只有那谦逊的青松,傲岸千年。请别人挑错,挑出那条通往成功的路。
  请别人挑错是一种大气。八岁登基,少年擒鳌拜,剿灭噶尔丹,他的身影如同一座青山,屹立在大清朝心脉之上。千古一帝,为自己的江山创下丰功伟绩,却不知,他帝王身份的背后是谦逊的包容。身边有明珠、索额图等众多有才之人,让他如沐春风。每每决策之际,他都会与其探讨,让他们为自己挑出错误,做出正确决策。康熙大帝,他有容人之大气,勇于请别人为自己挑错,让自己无往而不胜,让“康乾盛世”万古流芳。请别人为自己挑错,康熙化身巨龙,在成功的天空咆哮。
  请别人挑错是一种胸怀,让成功触手可及。他不是天才,他也没有过人的能力,他只是能够从别人的批评中汲取自己所欠缺的营养。当自己的导师直言自己论文中的不足时,他欣然接受,并在下一篇论文完成时请导师指导,无论导师言辞如何激烈,他都欣然。因为有请别人挑错的胸怀,钱学森成为“两弹元勋”,他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祖国的强大,让自己走向成功。请别人为自己挑错,钱学森用胸怀在成功簿上大放异彩。
  请别人挑错是一种智慧。1799次拒绝,没有让他丧失对梦想的追求。每次遭遇剧本被拒,他有的不是气恼,而是谦逊地请对方为自己指出自己的不足。一次次的拒绝,一次次的学习,史泰龙就在这不断被人挑出错误的过程中积累。然后,他成了好莱坞最优秀的演员。知道自己有太多不足,所以请别人为自己挑出错误,然后不断改正,最终爬上成功的顶峰。请别人挑错是一种智慧,史泰龙用智慧在成功的舞台上成为一颗明星,冉冉升起。
  请别人挑错,曹雪芹与他的“红楼”在后世流传千古;请别人挑错,袁隆平带着他日渐完美的水稻,为我国人民带来温饱;请别人挑错,郎平成就“铁娘子”的神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惑。”请别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更是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阅卷教师评点】本文能根据题目材料准确提炼出“请别人挑错,成就成功人生”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议论。文中为突出主旨,作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体现了考场作文的根本要求。本文还做到了事例典型,层次清晰。为论证主题,作者精心选择康熙大帝、钱学森、史泰龙和曹雪芹以及袁隆平等中外名人事例为论据,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满。当然,本文说理分析还不够深刻,材料组合上也有瑕疵,但仍不失为一篇写得较好的文章。
  32.走出心灵的沼泽
  的确,人无完人。在生命的跌宕起伏中成长,我们背起行囊走在路上,但有时身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错误与缺点会像一只充满魔力的手将我们拉入沼泽地中。这时,我们就需要有人帮我们指出身上的缺点,使我们走出心灵的沼泽。
  伍尔芙有言:“岁月波光粼粼,赐予爱与生命,唯有生活不能被他人代替,只会有寂寞相随。”生命之旅需要自己走完,而他人的指正与批评,则会使我们走出心灵的沼泽,继而去欣赏一路春光,细雨落花。
  当我们欣赏着《玄秘塔碑》的严谨与灵秀,惊叹柳公书道之深时,殊不知,如果没有那位以足作书的老人的批评和指正,就没有后来的“颜筋柳骨”,也没有今日可欣赏的视觉盛宴。漫步于北大校园的季羡林老先生诚恳地接受世人的指正和纠错,于是“国学大师”的桂冠于他头顶熠熠生辉。当我们吃着洁白的大米,却有几人知晓袁隆平在研制杂交水稻时,诚恳接受的批评与指正。正是他的这种低姿态,使他走出了人生的沼泽,培育出了亩产达九百多公斤的杂交水稻。他真实于自我,淡泊于名利,那里有一个民族崛起最古老的密码。
  自觉接受批评不是没有原则的迁就。我们仍会记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马寅初,不放弃自己的《新人口论》,在人们的批评下,坚定不移地站成一道风景,激励着我们要与真理为友,走出心灵的沼泽。
  但同时又有多少人不懂得以诚恳之心去听从他人正确地指正,最后只能放任自己陷入心灵的沼泽,不能自拔。当年的章太炎自以为自己医术了得,听不进去他人的建议,最后只能是误己误人。纸上谈兵的赵括,无视父亲的建议,长平一战,全军覆没,留给历史苍白的哀伤与回忆。
  时间的风,吹拂记忆的枫叶;年华的雨,冲洗忘记的画卷。被比尔·盖茨称为“微软的宝贝”的张亚勤曾说:“当你沉下来的时候,智慧就会升起来。”同样,当你沉下来的时候,你就会以一颗诚恳而谦恭的心去接受正确的批评和指正,并以此为剑,挑动生命的琴弦,奏响命运华章。并在这一片激昂中,走出心灵的沼泽,去守卫生命的碧海青天。
  【阅卷教师评点】本文论点鲜明,材料丰赡,文情并茂、文气沛然。议论文的结构,散文化的语言,理趣、情趣并存是本文的特色。这篇例文结合名人事例说理,文化气息浓郁,品味高雅,对人物素材的娴熟运用,对名言警句的恰当摘引,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超群、意蕴丰富、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
  33.世界因改错而精彩
  爱因斯坦曾说:“世界正是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中进步。”因此,敢于承认错误正是当下民族进步的阶梯。
  伽利略通过自己的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世人更加接近了真理;哥白尼否定“地心说”,大胆提出“日心说”,世界因此更加合理;达·芬奇否认神论,以人为主,留下《蒙娜丽莎的微笑》永传后世,因此,世界总是在不断完善中进步,承认错误并不是羞耻,恰恰是内心高尚的体验。
  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因此,每当接受指错时,我们要虚心接受。二战时期,作为侵略国出场的德国臭名昭著,人们难以相信这个集音乐、政治、艺术于大成的美丽国度能如此丧心病狂,全世界被笼罩在硝烟之中。二战后,勃兰特总理在犹太人墓前的一跪,让世界又重新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勃兰特总理墓前的一跪不是屈辱,相反却是正义与尊严。而恰恰相反的是,同样是侵略国身份的日本,其罪行却永久令人发指。二战期间,企图占领中国、称霸世界的日本人狂妄自大。日本战败后,他们非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世界永远拥有明亮的眼睛来观看日本的可耻面容。我们不禁想到,在错误面前,拥有一个敢于承担错误的态度,是多么的必要。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人们曾说,请别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众志成城,方能尽显我中华本色。对于个人而言,对错误的正确认识并及时的修正,那么个人完善势必如虎添翼;对于社会的秩序而言,整个社会提倡勤俭节约,绿色出行,则“低碳生活”指日可待,“美丽中国”方能日益显现;对于世界而言,和谐世界需要纠正错误。人人帮我,我帮人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个人与他人互相纠错,社会在自己的虚心改错中,则会更加和谐精彩。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正处于自身爱情、事业、价值观的形成期,一个正确的三观才能使我们今后立足于社会,在家长、朋友的关照下茁壮成长。虚心纳谏的李世民告诉我们,错是能改的,因此,我们何所惧?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奇花初胎,郁郁皇皇;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无所畏惧!我们善于改错,我们会成为社会脊梁。
  世界因改错而精彩!
  【阅卷教师评点】本文联想丰富,刻画细腻,内容充实,见解独特,说理透彻。
  第一个特点是材料丰富。文章取材广泛,正反开阖,做到了:古今联系,上下五千年;中外结合,纵横十万里。
  第二个特点是引用丰富恰当,句式灵活,整散结合,语言富有哲理。作者借大量的名句名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引用化用,缀合成文;句式整散结合,具有抑扬顿挫之美,使得文章气韵律动,特别是几处四字句文辞华美,光彩照人,展现了一个高中生驾驭素材和运用的语言不俗功力。
  34.人当闻过则喜
  人无完人,金也无足赤,谁能无过?闻过则喜,善莫大焉。
  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在别人为你指出错误时,你却不知悔改,愤怒不已于他人的多嘴。人之所以为人,是闻过则喜的态度让人区别于其他低级动物。由是,当铁凝和莫言在被挑出“错”这根刺时,二人发自内心的快乐并衷心感谢,这是如雪山之巅纯洁雪莲一般高尚品格的表现。
   君忆否?一如天空苍穹的浩渺,虚怀若谷。唐太宗以人为镜,照出自身的缺点和过失。在魏征的直言进谏中闻过,不计较魏征言论中的顶撞之意,从谏如流,欣然于其中而治理出太平盛世。真心地改正错误,闻过则喜,也正是这一从容大度折服了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
   君可见?一如空谷幽兰的淡雅,心纳善言,正吾身,淡然脱俗。孔子在杏坛讲学,造就三千弟子,受各国统治者敬仰。即便如此,他也要“日三省吾身”,对于自己过失不隐藏不躲避,闻过则喜。这种如兰淡雅的高尚操守,为后人景仰。
   君可知,逝者如斯,在人人追求物质丰裕的时代,当今学者冲出象牙塔,渴求在绚丽镁光下演讲成名,哪还有什么闻过则喜?谈什么从谏如流?“商品文学”日益充斥我们的生活,若有读者指出他的过错,他会觉得拂了面子,硬是辩驳,却不知此正是为人所不耻。
   诸如莫言、铁凝之类人确已凤毛麟角。物欲横梳的社会不良现象腐蚀了那些“学者”们闻过则喜的品质,被面子、荣誉所蒙蔽。
  闻过则喜是涤荡人们心灵的甘泉,平淡如他,却能除人心之浑浊,除灵魂之杂草,给予人本性之高尚。
  无数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闻过则喜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生命种子会在不断找错、纠错的循环更替中长成参天大树。
  闻过则喜让心“明镜似台,不惹尘埃”,也终会“花枝春满,天晴月圆”。
  【阅卷教师评点】这篇文章论证时,考生用“君忆否?”“君可见?”“ 君可知”三句句领起,构成排比式并列结构,叙议结合,诠释文章的主旨,指出:“人当闻过则喜”的观点。这样的论证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气韵酣畅,体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此外,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精练,词汇丰富,论述精当,并能首尾呼应,凸显题旨,显示出较好的语言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