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现代文指导 > “高考文本”要用全新视角真实地再阅读
文章浏览

“高考文本”要用全新视角真实地再阅读

来源:网络  浏览:9215  下载:0  上传:2015-01-18


当文本以高考的面目出现,阅读文本时立刻切入考题,从应试的视角阅读,由于已知考题的答案,阅读时将不会再有细读文本的真心,不会再有体验、感悟的耐心。如此轻视和无视的阅读是不利于思考命题特征从而寻求备考策略的,因此,应创设全新的视角真实地再阅读。2014江苏高考阅读文本《乾坤草亭》,就可采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视角阅读,这样可以细致地读懂文本,打开思维的闸门,激发思考的活力,从而真实理解命题特征,切实把握备考策略。
  一、立足文本,就文解文,从文本自身寻找写作素材。
  高考文本作为精选的文本,必有其材料丰富性,思想启迪性等特征,可去筛选、归纳、概括其丰富的材料,其深刻的思想,并实现对文本观点和材料相统一的理解。
  《乾坤草亭》作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时可提出如下的问题:全面筛选文中的例证材料,并分析其论证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明代王世贞家“乾坤一草亭”。八大山人也曾画有《乾坤一草亭图》。元代画家吴镇“浩荡乾坤一浮鸥”。唐代船子和尚诗云:“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
  作用和观点:引出乾坤和草亭、小舟和宇宙的话题。
  材料二:王维“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
  论证观点: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
  材料三: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
  观点: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
  材料四:清初诗人张潮人的境界三个层次说。
  观点: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次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
  材料五: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
  观点:心灵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
  筛选出以上内容之后,理解材料和观点的融合,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分析材料是怎样有力地证明观点的。
  二、立足文本,就文析文,从文本自身分析作者运用材料的方法技巧。
  高考文本选取的基本是相当典范的文章,其运用素材、其组织文本的技巧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这种学习不仅是一种赏析更是一种积累,积累的是阅读经验和写作素养,养成的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请看《乾坤草亭》的第二段:
  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王维不是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吗?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
  本段观点作者辩证分析,由宇宙、乾坤谈到小亭、小舟,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由具体的物谈到抽象的理,讲到大与小,讲到物与心。
  看引用王维“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作者首先引用,其次分析,分析时运用了描述性的分析方式,“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然后总结“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印证了“。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的观点。
  由此可掌握引用论证的一般技巧:作引用,作分析,扣观点。
  由此还可进一步训练议论文引用论证的技巧,可以把这个分析描述写得更形象。
  请看下面的扩充性写法:王维不是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吗?水(由远方自天上来,奔流而来,浩浩荡荡奔流而来,越行越近,流过苍茫大地,但终至穷处),路(水迢迢,路长长,路随水而蜿蜒,水穷处,必然是路尽头),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
  其它各段也可作如此一样的处理。这样既掌握了写法,训练了写法,拓展了写法,于高考文本中学习写法,阅读印象更深刻,阅读所得更真实!
  三、扩展文本,据文展开联想类比,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高考文本考查知识的理解体悟能力,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因此高考文本往往可以激起曾经的生活体验,激活曾经的阅读感悟,高于平时的语文生活,又植根于平时的语文生活。阅读高考文本要能够展开联想类比,这是读懂文本的要求,更是建构写作素材系统的需要。
  《乾坤草亭》可以想象欧阳修的醉翁亭,王羲之的兰亭,柳宗元的小石潭,苏轼的赤壁下的小舟,刘禹锡的陋室,甚至司马迁的牢房等,那所在的具体的生命一点(小)中演绎了多么丰富的人生之大,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就这样祛除生命的疲惫,留下活过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没有悲哀,没有后悔,没有忧愁,更没有恐惧。内省不忧,夫何忧何惧。心在哪里,灵魂就在哪里,那么多不朽的名字镌刻下那么多不朽的故事,何等大哉!
  《乾坤草亭》我们还可以想象到李煜的小楼,小楼上,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还可以想象李清照的愁雨,点点滴滴,敲打谁的窗棂,那一个个灵魂在苍凉地呐喊:生命啊,人生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人类精神和理想如何皈依?
  由此我们可以用伟大的但丁《神曲》“炼狱篇”中“正确的道路和真理的道路”的深刻暗示加以总结:只有一个灵魂自觉洗涤干净,可以上升或开始向上行走的时候,那时其他灵魂的欢呼也就随之而起,睡在绒毛上面和被窝里是不会成才的,因此,起来吧,用你的灵魂战胜你的气喘,假使灵魂不再沉沦!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四、据文分析题目,内容、内涵和写作技巧深刻理解了,做题还会难吗?
  高考文本命题必紧扣其文本内容,内涵和写作技巧命题,这是永远都无法颠覆改变的真理。看本题的三个问题设置。
  (1)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参考答案:“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
  (2)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面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
  (3)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
  参考答案:“不离亭子”,表达了一个小“点”的生命自信;“不在亭子”,表现了生命在无限宇宙中的悠游。草亭与乾坤的关系,写出了“小”的个体面对无限“大”的宇宙可采取的态度,反映了生命同境以及从此困境突围的可能路径。
  三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理解本文“材料与观点”相统一的关系中加以解决,江苏高考命题力倡“文本意识”,第一个问题,“个”的含义,是对文本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第二个问题论述层析是围绕“中心线索”对内容和观点的归纳、概括;第三个问题“答案信息”或相对集中,或分散于文章各个部分,要由现象到本质逐层入深的分析加以解决。可以看出,只要备考中采取全新真实的理解内容的视角去做,一定会加深学生阅读意识,理解意识、体验意识、体悟意识,从而形成科学的备考策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