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近日,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引发了全球热议。这款以聊天机器人形式推出的产品,不仅具有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还能根据聊天内容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一样与使用者进行对话,并能在对话过程中完成摆写邮件、创作文案、翻译甚至编程等多项任务。出人意料的“聪明”让它受到了众多企业青睐,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效率工具。
②人工智能模型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对大量语言数据和人类
积累的图书、论文等知识库的学习,具备了掌握人类海量知识以及理解和表达大类语言的能力。同时,人工智能模型还能持续学习,不断进化。据悉,OpenAl今年将发布经过进一步训练学习后的GPT-4,产品使用效果还会有飞跃式提升。
③这次ChatGPT引发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议和关注,关键原因是ChatGPT通过至少五个维度的能力提升,实现初步的“智慧涌现”:1.海量高价值信息的全量在线记忆能力;2.自然语言输入的任意任务和多轮对话理解能力;3.复杂逻辑的思维链推理能力;4.多角色多风格的长文本生成表达能力;5.即时新知识学习应用与进化能力。此外,因为引入了代码作为训练语料,ChatGPT还额外产生了自动写代码和理解代码的能力。
④业内公认,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内容创新,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交流。
材料二:
①相对于国内媒体和互联网从业者们对ChatGPT的热衷和追捧,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对ChatGPT的理解要清醒很多。他认为“ChatGPT是一个糟糕的产品,人们真的只是去访问一个有时能正常工作有时会宕机的网站”,因为ChatGPT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还会因访问量过多出现崩溃现象。
②ChatGPT越是火爆,越是会暴露其缺点。它不善于追逐最新信息,谷歌和微软都强调,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每次更新信息内容时,都需要重新读取数量庞大的文献数据。因为很难频繁更新,所以模型内保存的信息大多比较陈旧。
③ChatGPT给人创造出“机器可以复制人类的行为”的幻觉,但其输出结果并不稳定,
这是它遭到诟病的最大原因之一。
④它既有趣也弱智、尤其是在一些细分领域,看似全知全能的ChatGPT展现出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一面,它很乐意编造事实或发明参考资料来支持其论点。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的科学家吴恩达曾在ChatGPT上提问:为什么算盘比计算机要快?ChatGPT给出的回答是:算盘运算的优势有三点,一是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二是使用机械计算的原理,三是使用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界面。
材料三
①最近,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在《纽约客》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关注,他将ChatGPT比喻为“互联网文本的有损压缩图”,也就是互联网所有文本的模糊JPEG。特德·姜认为,“如果一种压缩算法被设计成在99%的原始文本被丢弃后重建文本,我们应该预料到它生成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将完全是捏造的。”ChatGPT保留了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就像JPEG保留了高分辨率图像的大部分信息一样。但是,如果你要寻找精确的比特序列,你无法找到它,你得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
②特德·姜和美国认知科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等人还把ChatGPT描绘成“高科技剽窃”,它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教授们无法检测学生们的成绩是否是抄袭得来的,所以纽约市等教育机构已经在2023年1月正式宣布了对ChatGPT的禁令。
③如果说人文学者们的批评还是温和的反思,那么现实上演的剧情已经开始为防范ChatGPT们失控敲响了警钟,网络黑客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勒索软件与恶意代码,并进行信息窃取等活动。还有研究者认为,开发者们的偏见导致算法延续种族、性别和文化上的偏见已经显现,比如让ChatGPT创作歌词,其回答中会包含“有色人种的女性和科学家不值得你花时间关注”等内容,而人工智能面临的版权、隐私和诽谤等问题也将在未来显现。
④英国《卫报》在评价ChatGPT中时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危险不是机器被当作人对待,而是人被当作机器对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ChatGPT作为一款聊天工具,不仅拥有学习和理解能力,还能像“人”一样思考。
B.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模型,拥有自动写代码、理解代码和自动进化的能力。
C.ChatGPT频繁出现错误,设计简单,经常出现崩溃现象,所以它是一个糟糕的产品。
D.目前,ChatGPT对于技术使用者提出了较高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
B.ChatGPT以海量知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持续进化功能,未来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很多挑战。
C.ChatGPT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继纽约市后,全球教育机构将陆续对其发布禁令。
D.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考验,所以人类要始终保持清醒。
3.根据材料一、二,对画波浪线句“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ChatGPT拥有大量语言数据和图书、论文等知识库,具有复杂逻辑的思维推理能力。
B.ChatGPT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提供答案时显示出严谨的态度。
C.ChatGPT保存的信息大多比较陈旧,尽管提供的答案正确,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D.ChatGPT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时为了支持其论点,倾向于编造事实或发明参考资料。
4.不适合作为材料三画横线句论据的一项是(3分)
A.想适应未来的世界,现在我们该教给孩子的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尤瓦尔赫拉利
B.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
C.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D.我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价值,更有尊严。人有灵魂、信仰和价值观,有自信可以控制机器。但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蒂姆·库克
5.学校辩论社以“ChatGPT横空出世,是机会还是灾难”为主题开展辩论,甲方持肯定态度,乙方唱衰ChatGPT。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选择一方立场,拟写辩论稿要点,至少给出三条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威风相裕亭东家做盐的生意
东家不问盐的事
十里盐场,上百顺白花花的盐滩,全都是他的大管家陈三和他的三姨太掌管着。
东家好赌,常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赌。
那里,有赌局,有戏院,还有东家常年买断的一套沿河、临街的青砖灰瓦的客房。赶上雨雪天,或东家不想回来时,就在那儿住下。
平日里,东家回来在三姨太房里过夜时,次日早晨,日上三竿才起床,那时间,伙计们早都下盐田去了,三姨太陪他吃个早饭,说几件她认为该说的事给东家听听,东家也不知道是听到了,还是压根儿就没往耳朵里去,不言不语地搁下碗筷,剔着牙,走到小院的花草间转转,高兴了,就告诉家里人,哪棵花草该浇水了;不高兴时,冷着脸,就奔大门口等候他的马车去了。
马车是送东家去镇上的。
每天,东家都在那“哗铃哗铃”的响铃中,似睡非睡地歪在马车的长椅上,不知不觉地走出盐区,奔向去镇上的大道。
晚上,早则三更,迟则天明,才能听到东家回来的马铃声。有时,一去三五天,都不见东家的马车回来。
所以,很多新来的伙计,常常是正月十六上工,一直到青苗淹了地垄,甚至到后秋算工钱时,都未必能见上他们的大东家一面。
东家有事,枕边说给三姨太,三姨太再去吩咐陈三。
陈三呢,每隔十天半月,总要想法子跟东家见上一面,说些东家爱听的进项什么的。说得东家高兴了,东家就会让三姨太备几样小菜让陈三陪他喝上两盅。
这一年,秋季收盐的时候,陈三因为忙于各地盐商的周旋,大半个月没来见东家。东家便在一天深夜归来时,问三姨太;“这一阵,怎么没见到陈三?”
三姨太说;“哟,今年的盐丰收了,还没来得及对你讲呢。”
三姨太说,今年春夏时雨水少,盐区喜获丰收!各地的盐商,蜂拥而至,陈三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三姨太还告诉东家,说当地盐农们,送盐的车辆,每天都排到二三里以外去了。
东家没有吱声。但,第二天东家在去镇上的途中,突发奇想,让马夫带他到盐区去看看。刚开始,马夫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后追问了东家一句:“老爷,你是说去盐区看看?
东家没再吱声,马夫就知道东家真是要去盐区。东家那人不说废话,他不吱声,就说明他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
当下,马夫调转车头,带东家奔向盐区。
可马车进盐区没多远,就被送盐的车辆堵在外头了。
东家走下马车,眯着眼晴望了望送盐的车队,拈着几根花白的山单胡子,拄着手中小巧、别致的拐杖,独自奔向前头收盐、卖盐的场区去了。
一路上,那些送盐的盐农们,没有一个踉东家打招呼的——都不认识他。快到盐场时,听见里面闹哄哄地喊呼——“陈老爷!”“陈大管家!”东家知道,这是喊呼陈三的。
近了,再看那些穿长袍、戴礼帽的外地盐商,全都围着陈三递洋烟、上火。就连左右两个为陈三捧茶壶、摇纸扇的伙计,也都跟着沾光了,个个叼着盐商们递给的烟卷儿,人模狗样地吐着烟雾。
东家走近了,仍没有一个人理睬他。
被冷落在一旁的东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那帮闹哄哄的人群后面,好不容易找了个板凳坐下,看陈三还没有看到他,就拿手中的拐杖从人缝里,轻戳了陈三的后背一下。
陈三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身后的这位小老头,到底是不是他的东家时,大东家却把脸别在一旁,轻唤了一声,说:“陈三!”
陈三立马辨出那声音是他的大东家,忙说:“老爷,你怎么来了?”
东家没看陈三,只用手中的拐杖,指了指他脚上的靴子,不温不火地说:“看看我的靴子里,什么东西咯脚!”
陈三忙跪在东家跟前,给东家脱靴子。
在场的人谁都不明白,刚才那个威风凛凛的陈大管家、陈老爷,怎么一见到眼前这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头,就跪下给他掏靴子。
可陈三是那样的虔诚,他把东家的靴子脱下来,几乎是贴到自己的脸上了,仍然没有看到里面有何硬物,就调过来再三抖,见没有硬物滚出来,便把手伸进靴子里头抠……确实找不到硬物,就仰起脸来,跟东家说:“老爷,什么都没有呀!”
“嗯——”东家的声音拖得长长的,显然是不高兴了。东家说:“不对吧!你再仔细找找。”
说话间,东家顺手从头上捋下一根花白的头发丝,猛弹进靴子里,指给陈三:“你看看这是什么?”
陈三捏起东家那根头发,好半天没敢抬头看东家。东家却蹬上靴子,看都没看陈三一眼,起身走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威风”为题,揭示了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善于摆臭架子的恶劣行径,虽是历史笔法,但可以从中看到今天一些人的可笑面影。
B.东家外在表象之下的漫不经心,赌博耍钱,养花侍鸟,和姨太太逍遥花前月下,夜归午起,都是对他深刻精明、藏巧露拙的掩饰。
C.东家“突发奇想”,要到盐区去看看,既是对管家陈三大半个月没来见自己的疑惑,也是对管家隐露不忠之心的警觉,彰显了东家心思的缜密。
D.小说细节生动,东家的拐杖一“戳”,把脸“别”在一旁,一“唤”,虽是“轻戳”“轻唤”,却有着千钧的分量,尽显拿捏人心的老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家做盐的生意。”“东家不问盐的事。”小说开篇破空而来的这两句话,语意矛盾,悬念陡生,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强烈欲望。
B.三姨太是东家的线人和信息来源,是东家和陈三中间的桥梁和纽带,此处叙写看似闲笔,却是作者展示东家形象的匠心之笔。
C.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充分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兼用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多样,令人回味无穷。
D.小说结尾“看都没看陈三一眼”,刻画出东家对陈三的冷淡和不屑一顾,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小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8.小说表现东家的“威风”,是从“明”“暗”两个方面来写的。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5分)
9.著名作家曹多勇认为:“相裕亭称得上是展示乡村景观最出色的小小说作家之一。”请结合文本,谈谈曹多勇这样评价的理由。(6分)
全卷浏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