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泸定县湾东村湾东水电站职工罗永发现坝前水位上涨,马上判定厂房机组受损,需立即手动拉闸泄洪。拉闸后已错失逃生机会的罗永与同样陷入绝境的施工工人甘宇相遇。甘宇想到电闸没关,山中电线杆都已倒地,若遇上四漫的水,后果无法想象。伴着余震和滚石二人回到厂房切断电闸。天亮后他们艰难逃生,但眼镜丢失的甘宇腿部受伤,体力不支,于是决定分开行动。罗永心中不忍却只能独自前行。他依靠捡来的打火机,用烟雾发出信号,最终于9月8号获救。获救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还有个同事在下面,你们一定要去救他!”
从知道甘宇被困的消息起,救援就没有停止过,但直到9月20日都没有任何消息传回。9月21日,受灾村民倪太高,在回村喂羊时,听闻救援队搜救甘宇,早上6点,他就带着两瓶牛奶和一些月饼,从借住的亲戚家出发,上猛虎岗搜救甘宇。7点多,他疑似听到微弱呼救声,经过2个多小时搜寻,终于找到躺在树林中已经无法动弹的甘宇。甘宇大哭起来:“如果不是你,我的命可能就没得了,我遇到好人了。”
读完以上信息,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题“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审题立意|范文
- 题目编号:27538
- 是否推荐:否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8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2-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2-03
- 考点详细:作文-写作
- 命题类型:任务驱动
试题内容:
试题答案:
22.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泸定县湾东村湾东水电站职工罗永和甘宇的故事。地震、大水、仅有的逃生机会,拉闸泄洪、切断电闸,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而罗永和甘宇毅然选择了后者,伴着余震和滚石逆行而上。这一刻,平凡的他们焕发出伟大的精神光彩,危难时刻奋不顾身的选择面对,舍小家顾大家、坚守职责、勇敢逆行,他们的品质令人敬仰。
二人一起逃生,最后不得不分开,罗永心中不忍却只能独自前行,获救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还有个同事在下面,你们一定要去救他!”,不忘伙伴,忧心安危,这是源自心底最真实的善良。
逃生中罗永依靠捡来的打火机,用烟雾发出信号,最终获救;而甘宇失联17天,绝地求生,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生命的韧性令人动容。甘宇获救后大哭“如果不是你,我的命可能就没得了,我遇到好人了”,即使自己生命垂危,依然懂得感恩,这是本性使然。
再看其他人物。从知道甘宇被困的消息起,救援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我们中国人一贯的做法,15天的搜救,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需要内心的坚持;15天他们义无反顾,这是无私奉献的品格。
还有受灾村民倪太高,没有人要求他参与搜救,但他凭着内心的善良独自上山搜救,最后终于救下了生命垂危的甘宇,这就是我们中国百姓的真诚、朴实、善良。
写作建议: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称赞的品质。 罗永:尽忠职守、心忧他人;甘宇:性情韧性、懂得感恩;倪太高:朴实真诚、义无反顾……甚至搜救队员15天不放弃的搜寻都让我们看到他们内心的坚持和奉献。考生作文时选择哪一个点进行议论都是可以的,但却落了下乘。考生需要看到他们的共性,作为普通人的他们,在面对灾难时先人后己、一腔孤勇、互帮互助、朴实善良,而这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国民性。从这个角度写,作文自然立意高远。
立意:
1.危急时刻,美好人性闪光。
2.守望互助,共克时艰。
3.舍己为人,逆行者的高光时刻。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
- ☆
- ☆
- ☆
- ☆
- 质量得分
-
- ☆
- ☆
- ☆
- ☆
- ☆
相关试题及考点指导
- 所属试卷:四川省内江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 上一题目:综合语用_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玉
- 下一题目:《金文文学与殷周文质之变》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