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镞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首诗创作于开元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起笔不凡,先说洁白画绢之上现出风霜肃杀之气,然后再点明原因,有力地勾勒了画鹰的气势。
B.中间两联具体描绘画上的苍鹰,“耸身”写其动态,“侧目”写其静态,“光堪摘”描摹其饰件,极为传神。
C.尾联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发出追问,何时才能出击凡鸟,即使血染荒原也在所不辞,寄寓深意。
D.全诗章法严谨,托物言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画中苍鹰卓然不凡、展翅搏击的形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16.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可以通过题诗来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和情感。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
《画鹰》(杜甫)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512
- 是否推荐:是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7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6-04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画鹰 朝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诗 题材类别:咏物诗
试题内容:
试题答案:
15.C
16.①更加传神地表现了苍鹰的心理活动、搏击的激情及威猛的气势。“风霜起”写出了诗人看到画作时觉得它“挟风带霜”的心理感受;“思狡兔”传神的写出苍鹰欲搏击狡兔时的心理状态;写出了画面之外的意趣,突出了绘画的艺术效果。
②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尾联“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将“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托物言志,借咏“画鹰”来表现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即使血染荒原也在所不辞”理解错误。“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它一定会把凡鸟的毛血洒弃在平远的草地上。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起句用惊讶的口气说: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风霜起”写出了诗人看到画作时觉得它“挟风带霜”的心理感受。“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思狡兔”传神的写出苍鹰欲搏击狡兔时的心理状态。这几句更加传神地表现了苍鹰的心理活动、搏击的激情及威猛的气势,写出了画面之外的意趣,突出了绘画的艺术效果。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最后两句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托物言志,借咏“画鹰”来表现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
- ☆
- ☆
- ☆
- ☆
- 质量得分
-
- ☆
- ☆
- ☆
- ☆
- ☆
相关试题及考点指导
- 所属试卷: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 上一题目:《汉灵帝中平六年幽州牧刘虞到部上》阅读答案及翻译
- 下一题目:名句名篇_望能先奉养祖母、再报答皇上之情的典故分别_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