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国无常强,无常弱》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国无常强,无常弱》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872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86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1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11-19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国无常强,无常弱 作者出处:韩非子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所考实词:治|信|规矩|壅蔽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①“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②”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节选自《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治世则不然,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其杀戮人者不怨也,其赏赐人者不德也。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也,是以官无私论,士无私议,民无私说,皆虚其匈以听于上。上以公正论,以法制断,故任天下而不重也。今乱君则不然,有私视也,故有不见也;有私听也,故有不闻也;有私虑也,故有不知也。夫私者,壅蔽失位之道也。上含公法而听私说,故群臣百姓皆设私立方以教于国,群党比周以立其私,请谒任举以乱公法,人用其心以幸于上。上无度量以禁之,是以私说日益,而公法日损,国之不治,从此产矣。(节选自《管子·任法》)
  【注】①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②氓社稷:“氓”同“亡”,抛下国家死亡之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其国乱A弱矣B又皆释国法C而私其外D则是负薪E而救火也F乱G弱甚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文中指安定,与“乱”相对。《大学》中“欲治其国者”的“治”与文中含义不同。
  B.信,任凭,随意。《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与文中含义相同。
  C.规矩,指校正方圆的器具。规,圆规;矩,方矩。也指一定的法度、准则。文中指前者。
  D.壅蔽,堵塞蒙蔽。《谏太宗十思疏》中“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的“壅蔽”与文中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认为,君主依法办事国家就强大,君主不依法办事国家就衰弱,楚国和齐国从称霸走向衰亡的历史正说明了这一点。
  B.韩非认为如今凭借声誉或人际关系获得了地位或奖赏,玩弄个人手段相互勾结,废弃了法度等一系列做法是错误的。
  C.“任法”,即依靠法律、法度。管仲认为,无论是问罪还是行赏,一切以法度为依据,亲疏、远近、贵贱、美恶都从法,才能有太平盛世。
  D.韩非和管仲都看到了君主不“就公法”而放任“私”的后果:群臣百姓或私下勾结,或接近奸臣而远离君王,或请托保举,扰乱公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
  (2)其杀戮人者不怨也,其赏赐人者不德也。
  14.结合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哪些法治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仍有借鉴意义。(3分)

考试助手(考场智能编排系统)软件下载

试题答案:

10.BDF【解析】句意:这些国家本来已经混乱衰弱了,他们的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于法律之外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国家会更加混乱和衰弱!“其国乱弱矣”和“乱弱甚矣”,两处“乱”“弱”均是并列关系,强调国家状况,故中间不可断开:“矣”“也”均为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释国法”和“私其外”语意关系紧密,同时发生,非前后承接关系,故中间不可断开。“负薪”是“救火”的方式,前后修饰关系,故中间不可断开。
  11.B【解析】B项,“烟涛微茫信难求”句意: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此处的“信”是“确实、的确、实在”的意思,文中“信”指“任凭、随意”,二者含义不同。
  12.B【解析】B项,“如今凭借声誉或人际关系获得了地位或奖赏,玩弄个人手段相互勾结,废弃了法度等一系列做法”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的“今若”“若”“若是”等语言标志可知,凭借声誉或人际关系获得地位或奖赏,玩弄个人手段相互勾结,废弃法度,只是韩非的假设,而非现状,选项的说法把假设当作了事实。
  13.(1)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混乱、判断谬误,统一人们的行为使其合乎规范,没有比法令更好的了。
  (2)他定罪杀人但人不怨恨,按功行赏但人也不必感激。
  【解析】翻译句子,首先要确定每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准确翻译,再结合句式等流畅表达。
  【评分标准】(1)共4分。“矫”(矫正,纠正)、“诘”(追究,查办)各1分,大意2分。
  (2)共4分。“怨”(怨恨)、“德”(感激)各1分,大意2分。
  14.①要坚定以法治国的为政理念;②维护法的公平公正,不受社会舆论和道德评价的干扰;③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④提高违法成本,关注“刑”的作用。
  【解析】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可知,韩非认为“依法治国”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可知,韩非认为要“维护法的公平公正,不受社会舆论和道德评价的干扰”;由“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知,韩非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可知,韩非认为要“关注‘刑’的作用”。以上法治思想对当今社会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除1述合案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译文】材料一:
  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大,也不可能永远衰弱。君主依法办事,国家就強大;君主不依法办事,国家就衰弱。楚庄王曾并吞二十六个国家,开拓三千里疆土;楚庄王抛下国家死亡之后,楚国便随之衰亡。齐桓公吞并了三十个国家,开辟了王千里疆土;齐桓公抛下国家死亡之后,齐国也随之衰亡。所以有了楚庄王、齐桓公,楚、齐就可以称霸。如今这些国家都衰亡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这些国家本来已经混乱衰弱了,他们的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于法律之外營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幹柴去救火,国家会更加混乱和衰弱!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能够除掉奸邪谋私之行而遵循国家法令的,老百姓就能安宁并且国家就能安定;能杜绝图谋私利的行为而实行国家法令的,军队就会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所以明察得失又有法度的規定,用来驾驭群臣,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欺诈;明察得失而又以法度作为标准以了解远方的事情,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天下轻重颠倒的事欺骗。现在如果按声誉选用人才,那么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紧密勾结;如果根据朋党的关系来推荐官员,那么老百姓就会致力于勾结而不求依法办事。以虚假的名声为依据奖赏,以诽谤的流言为依据施行处罚,那么喜欢奖赏而厌恶处罚的人,就会丢掉国家法定的职责,玩弄个人手段,互相包庇利用。像这样的话,群臣就会废弃法度而设法捞取个人权势,不把国家的法令当回事了。屡次进出奸臣的家门,一次也不到君主的朝廷去;天天想着自己的好处,一点也不考虑君主国家的利益。君主的下属官吏虽然很多,但都不是朝廷所需用来尊崇君主的;各种官员虽然一应俱全,但却不是君主所需用来承担国家大事的。所以下臣我说:衰亡的国家朝廷中没有人。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君主在上面不依法决断政事,而听凭下面的大臣胡作非为。所以圣明的君主依法选拔人才,不凭自己的意愿来用人;依法考核臣下的功绩,而不靠自己的主观来推测。
  所以说: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量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但首先一定要用规和矩作为标准;智慧极高的人虽很快就把事情做得合乎要求,但必须用先王的法令作依据。所以用法令来治国,就是用法令作为标准衡量事物罢了。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争辩。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混乱、判断谬误,统一人们的行为使其合乎规范,没有比法令更好的了。整治官吏而威慑民众,遏止过于懈怠的行为,制止诈伪的发生,没有比刑罚更顶用的了。君主如果放弃法令而用私意办事,那君臣就没有区别了。
  材料二:
  治世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不分亲疏、远近、贵贱和美恶,一切都用法度来判断。他定罪杀人但人不怨恨,按功行赏但人也不必感激。全凭法度办事,好像天地对万物那样没有私心,所以官吏没有私人的政见,士人没有私人的议论,民间没有私人的主张,大家都虚心听从君主。君主凭公正原则来考论政事,凭法度来裁断是非,所以担负大任治理天下而不感到沉重。现在的昏君却不是如此,用私心来看事物,所以就有看不见的地方;用私心来听情况,所以就有听不见的地方;用私心来考虑问题,所以就有认识不到的地方。这私心,正是堵塞蒙蔽造成失位的原因。君主放弃了公法而去听信私说,所以群臣和百姓都将创立自己的一套学说和主张来在国内到处宣扬,勾结群党来建立私人势力,请托保举来扰乱国家公法,用尽心机来被君主宠信。君主若没有法度来禁止这些现象,因此私说一天比一天增多,而公法一天比一天削弱,国家的不安定,就将从此产生了。

  《国无常强,无常弱》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