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①吕温孤棹迟迟怅有违,沿江数日逗晴晖。人生随分为忧喜,回雁峰南是北归。【注】①吕温为御史,宰相李吉甫忌其才,貶其为道州刺史,不久又徙衡州刺史,此诗即是作者自道州徙衡阳北上途中所作,回雁峰在衡阳。
罢和州游建康①刘禹锡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官闲不计程,遍上南朝寺。【注】①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奉调回洛阳做分司的闲官,顺便到建康游览一番。
15. 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迟迟”写出了孤舟行进的滞缓,“怅有违”则写出了吕温怅然若失、心情苦闷的状态,吕诗开篇便营造了沉滞凝重之感。
B. 吕诗中“回雁峰”的典故在古诗中十分常见。相传北雁南飞衡阳而止,不再前进,遇春而回。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清无力”“暮多思”使用拟人的修辞,“无力”描绘了水的清澈,仿佛水不耐秋的凄清;“多思”描绘了山的萧条,山亦沉默在秋思之中。
D. 刘禹锡罢郡后,借山容水态寄意,借游览佛寺散心,在萧瑟恬淡的境界之中隐隐透露着贬谪的无奈,但始终不说破,故耐人寻味。
16. 这两首唐诗同为贬谪诗,除了贬谪的痛苦,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者情感还有何相似之处。(6分)
题目详细信息
《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吕温)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620
- 是否推荐:是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624
- 使用次数:1
- 创建时间:2023-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2-25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 朝代:唐 作者:吕温 体裁:诗 题材类别:羁旅诗
试题内容:
试题答案:
15.【答案C】【解析】“清”描绘了水的清澈;“无力”描绘了水“清浅”,秋天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水清澈见底,与春水的恣意汪洋相比,仿佛十分无力。
16. 【答案】
①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吕诗“沿江数日逗晴晖”中“逗”可以看出诗人因美景而心情愉悦的转变。刘诗“遍上南朝寺”中“遍上”看出他对游览佛寺的巨大兴趣。
②对苦难人生的旷达。吕诗“人生随分为忧喜,回雁峰南是北归”这句说明人生虽忧喜无常,但此次贬谪地衡阳毕竟离家乡更近了。刘诗“官闲不计程”,表现了他卸任之后暂得轻松的自我安慰。 (结论2分,结合诗句1分,每点3分,共6分)
【解析】作为贬谪诗,两者的相似之处是都表现了贬谪的痛苦,也表现了因美景而心情愉悦的转变。吕诗“人生随分为忧喜”的意思是,人生忧喜无常,随处境的改变而变化。这句承接了“孤棹迟迟怅有违,沿江数日逗晴晖”两句,说明遭遇贬谪时会忧伤,遭遇美景时又会快乐。“回雁峰南是北归”的意思是,衡阳回雁峰虽是在雁飞不过的偏远南方,但自己从道州迁至衡阳,毕竟离北方的家乡更近了。这是作者对苦难人生的自我安慰。刘诗“官闲不计程,遍上南朝寺”两句,表现了他卸任之后暂得轻松的自我安慰。南朝指东晋、宋、齐、梁、陈五朝,这五朝统治者都崇佛。从“遍上”二字,可以看出他对佛寺的巨大兴趣。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
- ☆
- ☆
- ☆
- ☆
- 质量得分
-
- ☆
- ☆
- ☆
- ☆
- ☆
相关试题及考点指导
- 所属试卷:江苏省苏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 上一题目:《晋孙谈之子周适周》阅读答案及翻译
- 下一题目:名句名篇_居(其一)使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田园_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