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任人任法,皆言治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任人任法,皆言治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30475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17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6-06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任人任法,皆言治也 作者出处:读通鉴论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实词 所考实词:抗礼|就|发|几何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真宗景德二年,曹州民赵谏与其弟谔,交结权右,长吏多与抗礼,率干预郡政。上即谴中使就访,乃逮系御史狱。己丑,并斩于西市,与之游熟者并坐降黜。戊午,光禄寺丞钱易奏疏言:“盖国之所谨,莫先乎刑,刑不可不本于法。使严刑可戒于众,则秦天下无一黔首之乱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也,惟陛下除之。”上嘉纳其言。
  祥符元年,监察御史张士逊为贡院监门官。士逊白主司有亲戚在进士中,明日当引试,愿出以避嫌。主司不听,士逊乃自言引去。上是之,遂诏自今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皆移试别头。九月,知晋州齐化基削籍,黥面流崖州,纵逢恩赦,不在放还之限。化基所至,以贪暴闻,在晋州尤为苛刻。事发,遣官案鞠。朝议惩其积恶,官吏民庶,莫不欣快。上尝谓宰相曰:“为国之要,在乎赏当其功,罚当其罪。不任情于其间,则赏罚必当。”七年,御史台鞠杀人贼,狱具,知杂王随请脔割之。上曰:“五刑自有常制,何必为此。”王旦曰:“随司风宪,抨弹自有故事,此非其所宜言。况此贼本情可见,一死亦已极矣。”八年,开封民崔白,家京城,素无赖,凌胁群小。皇城司兼知以闻诏捕白付御史台鞫问得实乙卯白决杖,配崖州牢城。
  (节选自李焘《资治通鉴长编》)
  文本二:
  任人任法,皆言治也。任人而废法,则下以合离为毁誉,上以好恶为取舍,皆其弊也。法诚立矣。才之有偏胜也,事之有缓急也。等天下而理之,天下之不乱也几何矣!上之所求于公卿百执郡邑之长者,有其纲也。兴贤而远恶也,固本而待变也,此大纲也。苟有法以授之,人不得以玩而政自举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皇城司兼A知以闻B诏C捕D白E付御史台F鞫G问得实H乙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礼,指用平等的礼节相待,与成语“分庭抗礼”中的“抗礼”词义相同。
  B.就,指到、开始从事,与《劝学》“金就砺则利”中的“就”词义不相同。
  C.发,指被揭发,与“舜发于畎亩之中”中的“发”都是动词,但意思不同。
  D.几何,指若干、多少,与现在所说的“青春几何”中的“几何”并不相同。
  12.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宋真宗的关注过问之下,交结权贵干预郡中事务的赵谏和肆无忌惮欺凌百姓的崔白,最终都被逮捕法办,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维护。
  B.赵谏案涉事官员或降或免,晋州知州齐化基因贪赃枉法被黥面流放且不得赦免,这两个案犯案官员被惩处,对清正官场风气有积极的影响。
  C.宋真宗采纳光禄寺丞钱易废除无益于国家治理的刑罚的建议,否决知杂事王随对已定罪犯人加重处罚的提请,这有助于促进量刑的公正。
  D.监察御史张士逊因亲戚应试主动请辞避嫌,宋真宗因此优化了相关法令,王旦认为官员应遵法不越职进言,这表明监察体制日渐完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盖国之所谨,莫先乎刑,刑不可不本于法。
  (2)兴贤而远恶也,固本而待变也,此大纲也。
  14.文本二体现了王夫之怎样的治国理念?宋真宗对“用人”弊端的看法与王夫之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考试助手(考场智能编排系统)软件下载

试题答案:

10.BFH 11.D 12.D
  13.(1)国家应谨慎对待的,没有比使用刑罚更重要的了,使用刑罚不能不依据法律。
  (2)举荐贤人而使君主远离奸佞之人,巩固国家根本以应对各种变故,这就是大纲。
  14.(第一问)“任人”与“任法”相结合。(第二问)都认为“用人”容易受个人情感影响。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城司详细了解后将这件事报告给宋真宗,宋真宗下诏缉捕崔白后交付御史台,审讯得到实情。乙卯,(崔白被处以杖刑,发配崖州牢城)。
  “知以闻”是“皇城司”的谓语,“诏”的主语是“皇帝”,两句主语不同,所以从“诏”的前边B处断开;
  “诏捕白付御史台”的主语是“皇上”,“鞫问得实”的主语是“御史台”,两句主语不同,所以从“鞫”的前边F处断开;
  “乙卯”是后句“白决杖,配崖州牢城”的时间,所以从其前H处断开。
  故选BFH。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郡县长官对他们大都以礼相待。/客人与主人分立在庭的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B.正确。到、开始从事。/靠近。句意:宋真宗当即派遣宦官前往查访。/金属制成的刀剑等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变得锋利。
  C.正确。被揭发。/起,指任用。句意:事情被揭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D.错误,“几何”都解释为“多少、若干”。句意:这样天下不乱又能持续多久呢!/青春有多少呢。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王旦认为官员应遵法不越职进言,这表明监察体制日渐完善”错误。原文王旦只是认为“王随掌管风纪法度,举发弹劾自当遵循已有法令,这不是他应该说的话。更何况这个杀人强盗的案情已经查明,判处死刑就已经到了顶点”,并非越职进言,而是觉得他不应说这样的话,也没有表明监察体制日渐完善了。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谨”,谨慎对待的事情;“莫”,没有什么;“莫先乎刑”,状语后置,“莫乎刑先”;“本”,依据。
  (2)“远”,使……远离;“待”,应对;“此大纲也”,判断句式。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一问:材料二中王夫之说到“任人任法,皆言治也。任人而废法,则下以合离为毁誉,上以好恶为取舍,皆其弊也。法诚立矣”。他认为不能任人而废法,应该制定法令。要将“任人”与“任法”结合起来。
  第二问:材料一中宋真宗说到“为国之要,在乎赏当其功,罚当其罪。不任情于其间,则赏罚必当”。材料二中王夫之说到“上以好恶为取舍”。他们都认为“用人”容易受个人情感影响。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宋真宗景德二年,曹州人赵谏和他的弟弟赵谔,结交权贵,郡县长官对他们大都以礼相待,他们一起干预郡中政事。宋真宗当即派遣宦官前往查访,他们于是被关押到御史台狱。己丑,赵谏兄弟二人在西市被处死,和他们交往密切的官员也因此受到牵连贬降。戊午,光禄寺丞钱易上奏疏道:“国家应谨慎对待的,没有比使用刑罚更重要的了,使用刑罚不能不依据法律。如果严酷的刑罚可以惩戒众人,那么秦的天下就没有造反的百姓了。臣认为不符合法令的刑罚,不能用来帮助治政,希望陛下加以废除。”皇帝嘉奖采纳了他的意见。
  祥符元年,监察御史张士逊担任贡院监门官。张士逊向主试官禀告说参加进士考试的考生中有自己的亲戚,第二天就要引保就试,希望能离开贡院以避免嫌疑。主试官不准,张士逊就自己报告离开。宋真宗肯定他的做法,于是诏令今后应试的举人和考官有亲戚嫌疑的,都要移出参加另设的考试。九月,晋州知州齐化基被削夺官职,黥面流放到崖州,即使遇上恩赦,也不属于释放回家的宽免对象。齐化基所到之地,以贪婪残暴闻名,在晋州的时候更是刻薄。事情被揭露后,宋真宗派遣官员审讯。朝廷商议惩治他的积久恶行,官员百姓,没有不感到欣慰快乐的。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奖赏与功劳相称,惩罚与罪过相当。治国时不放任性情,那么赏罚必然得当。”七年,御史台审讯杀人强盗,结案后,知杂侍御史王随请示处以脔刑。宋真宗说:“五刑自有常规的执行方式,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王旦说:“王随掌管风纪法度,举发弹劾自当遵循已有法令,这不是他应该说的话。更何况这个杀人强盗的案情已经查明,判处死刑就已经到了顶点。”八年,开封人崔白,家住京城,一向奸猾强横,欺压威胁百姓。皇城司详细了解后将这件事报告给宋真宗,宋真宗下诏缉捕崔白后交付御史台,审讯得到实情。乙卯,崔白被处以杖刑,发配崖州牢城。
  文本二:
  任人任法,都说的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如果任人而废法,则下面的人会根据别人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别人是攻击还是赞扬,君王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取舍人才,这都是任人废法带来的弊端。法确实应该被制定。个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事情也有轻重缓急。如果对天下各地按一个标准来要求,这样天下不乱又能持续多久呢!君主对公卿百官和各郡县长官的要求,应该是有一个大的纲领的。举荐贤人而使君主远离奸佞之人,巩固国家根本以应对各种变故,这就是大纲。如果人们有法可依,则每个人都不能玩忽职守,而国家政治就会蒸蒸日上。

  《任人任法,皆言治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