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久以来,故乡的龙灯都是用稻草扎的,自然可称作稻草龙灯,或者草龙灯。扎龙灯,技术含量最高的当属扎龙头。扎宝珠龙头时,众人先用梳理干净的稻草,扎出一个个蒜头状的长秆宝珠,宝珠大的如拳,小的如新母鸡下的蛋,各有类别,各有所用。而后,将二三十个这样的稻草宝珠组合绑扎,渐渐就有了形制,龙首、龙角、龙眼、龙耳、龙嘴、龙舌、龙须……应有尽有,活灵活现,看起来威猛又漂亮,气势不凡。扎龙灯的时候,有的小孩子也拿稻草扎制自个儿玩耍的秆龙灯,有时也在自己的龙灯上插上几支点燃的香火,摇一摇,舞一舞,学着大人舞龙灯的样子,一如龙子龙孙,玩得十分开心。
舞龙灯时,村中就会自发地有一群人,大人、少年和儿童,从朝门口的盘龙处,举起这条长龙,敲锣打鼓,在石板巷子里游走,挨家挨户收香。场地上人影攒动,众声喧哗,众人将这些香火,一支一支插满龙头、龙辫、龙节、龙尾,顿时,一条浑身布满火红光点的香火龙,在黑夜的映衬下璀璨明丽,神采奕奕。
①在那个远去的淳朴年代,②春节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龙灯表演艺术,③成了故乡人人参与的重大活动,④与耍狮子、看戏一道,⑤共同营造了湘南乡村欢快祥和的年俗娱乐。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20.文中加点的词语在结构与表达效果上有何共性?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渐渐就有了龙的整体形制”,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2.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题目详细信息
综合语用_长久以来,故乡的龙灯都是用稻草扎的
- 题目编号:30479
- 是否推荐:否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128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6-06
- 考点详细:语言运用-综合语用
- 语用考点:词语-病句
试题内容:
试题答案:
20.①结构相同,均以间隔叠词的方式构成,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
②表现了作者对舞龙习俗的热爱。
21.①原句一一罗列龙的各个部位,次第呈现出完整、生动的龙形象,更有动态感;
②这种列举凸显了稻草龙灯制作的精细与复杂,更能传达对传统手艺的喜爱。
22.第②处,修改为:春节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龙灯(春节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龙灯表演)。
第⑤处,修改为:共同营造了湘南乡村欢快祥和的年俗娱乐氛围。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结构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活灵活现”“龙子龙孙”“挨家挨户”,在结构上属于ABAC式的叠词,能够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语言更加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在语段中,用于写龙灯的形象逼真、气势不凡,写人热衷于舞龙活动,以龙为尊的自豪,表现了对舞龙习俗的热爱。
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
龙子龙孙: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
挨家挨户:指每家每户,户户不漏。
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龙首”等几个带“龙”字的词语,依次推进,表现了“渐渐”的制作过程,表现了龙灯制作的精细与复杂。
龙的各个部位,依次涌现,富有动态感,生成龙的形象,生动可感。
在一一罗列中,如数家珍的介绍,也流露出喜爱之情,这是对中国传统制龙灯艺术的由衷赞美。
改句把这部分列举去掉,言简意赅,但是缺少了情感和韵致。
作答时,从龙的形象和对传统手艺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改句效果欠佳的原因。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②处,“精彩纷呈”与“表演艺术”搭配不当,删掉“表演艺术”或“艺术”。
第⑤处,成分残缺,“营造”后缺少宾语,在“娱乐”后加“氛围”。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
- ☆
- ☆
- ☆
- ☆
- 质量得分
-
- ☆
- ☆
- ☆
- ☆
- ☆
相关试题及考点指导
- 所属试卷: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高考模拟)
- 上一题目:综合语用_“赖床一族”认为,多睡一分钟或多躺一分钟就可以给身
- 下一题目:作文题“好的事物,好的成功,需要一个可供培养情绪的渐进境界”审题立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