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小题。
因雨和杜韵王阳明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唯余菊尚存。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注】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上疏论事,得罪宦官刘,被贬贵州龙场驿丞,途中写下此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韵”指依照他人诗作的押韵创作的诗,本诗既使用了杜甫诗工整端严的“韵”,也写出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神”。
B.第三句的“生白发”用语新奇巧妙,既是拟人,也是比喻:秋雨打在江面上,激起的水雾苍苍茫茫,就像是沧江生出的白发。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全诗皆从主观写景,意象丰富,笔触细腻,没有明诗常见的理学味道,以情驭笔,充满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
D.整首诗综合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手法,将客途所见之景与由此引发的情感表达得细致动人。
16.《文心雕龙》中说,诗文应“情以物迁”,请据此简要分析本诗的情感变化。(6分)
题目详细信息
《因雨和杜韵》(王阳明)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516
- 是否推荐:是
- 难度平均:4
- 质量平均:4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58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10-1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10-13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因雨和杜韵 朝代:明 作者:王阳明 体裁:诗 题材类别:其它
试题内容:
试题答案:
15.C[“皆从主观写景”错,首联是客观写景。首联运用借景抒情,领联点(几人、灯火)面(万里沧江)结合,首联是实、尾联是虚。]
16.①由首联描写傍晚疏雨打柴门、入残荷的景色抒发自己被官场黑暗势力排挤打压的苦闷抑郁;②转为颈联描写荒径所见的菊花来表达自己虽受到挫折打击却绝不会改变内心高洁的坚贞不移;③最后通过回忆家乡耕钓、短蓑长笛的画面突出了思念家乡、归隐田园之情。(共3点,每点都是分析1分,情感1分。第一点,如果考生选择“生白发”“坐黄昏”“客途”来分析苦闷抑郁也可得分。第三点,考生只答“思乡”或“归隐”也可得分)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
- ☆
- ☆
- ☆
- ☆
- 质量得分
-
- ☆
- ☆
- ☆
- ☆
- ☆
相关试题及考点指导
- 所属试卷: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 上一题目:《答谢民事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 下一题目:名句名篇_乐如苏轼赤壁赋中的和李贺李凭_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