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牵手》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牵手》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521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4
  • 质量平均:4
  • 收藏次数:1
  • 浏览次数:137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10-1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10-13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牵手 作者:范小青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手范小青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辗螺丝。上班的时候,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目很丰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
  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
  “凡事总有个道理。”
  “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
  “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
  “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
  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眼病,医不好。”
  “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很远。
  “半年吧。”
  “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治疗。
  “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开。”
  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的,人若盲了,已经够痛苦,若连梦也做不起来,那就更惨,不能这么不公平吧。”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
  “你怎么知道?”
  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
  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怕是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吧。”
  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
  刘主任说:“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我总是在想……”下面的话被一阵人声打断,有人进来说道:“刘主任,又来人了。”
  曾明知道刘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来道:“刘主任,你忙,我先走了,过日我再过来就是。”
  刘主任说:“好,我领你出去。”就有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一路过来,刘主任没有和曾明说话,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刘主任办公室里感觉到的那种沉静压抑。
  曾明继续到福利厂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样亲切,好像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一丝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个梦,梦见刘主任对他说:“你怎么不来了?我很想你。”醒来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宁。过了几天,他又到刘主任那里去,这一回曾明只让人把他引到走廊端头,他自己沿着走廊,很快摸到了刘主任的办公室,进去,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曾明说:“你的耳朵真好。”
  刘主任说:“你来得正好,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好吗?”
  “到哪里?”
  “到那地方你就知道。”
  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曾明的手被那只手牵着,他们一起往外走,以曾明的感觉,好像到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
  “你听到了什么?”
  “鸟叫,很多很多的鸟。”
  刘主任笑了,说:“是的,他们都在这里遛鸟,今天比赛。”
  曾明说:“比什么?”
  “比鸟的叫声。”
  在一片叽喳的鸟鸣声中,曾明突然感觉到自己内心一片明亮,刘主任的热乎乎的手又伸过来牵住了他的手,说:“走,我们上那边看看去。”
  他们牵着手走了几步,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手在走路呢。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明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不仅是为了发发牢骚,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 知道曾明是个盲人后,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这说明刘主任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
  C. “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引发的思考,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
  D. 相比于盲人生活的不便,小说更侧重于描写他们精神上面临的困惑,也体现出对残疾人心理问题的理解与关注。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人经常给电台打热线电话,写出了福利工厂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B. 小说通过曾明与老陶口角这个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现实问题,由小及大,构思自然。
  C. 第一次见刘主任时,曾明“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 气氛”,这写出了盲人心理上的敏感。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 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
  6. 小说直至最后才交待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
  7. 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考试助手(考场智能编排系统)软件下载

试题答案:

【答案】4. D 5. D
  6. ①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②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④“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⑤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7. ①小说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曾明的心理状态,感同身受。②让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显得有些奇怪,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③使得刘主任是盲人这一重要事实直到结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错误。文中对于金属板的数量问题,曾明的同事和负责人或事开玩笑,或是敷衍了事,没有给他合理的回答,他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并不是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错误。结合原文“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和刘主任的话被曾明打断后刘主任的反应,可知刘主任对曾明更加体贴关心,鼓励他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
  C.“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错误。“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表现了刘主任面临的困惑,并不是小说的基调与主题。另外,小说通过这一问题,意在表达人们应理解关注残疾人心理问题。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错误。平实、质朴、简洁的语言符合“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的身份特征,体现作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构思技巧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需要从前文有关刘主任言谈举止的描写中筛选他也是盲人的细节。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停顿一下”表现了刘主任猜测到曾明是盲人,然后又通过问的方式而不是“看”来确认。
  “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曾明在回答第一次的问题时,是用的摇头这一肢体语言,刘主任“看”不到,所以又问了一遍。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曾明是盲人,他失明后没做过梦,然而刘主任也知道盲人不做梦是事实。
  “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两人讨论“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一问题是,刘主任发出“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的感慨。
  “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暗示他是一个盲人,因为刘主任判断有没有人进入办公室,是靠人的脚步声,是通过听觉来判断的。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视角和艺术效果的能力。
  小说围绕曾明展开,展现了曾明和老陶的冲突和两次找刘主任过程中的心里变化。从“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的疑惑,到“失明的时间不很长”的不适应,最后“突然感觉自己内心一片明亮”而释然,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容易体会他的心理状态,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小说中,曾明去找刘主任,刘主任不解决曾明的问题,却反问了“失明的时间不长?”“做梦吗?”“先天的盲人更痛苦,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等问题,而且总是用“热乎乎的手”牵着曾明,从曾明的角度讲述刘主任奇怪的行为和言语,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
  小说结尾“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手在走路呢”,揭开了刘主任也是盲人的事实,使小说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牵手》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