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2014浙江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卷浏览

2014浙江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谤誉柳宗元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至。此其凡也。
  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
  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各有 道:道理,原因
  B.则道必于君 合:适合,合乎
  C.于利害 夺:强行改变。
  D.吾必其所自 征:考察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凡人之获谤誉人者 故燕王欲结
  B.人犹誉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群而邮之 耻师焉,惑矣
  D.时贵显者也 与山间明月
  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针对“谤誉”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
  B.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
  C.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
  D.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3分)
  (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打麦(宋)张舜民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大妇腰鐮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脣。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21.诗句“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借农民的矛盾心理表现他们生活的辛酸,体现了诗人的恤民情怀,与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
  【注释】①放:通“仿”,依照。
  2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君子的人格特点。
  24.对于“多怨”,有人认为是君子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也有人认为是君子对他人多怨。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____________。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5)____________,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英国哈代:凡是个性强的人,都像行星一样,行动的时候,总把个人的气氛带了出来。
  美国西廷•布尔: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这不是一件坏事,“苍鹰不必变成乌鸦才有和平”。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C(A.量(liàng)体裁衣B.证券(quàn)D.瞠(chēng)目结舌)
  2.D(A.姆—指 B.惠—慧 C.弛—驰)
  3.A(A项,“重足而立”双脚并拢。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B项,“从而”是连词,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两分句间是相因相成关系。这里应是“后来”,指接着某件事或行为之后,接着发生的事情。C项,“效尤”指仿效坏的行为,贬义。这里应该用“效仿”。D项,“目不交睫”指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这里应是“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指人容易看见别人,却难看见自己。)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