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作文指导 > 人民日报2023年11月优秀经典金句、时事热点评论
文章浏览

人民日报2023年11月优秀经典金句、时事热点评论

来源:网络  浏览:844  下载:0  上传:2024-01-02


人民日报2023年11月优秀经典金句、时事热点评论
  【经典金句】
  1. 净化短视频生态,让从业者树立正确认知,离不开宣传引导,让从业者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离不开重拳出击。
  2. 让流量更有质量,平台责无旁贷。斩断不良短视频“传播链”,需要破立并举。
  3. 每一次深切的缅怀,都是对民族记忆的唤醒;每一次庄严的纪念,都是对奋斗精神的振奋。
  4.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5. 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更需要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6. 锐意创新,要害在“锐意”,必须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新紧迫感。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惟有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7. 探路就是开路,试错就是扫雷,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为的就是铺就走得通、行得稳的大道、正路。
  8.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9. 人们曾如此讨厌所谓的熟人圈,熟人的压力、熟人的包袱。而当虚拟空间真的能区隔开每个个体,实体的、有温度的社交又时不时出现在新都市故事中。哪怕可能只是一层若隐若现的背景。
  10. 把握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我们就能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1. 青年者,常为新;青年工作,也应与时俱进。
  12.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
  13. 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当代青年特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争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更好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热点时评】
  人民网评:短视频形式可多样、导向不能乱
  钟 庭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短视频逐渐成为网民获取信息、获取服务、互动交流、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与传播方式。但短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有平台放任不良信息传播,严重误导公众,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央网信办日前发布通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价值导向失范和不良内容多发等乱象,督促短视频平台强化内容审核制度,全面规范短视频功能运行。
  “女骑手车被盗大哭”实乃摆拍,主播为带货披头散发、面目狰狞,热搜短剧涉嫌极端复仇题材……梳理近来广受诟病的不良短视频,存在几类突出问题:其一,真假难辩。通过摆拍编造、技术生成等方式制作虚假短视频,消费公众同情心,散布恐慌情绪;其二,美丑不分。为获流量不惜色情擦边、打造低俗人设、展示高危行为,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其三,是非不明。传播错误的事业观、婚恋观、金钱观、历史观、民族观等,挑战网友认知底线,传播错误价值导向。相关现象多发频发,造成恶劣影响。“清朗”行动集中整治传播虚假信息、展示不当行为、传播错误观念等3类内容导向不良问题,可谓恰逢其时、正中要害。
  短视频创作竞争日益激烈,从业者创新内容理所应当。但靠色、丑、怪、假、俗吸流量、赚快钱绝非正道,暴露出畸形的名利观、价值观。净化短视频生态,让从业者树立正确认知,离不开宣传引导,让从业者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离不开重拳出击。尤其要看到,无论是架空时间地点的“无主谣言”,还是剧情狗血、夹带私货的低成本微短剧,不良短视频隐蔽性更强,危害性不减。短视频花样频出,亟待治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治本必求其源。一些不良短视频之所以持续生产、广为传播,与算法推荐机制有着密切联系。片面以点赞率、转发率等量化指标作为流量分配依据,一些卖惨吸睛、挑动对立的极具话题性和煽动力的视频就会大行其道。算法不能成为不法者的帮凶。此次“清朗”行动要求加强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等环节管理,优化流量分配机制,有助于纠正平台算法价值导向存在的偏差,防止“重指标轻质量”现象,推动更多优质短视频得以呈现,让算法向善而行。
  让流量更有质量,平台责无旁贷。斩断不良短视频“传播链”,需要破立并举,一方面打破“唯数据论”,调整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一方面完善审核机制,避免审核过于简单化或“一刀切”以及人工复审走过场。同时,治理短视频是一场全时与全程的行动。平台需要加强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也要严厉事后处罚。瞄准“吸睛即吸金”心态,该处罚处罚,该关停关停,该曝光曝光,使违法者丧失平台,进而掐断不良短视频背后的经济命脉,才能让不法者“痛到不敢再犯”。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仅短视频用户就有10.26亿人。短视频产业越发展,任务挑战就越艰巨,净化网络生态就越重要。近年来,“清朗”行动持续开展,不断打击短视频乱象。这充分说明,整治不良短视频非一朝一夕之功。紧盯新动向新苗头,持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重新塑造短视频领域良好生态,让网络更加清朗。
  
  人民网评:勿忘国耻,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
  沈若冲
  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布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这些史料再次宣告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也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是中华民族永难抚平的伤疤,更是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应忘记的历史。86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30万生灵惨遭杀戮,留下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万意味着什么?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意味着在那场持续6周的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殒命,意味着无数家庭的破裂、幸存者无法忘怀的一生之痛。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这道疼痛且悲怆的伤疤时刻警醒后人: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每一次深切的缅怀,都是对民族记忆的唤醒;每一次庄严的纪念,都是对奋斗精神的振奋。今天远离了战火硝烟的岁月,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之镜需要时常擦拭,走得再远都不能忘却过去。国家公祭日设立10年来,在铭记历史中吸取历史教训、激发奋进力量,在代代相传的讲述中传承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在以国之名的祭奠仪式中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汇聚起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的磅礴力量。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镌刻的铭文,传递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向往和平的真诚愿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深厚积淀,是近代苦难历史得出的深刻启迪;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更需要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望苦难深重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为侵略者的屠刀所屈服,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定救亡图存、血战到底的不屈意志,以血肉之躯铸就抵抗侵略的钢铁长城。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定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不懈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今天,响彻南京上空的防空警报,警醒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沉悠远的“和平大钟”,寄托着对和平的珍爱和渴望。让我们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脚步不停、奋斗不止,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人民网评:续写更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篇章
  魏远哲
  小区基础设施老化,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上学就医距离远,生活服务不够便利;附近绿化较少,散步锻炼没有合适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随之水涨船高。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直接来源。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高服务效率,使城市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关乎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5%,城市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对城市建成区的改造提质已经成为主要工作内容。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24年开始,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体检,由第三方专业团队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诊断,有利于及时、全面找准目前城市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短板,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
  推进城市体检,既要注重整治“硬设施”,也要同步优化提升“软环境”。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对房屋结构安全、管线管道、入户水质、建筑节能等方面设定指标,保障生活安全有序。另一方面,也要相应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市容市貌、办事效率、文化气息……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居民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作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只有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每一天,才能不断丰厚,使其浸润城市生活,培养城市独特的气质,赢得居民的认可。
  生于斯,长于斯,市民不仅是对城市最为熟悉的人,也是城市更新的“阅卷人”。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保障他们的权益,才能把城市更新这件事办实、办好。重庆在街道层级建立“市民医生”机制,由专业人士、社区管理员和市民志愿者组队上门,了解特殊人群对无障碍设施、社会保障制度、社区服务及求助途径等方面的需求。深圳面向全体市民征集意见,了解居民心中城市建设还有哪些需要改善提升的地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居民的意见,城市更新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把脉问诊,更要对症下药。开展城市体检,是发现问题,下一步,还要做好解决问题这“后半篇文章”。从更新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到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从建设“口袋公园”,到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从盘活老旧厂房,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近年来,各地实打实推进城市更新,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惠民项目渐次落地,扮靓城市面貌,完善城市服务,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总结用好样本城市、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推进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方法,因地制宜推广到更多城市,才能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
  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有序推进城市这一“有机生命体”更新,就一定能更好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创造既有高度,更有温度的城市,续写更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篇章。
  “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人民论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的重要性,强调“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要求“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这是内在要求,也是实践所需。
   从战略层面考量,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从发展规律着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老是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总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而占领不了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这两端,不会有根本出路。”推动价值链从“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延伸,就必须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让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越来越显著。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创新慢了、少了、不见了,即便现在处于优势地位,未来也可能逐渐陷入由别人追着跑变为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锐意创新,要害在“锐意”,必须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新紧迫感。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惟有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创新的实质效果是优胜劣汰、破旧立新。怕输结果就是常输,既然选择了创新之路,就必须放下惧怕失败的心理包袱,激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鲁迅有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探路就是开路,试错就是扫雷,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为的就是铺就走得通、行得稳的大道、正路。
  从“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智慧,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洞察,再到“刻舟求剑”“胶柱鼓瑟”等警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宁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宁可不作为,也不要犯错误”……怕出错、怕担责,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心理因素。避免因为担当不足而不敢创新,需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需要营造鼓励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日新又新,永不止步。今天的中国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创新的气息,可以听到创新解难题、促发展的故事。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的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凡人善举,最为动人(暖闻热评)
  【关键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事件】“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评选道德模范,现在我们参加道德评议活动,不仅能发现身边的榜样,还让大家都开始争做道德模范,社区氛围是越来越好了,这样正能量的活动就应该多开展。”在山东省莱西市水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居民代表王鑫在参加道德评议会时说。不久前,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印发《关于评选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通知》及实施办法,部署启动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各地纷纷开展了评选推荐活动。
  【点评】
   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道德模范评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通过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发掘和褒奖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中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有利于以榜样力量感召越来越多的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对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凡人善举,最为动人。捐款千万资助贫困学子的“钢铁院士”崔崑,生活节俭却将毕生积蓄捐献公益事业的女空降兵马旭,诠释着克己奉公的人生价值;三闯火海的李道洲,踏入冰湖救人的拉齐尼·巴依卡,展现着舍己为人的人间大义……细数历届全国道德模范,他们奋斗在各行各业,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道德真谛,以凡人善举筑起精神高地。这些“平凡英雄”,把嘉言懿行融入日常生活,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道德模范来自人民群众,也感动着人民群众。道德模范由大众推荐评选而来,是可歌可泣的时代楷模,也是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先后获得“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的肖玉玲在采访中说,自己一直将“老阿姨”龚全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视为指路明灯和学习榜样,18岁时和她一起去北京领奖,再次被她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一颗颗小石子投入湖面,必将激起一片片涟漪。道德模范的事迹充满感召力,具有滋润人心的力量,能够激励更多人起而行之,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公民道德建设是长期而持久的工程,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是其重要抓手之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覆盖面不断扩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弘扬时代新风行动、诚信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移风易俗行动等持续发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见贤思齐、挺膺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让美德的“种子”在每一个普通人心中抽穗拔节,以善意善举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必将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激荡起更加奋进昂扬的精神力量。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社论)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全年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各级领导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鹅腿阿姨”“灌饼阿姨”故事的背景色
  光明网评论员:清华北大人大三家学子“争夺”美食摊主“鹅腿阿姨”的故事,前一段成了热闻。随后,复旦和上财附近的“灌饼阿姨”也出圈了。如果接一下龙,估计各大学附近都会有“阿姨”代表出列。
  论者各有解读面向。一个没太引起注意的角度是,阿姨们都用微信群的方式接单、排序和收款,这个方式是线上化年代最基础的信息连接方式,约等于前微信时代人工排队和手工记单。连摊位都不算有的美食营业者,当然不太可能入驻外卖平台,但其实,相当大一部分入驻外卖平台的餐饮坐商,一样在花大力气打理微信群,尤其在高校和大众住宅区附近。
  对比外卖平台和微信小程序,经营微信群有很高的精力成本,几乎是“人工含量”最高的线上方式,不过也因为如此,微信群营造了一个实性空间和虚拟空间结合的社区,延续了一种仍在“面对面”的社区效应。人们三三两两地把熟人拉入美食群,效率缓慢但又精准;商家在订餐、排队之外,用优惠、微信红包和日常寒暄维系群生态,谋面不多却产生了陪伴感。今天,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诉求都必须由技术媒介转译的时候,这类群保留了一种虚实杂糅的街坊观感。
  这些年来,微信迭代非常克制,一直保持着熟人社交的调性。它稳稳坐在熟人社会的基座之上,也把握着因为先人一步而形成的规模化关系网络。随着社交媒介的翻新与迭代,个体性更多地凸显出来,而传统熟人网络带来的制约性逐渐减弱,此时的微信群与朋友圈模式,因为和线下传统社交方式保持着某种同构,提供了一种新媒介维度下的“传统”。这么多餐馆费劲保持着微信群订餐的渠道,是这个大背景下的小小场景,证明了熟人关系网络的价值,还有持续挖掘的可能。
  “鹅腿阿姨”“灌饼阿姨”的叙事,和这种社交链接方式保持了一种自洽——长辈般的经营者,受关怀的小年轻,长期信任关系,重新显现的街坊或社区,商业关系内藏在熟人交往中。“鹅腿阿姨”出圈后,大量的关注者和客流量给她带来了很大压力,实质上就是一种熟人“群”被打破边界后的恐慌。当然,同样的吃食搬上外卖平台,又会是另一套叙事,可能鹅腿只是鹅腿,灌饼只是灌饼,更规范性的机制会强化契约性,同时也会取消熟人社交的亲切。
  人们曾如此讨厌所谓的熟人圈,熟人的压力、熟人的包袱。而当虚拟空间真的能区隔开每个个体,实体的、有温度的社交又时不时出现在新都市故事中。哪怕可能只是一层若隐若现的背景。
  整治网络戾气 弘扬社会正气(人民时评)
  让恶意攻击的人付出代价,让放纵戾气的平台承担责任,才能形成有效震慑、树立鲜明导向
  当今时代,网络的影响无远弗届。它在丰富社会生活、打开表达空间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戾气的问题。或是进行人肉搜索,大肆泄露个人信息;或是使用网络暴力,恶意攻击谩骂;或是挑起对立情绪,激化社会矛盾。凡此种种,既给人们带来身心伤害,也污染网络空间、破坏公序良俗。
  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络戾气容易滋生的重点环节版块,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坚决打击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等7方面问题。这一系列举措落地实施,有力遏制了网络戾气传播扩散,有助于健全防范治理网络戾气的制度机制,更好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社会需要秩序,公民需要良知,网络需要清朗。相较于现实社会,网络空间具有隐匿性、虚拟化的特征,容易使一些人失去言行的边界感和责任感,毫无节制地宣泄非理性情绪。比如在“网络厕所”这种网络戾气的“新马甲”里,有人直接晒出他人照片或网络言论,诱发攻击性言论;还有人通过“开盒挂人”将他人的个人信息公开到网上,以达到威胁、羞辱或报复的目的。动辄“对骂”“互撕”,污名化特定群体,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网络戾气产生于虚拟空间,但对广大网民的伤害、对社会文明的践踏却是真实的;网络戾气若不加遏制,则网络空间的每个人、每个机构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构建理性文明的网络环境,需要利剑高悬、抓好整治。在前段时间公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暨典型案例中,对诸如“网上侮辱他人”“购买并通过信息网络发布个人信息”等行为,依法给予惩罚,形成良好的警示作用。也要看到,一些充斥网络戾气的言行打擦边球,尚不构成犯罪,由于参与者众多,执法成本也比较高,可通过这次专项行动查找问题漏洞,完善治理机制。只有坚持重拳出击,集中关闭一批严重违规、影响恶劣的账号群组,坚决取缔一批戾气聚集、问题突出的功能版块,从严查处一批履责不力、顶风作案的网站平台,让恶意攻击的人付出代价,让放纵戾气的平台承担责任,才能形成有效震慑、树立鲜明导向。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摒弃拉踩引战、煽动对立、制造恐慌的“有毒流量”,才能为平台长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
    网络空间污浊,人人受其害;网络空间清朗,人人享其利。每个网民的言行都影响着网络风气,大家应该形成反对网络戾气的共识,并自觉抵制网络戾气。在热点事件中,是理性关注,还是被虚假信息带节奏?在公共讨论中,是文明对话,还是渲染极端情绪?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宣泄;多一些求同存异,少一些党同伐异;多一些尊重包容,少一些对立对抗,就能从社会心理层面消除网络戾气滋生的土壤,为清朗网络空间奠定坚实文明基础。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应该成为促进理性交流、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共空间。政府部门、平台企业以及广大网民携起手来,把专项整治与长效治理结合起来,把外部监管与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消除网络戾气的合力,共同构建理性文明、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穿汉服、化唐妆,在古典舞乐中体味东方审美;行飞花令、遇非遗巧匠,在研学游中探寻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国潮”备受年轻人追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增强融合意识,才能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挖掘古诗词魅力,把其中的家国情怀与奋进新征程相结合,以古人之志抒今人之情,成就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渠道的《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实现了口碑和流量的双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挖掘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学古不泥古”。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文化产业,最终要落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上。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才能创造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当代路径。浙江杭州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云展览”“慢直播”等开放活动,让市民感受良渚文化;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古诗灯光秀、互动节目“盛唐密盒”,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璀璨的盛唐文化;国家博物馆的金步摇玻璃杯、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玩偶、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冰激凌等文创产品热卖,让原本只可远观的文物形象变得可亲可感。实践证明,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更有生命力。
    技术赋能同样不可或缺。近年来,人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实支撑。甘肃敦煌莫高窟用现代数字科技修复、还原敦煌壁画,用现代艺术形态来演绎石窟中独特的造型元素,使之重获新生;在陕西西安碑林区,数字文旅基地的数字展厅以3D可视化技术为载体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借助交互式游戏形式,让千年文物触手可及;故宫博物院推出“云游故宫”平台,综合运用全景漫游、专家讲坛、高精度文物赏析交互等多种形式,方便用户全方位欣赏和领略故宫之美……科技力量不仅为文物“活起来”保驾护航,也为其“火起来”赋能,让文化传承有了新的路径。
   把握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我们就能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用数字化赋能市域社会治理(新论)
  市域是社会治理宏观和微观的转承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日益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各领域、全过程。
    用好数字力量,能重塑社会治理网络,促进社会治理方式转变。在北京通州,“网格+接诉即办+吹哨报到”一体化平台有效搭建,形成党建、管理、综治、服务“一张网”,为市域社会治理嵌入“智慧大脑”。在四川成都,依托“大联动·微治理”信息系统,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与智慧治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公安指挥中心、数字城管中心并轨运行,形成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枢。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打破传统社会治理中行政分割和碎片化的局面,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向一体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转变。
  以数字化驱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公共服务新模式。上海的“一网通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安徽的“皖事通”等,为构建新型政务服务体系提供了鲜活经验。随着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系统互认共享工作的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范围不断扩大,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实践表明,打造智慧康养、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智慧场景,构筑个人全生命周期和企业全经营周期的服务链条,能够提高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率、使用率和有效性。
   依托数字技术,能更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活力。善用数字化手段,可增进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的有效互动,凝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共识,形成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的合力。江苏南京探索线下网格与“掌上云社区”衔接联动,将居民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助老帮扶等共治内容量化为网格积分,创建“网格+积分制”社会治理模式。广东广州扎实推进“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建设,带动全市176个镇街和2817个村居综治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建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平台。数字技术拓展了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和方式,让社会治理更加接地气,有力推动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对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继续推进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的迭代更新,必能凝聚合力、攻坚克难,不断书写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品质过硬,国货“常青”(人民时评)——经济发展新亮点观察④
  今天,国货品牌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消费市场足够广阔,为国货品牌创新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今年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场上,国产品牌跑鞋令人眼前一亮。在2023北京马拉松2402名“破3”(在3小时内完赛)选手中,近七成在比赛日选择国产品牌跑鞋。这是国货流行新趋势的一个具体体现。
   观察今年的消费市场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蜂花、上海硫磺皂等老牌国货在社交平台、直播电商平台上赢得好口碑;陶陶居、北京稻香村等老字号,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大白兔、回力等品牌,通过跨界经营和产品迭代焕发新活力。今年“双11”期间,在一家电商平台上,共有402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国货大放异彩,品牌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国货“蔚然成风”,凭的是什么?
  质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的基础,也是国货备受市场欢迎的关键。曾几何时,不少消费者到国外旅游时纷纷抢购电饭煲。而如今,国产品牌的电饭煲质量好、功能全,而且价格实惠,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还远销海外。不只是电饭煲,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智能洗地机、高速吹风机等国产品牌家电,也因功能升级、质量优良,销量不断上升。质量好是硬道理,是赢得市场的不二法门。聚焦市场需求,在提升质量上做足文章,国货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活力之源”。国货之所以能引领潮流,离不开持续的创新。就渠道创新而言,国货品牌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营销方式,拥抱电商新业态,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拓展消费人群。从产品创新来看,技术创新让国货品牌不断塑造新优势。以看似不起眼的纽扣为例,浙江永嘉桥头镇的纽扣企业,通过引入彩印、雕刻、激光、手工画漆等新工艺,推出玻璃珠光纽扣、雕花纽扣、金属挂扣等新品类,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把小纽扣做成了大产业。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是老牌国货,还是新兴品牌,都应加强创新,在工艺、功效和性能上下更大功夫,以“创新力”提升“硬实力”。
   国货之所以流行,原因不仅在于产品品质不断提升,还在于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体验。今年以来,“国潮”持续引领消费新风尚。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以“非遗”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增长168%,“非遗”主题相关的团购订单量同比提升245%。《千里江山图》折扇、联名口红,源自《食物本草》中柿子造型的“柿柿如意”摆件……国货展现“国潮”,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贴得更近,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在这个意义上,国货品牌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今天,国货品牌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消费市场足够广阔,为国货品牌创新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提升质量,勇于创新,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期待更多高品质国货引领消费热潮,让中国品牌点亮美好生活。
  做青年友,为青年计
  青年者,常为新;青年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如何服务青年成长发展,赢得青年的信任与支持,是摆在每一个团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必须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点,同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多为青年计,少为自己谋。”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广大团干部应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增强服务青年的本领,展现新时代团干部的好样子,把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与青年心贴心。作为团干部,应在同广大青年的密切交往中提高工作本领,在同他们打成一片中找到做好青年工作的有效办法。既善做聆听者,聆听青年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又善做分享者,讲好青春奋斗故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努力实现同频共振。
  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要把青年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及时了解青年反映的思想、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困惑和诉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主动与遇到困难的青年结对子,及时有效化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团组织和团干部才能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做好青年工作,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顺应时代发展和青年变化,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做到问需于青年、问计于青年,方能挺立潮头引领青年。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当代青年特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争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更好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