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 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赠刘景文①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①:此诗为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8.“草色遥看近却无”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理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 分)
  9.两首诗描绘的分别为早春和初冬景致,有人认为思想内容上苏诗更胜一筹,试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的“ , ”,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认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失去主见,一味空想而不钻研,则终究会一无所得的名句是:“ , ”。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 , ”,形象地概括了南朝宋武帝刘义隆当年挥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借古意抒今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E.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2)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珊德拉,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问:汪老师您好,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能否谈谈您最初的文学生涯?
  答: 我的处女作是在广州上大学的时候发表的,我的第一首引起读者强烈回响的诗是在长沙《年轻人》杂志发表的。我决心走诗歌创作的道路是由于北京的《青年文摘》转载了我的诗,这次转载,使我意识到了我是有能力写出为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所喜爱的诗歌来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决定定向发展,不再写那些令我感到蹩脚的小说,而专心从事诗歌创作。或许直到今天,刊发我处女作的《中国青年报》那位叫梁平的编辑,刊发我第一首有影响的诗作的《年轻人》杂志那位叫谢乐健的编辑,以及第一次转载了我的作品的《青年文摘》那位叫秦秀珍的老师都没有意识到,没有这三次机遇,当年一个喜欢写作、名叫汪国真的青年,至今还可能默默无闻,但就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便成全了一个年轻人未来的事业……
  一九七八年十月,我从北京踏上了南行的列车。来到了美丽的暨南大学。波光潋滟的明湖、郁郁葱葱的桉树组成的林荫道、淡黄色的学生宿舍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我最大的嗜好就是跑图书馆和阅览室,看我喜欢看的图书和杂志。
  在我们进入暨南大学不久,系里的同学们自己搞了一份油印刊物《长歌》诗刊。由于这份刊物倾注了同学们的热情和心血,同学们都很珍视这份刊物,也乐意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拿到刊物上发表。当时,我写了一组诗,叫《学校的一天》,这差不多是我当时能够写出来的最好的一组诗了,这组诗由五首小诗组成。它的稚嫩、直白和毫无文采可言是显而易见的。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组诗居然能够发表,而且是一下全部发表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中国青年报》上。
  问:那个时候发表诗歌,对您有什么影响?是否一时间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答:那时默默无闻,后来我一出名,同学特别意外。我从来不显山露水,喜欢独自做事,很少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我写的诗都比较直白。发表的那首诗现在看更像是顺口溜。但是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这以后,我常跑去阅览室,记下各种报纸杂志的地址,把自己的诗作像撒网一样撒向全国各地的报刊,十有八九是退稿,3 个月后换信封再投往另一家。
  问:当年,您创作的那首《热爱生命》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答: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业余还是不断地写诗、不断地投稿,不断被退稿。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有一种很大的不确定性,很迷茫。那时,我就写了《热爱生命》,抒发自己的感情,激励自己。
  《热爱生命》先投给北京的一家刊物,没有采用,又投给四川的一家刊物,还是没有用,第三次是投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追求》,终于被采用了,很快又被1988 年第十期《读者》作为卷首语,同一期的《青年文摘》也转载了。这首诗,很快引起关注。
  问:在您的诗歌创作道路上,尤其是出版诗集的过程中,请问谁最早给予您很大的帮助?
  答:北京太平桥中学的一个老师,看到有学生上课不听课,总在底下抄诗。回去之后,就跟她爱人说了这事,她先生是学苑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孟光,很有职业敏感,觉得这么多学生连课都不
  听抄诗,如果出版的话,恐怕会成为一本畅销书。孟光就做了一个调查,得到的反馈是很多人都在找汪国真的书。后来孟光打听到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就找到我单位美术研究所一个叫做王鲁豫的博士生,王鲁豫不认识我,后来又通过和我同部门的李世跃才找到我。那是1990 年。
  问:您的诗歌被广为流传,近年并被翻译为韩文、英文、日文、意大利文等,您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吧:通俗易懂、能引起共鸣、经得起品味。另外,我的诗歌从生活中来。有一年我应朋友之邀去杭州,他说,西湖再美,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我写进了诗里: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同时诗歌也用于生活中。一个女生拒绝男生,用了我一首诗。我不知道自己的诗还能解决这种问题。原来她用的是我写的《请你原谅》:阳光纵然慈祥/也不可能让每一棵果树都挂满希望。女生把自己比喻成“慈祥”的阳光,男生被比喻成了“果树”。
  问:当年您拥有大量的诗歌读者,时隔多年后,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近况,能否请您谈谈?
  答:很多人在问我忙什么,我忙的事情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我在做另外一些事情,一是作曲,给中国历代诗歌谱曲,谱了四百多首,录制了一百多首;还做了一些事情,就是歌唱祖国,已应邀为山西、四川、河北、河南等省写歌作曲。我的很多精力放在音乐领域。写诗少了,主要时间写书法,做音乐。
  (选自姜红伟编著书稿《20 世纪80 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有删改,
  题目为编者加的。
  相关链接:
  ①汪国真1956 年6 月22 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 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②上个世纪90 年代北京高校陆续学习汪国真诗歌,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③2005 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
  ④2015 年4 月26 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 岁。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北京《青年文摘》转载汪国真的诗,这件事对汪国真的触动很大,他由此决心从事诗歌创作。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也的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B.暨南大学,校园风景优美:波光潋滟、郁郁葱葱。这些美丽的景色成为汪国真诗歌创作源源不竭的资源,他的所有诗歌都和大学的经历有关。
  C.在暨南大学求学期间,汪国真最大的爱好就是跑图书馆和阅览室,这些学习经历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热爱生命》一经刊载,很快引起关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上的困惑,倾注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历经相同,所以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共鸣。
  E.汪国真的诗歌语言直白、浅显,却能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这和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只要努力拼搏,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2)人物访谈是一门艺术,本篇访谈提问有何特点? (6 分)
  (3)通过这篇访谈,你眼中的汪国真是怎样的一个人?(6 分)
  (4)上个世纪90 年代汪国真的诗歌曾广为流传,掀起一股“汪国真热”,而现在很少有人提及,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的你的理解。(8 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