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月考试题 >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 B.⑤②③①④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15. 在下面一段话空白处填入合适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
  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① 大师创作 ② 孩子习作, ③ 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稿、读书心得 ④ 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 ⑤ 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 ⑥ 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复合体。
  答案: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16.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5分)
  “人”字最难写。一笔写出生的哭声,一笔写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德”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这一撩,难以自立。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文革”的浩劫中,有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他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竞没有想象中的憔悴衰老。人们问他其中的奥妙,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身处在音乐的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心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C(A“欧洲发达国家”在文章第一段表述为“欧美发达国家”,内涵不一致。B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大众文化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结果。D“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果。)
  2.D(A“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在选项中成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关系颠倒。B“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应该是“沙龙的形式滞后”,偷换概念。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3.D(根据最后一段,“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偷换概念。)
  4.C
  5.B
  6.C
  7.(1)译文: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决断。(诣、讼事,决,句意)
  (2)译文:然而石勒平素忌恨那些享受两千石俸禄的高级官吏,他听说邓攸在营中,便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宿,闻,驰,句意)
  (3)译文: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牵、进、发,句意。)
  译文: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人。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 他守丧九年,以孝着称。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他从小成为孤儿,与弟弟居住在一起。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邓攸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后转任吏部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
  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
  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
  8.答案:侧面描写,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用字生动传神。榴花能照耀人眼,而且使人眼睛一亮,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
  9.答案: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才华但不被赏识重用的慨叹。
  10.(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1.(1)答案:BE A. “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错,原文是因为它们一样能给人带来美感。C. 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而任性的一面。D. “完美无瑕”错,作者也写了钱学森不近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2)答案:人们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作艺术品了,使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
  (3)答案:①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 ②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不容置疑的才能;④勤奋的特点;⑤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 ⑥粗狂而任性的个性。
  (4)答案:①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将来能否成才;
  ②伟人也是人,不必为尊者讳,更不必把伟人神化; ③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