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唯 识 时 之 士 为 能 堤 其 溃而 通 其 所 必 变 夫 古 有 古 之 时 今 有 今 之 时 袭 古 人 语 言 之 迹 而 冒 以 为 古 是 处 严 冬 而 袭 夏 之 葛 衣 者也。
  (《雪涛阁集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本文作者 ▲ (人名)和袁宗道、袁中道是“ ▲ 派”的代表人物。(2分)
  2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的鸡肋事件是杨修被杀的导火索,但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其目中无人,过于自恃。所以后人有诗评价: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B.《边城》中说爷爷接翠翠晚了,翠翠就哭了。爷爷叫翠翠坚强勇敢,不要遇到事情就哭。翠翠知道了很多妈妈的事情,爷爷却开始悲伤起来。
  C.《哈姆雷特》剧中人物的语言各具特色:哈姆雷特的直截了当、波洛涅斯的矫情迂腐、奥斯里克的咬文嚼字均恰到好处地体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
  D. 葛朗台是个极其吝啬的人物,仆人拿侬辛勤劳作30年,只是在第20年,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
  E.《天狗》是《女神》中的名篇,“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24.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黛玉是怎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2)请简要分析《子夜》中,吴荪甫最后惨败的原因。(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5~27题。
  自唐以来,钦佩杜甫的人很多,而大吹大擂地向他学习的恐怕以黄庭坚为最早。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读书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明白他讲什么;“读书少”的人只觉得眼睛里仿佛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更别想看东西了。当然,以前像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去的,不过他跟黄庭坚有极大的不同。李商隐的诗主要都写华丽的事物和绮艳的情景,所采用的字眼和词藻也偏在这一方面。黄庭坚歌咏的内容,比起这种诗的来,要繁富得多,词句的性质也就复杂得多,来源也就广博冷僻得多。李商隐的诗,意思往往似有若无,欲吐又吞,不可捉摸;他用的典故词藻也常常只为了制造些气氛,牵引些情调,仿佛餐厅里吃饭时的音乐,所以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文浮于意”的印象。黄庭坚有著著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黄庭坚曾经把道听途说的艺术批评比于“隔帘听琵琶”,这句话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26.黄庭坚和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27.文中说“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请指出李商隐《锦瑟》中“镶嵌”了哪四个典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1.(3分)D(取法:取以为法则;效法:仿照别人的做法去做。融汇:侧重于“汇集”“汇聚”;融会: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精妙绝伦:形容精美巧妙到了极点;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2.(3分)A(B项成分残缺,在“积极”后加“开展”;C项搭配不当,“借鉴和吸收”“成果”; D项句式杂糅,“通过……”和“以……为主线”杂糅)
  3.(3分)C(各诗分别为:①(唐)王缙《九日作》;②(唐) 罗隐《七夕》;③(宋)梅尧臣《五月五日》;④(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B (③应紧承上句,据此可排除A、C;④①相连,故选B)
  5.(3分)D(两条曲线有些部分重合或接近,即国内与国际价格有时相同或相近)
  6.(3分)A(登记)
  7.(3分)C(佛法被天下人推重,除了自身经义,还有僧众们的努力推广)
  8(1)(4分)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乃”“乞”“得”各1分,“乞民间”句式1分)
  (2)(4分)用这样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相薰以此”“得志于其间”句式各1分,“以此”“作”各1分)
  9.(4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认真扎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庆历八年的四月,抚州有个菜园僧,法名可栖,得到同州人高庆、王明、饶杰等人一起出资,率领民众在他的院子里建成了佛殿,把佛像安放在里面,然后过来要我写文章来作记念。
  起初,菜园在尚书省有登记,在城南五里有块土地,但是地里长满了草木,牛羊随意践踏,想找个能住人的房子,都找不到。和尚可栖来到这里,却高兴的说:“这是世间荒废的土地,世人都不来争抢,我得到这里用来养老,这就足够了。”于是靠行医从世人那里收集资金,然后靠近这个地方建立起寝庐、讲堂、重门、斋庖等房舍和客房,于是召集他的门徒住进去。唯独佛殿的工程量最大,他估计自己的力量完不成,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慢慢积累,满一月后费用凑够,工程得以完成。从可栖来到这里居住(到现在),一共十年了。
  我看佛教徒们,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们这些人都是勤奋努力,专心致志,不肯马虎完成,不追求做得快,所以善于由小成大,变难为易,而他们所做的,没有一件不如他们心愿的,哪里只是他们的说词足以打动人呢?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啊。像可栖这样辛苦经营,一点一滴详尽细致地选择累积,忘却十年时光的漫长,而达成他的志向,他能做到的原因,难道不近似这个道理吗?啊!佛法原本正被天下人推重,而学习佛学的人又这样善于耕耘。至于世间的儒生,学习圣人的道理,他们自以为已经学到了本事,等到他们出任天下之事,却一点没有勤勉的心志,坚持不懈的节操,老少聚集一起议论:“不过图一时的好处罢了,怎么能希望传世百年,达到教化的熏陶,获得久远的功效呢!”用这样的想法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由此看来,反而比不上佛家学者坚持长久了。那么他们佛家兴盛的原因,不正是儒家所固守的衰落了的原因吗?为他们写这篇记,不只是用来彰显他们佛家的才能,也是为我们儒家之道不再通行而惭愧罢了。曾巩记。
  10.(11分)(1)(3分)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每点1分)
  (2)(4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1分)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1分)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1分)
  (3)(4分)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1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2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1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