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苏省宿迁市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苏省宿迁市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余友贺方回,博学业文,而乐府之词,高绝一世。大抵倚声而为之,词皆可歌也。或讥方回好学能文,而惟是为工,何哉?余应之曰:是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虽欲已焉而不得者。若其粉泽之工,则其才之所至,亦不自知也。夫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盖有不可胜言者矣。
  (节选自张耒《强村丛书》)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2.文中的“屈宋”分别是 、 。(填写姓名)(2分)
  23.根据文意,概括贺方回词的特点。(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故事起始阶段,刘备、关羽、张飞虽有英雄气度,能转战四方,但由于缺少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智谋之士,未能成就大业。
  B.《红楼梦》中,平儿心地善良,处事得体慎重。她知晓丫环坠儿偷了虾须镯,但为了顾全宝玉的面子,没有将此事告诉王熙凤。
  C.《边城》中,爷爷和翠翠愿守清贫,乐于助人。第八章中,团总妻女过渡时,翠翠见到小女孩手上带的银手镯,毫无歆羡之意。
  D.《茶馆》中,黄胖子与二德子等人在茶馆后院调停鸽子之争,卖东西的老人一句“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表达了对清朝末年民不聊生的愤慨。
  E.《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发疯后,手握花草与众人告别。其中,她送给王后的迷迭香象征阿谀, 三色堇则象征善变,以此暗讽王后的匆匆再嫁。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的回名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请简要写出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内容。(6分)
  (2)《阿Q正传》第九章题为“大团圆”,有人认为作者使用“题喜文悲”的反讽技巧,反思了国民性的弱点。请列举本章中体现这种反讽技巧的相关情节。(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批评家主张散文不得放弃“边界”。即使古代散文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散文文类,现代散文也到了建章立制的时候。然在我看来,散文的“边界”可以撤除;换言之,诗、小说、戏剧之外均可成为散文。事实上,这就是我认定散文疆域的参照坐标。诗的节奏、押韵以及铿锵语调具有严饬的形式感——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摒弃世俗的美学高度;散文则是流水般的叙述话语,而且,这种叙述话语松弛、从容,直面琐碎卑微的日子,充满日常的烟火气息。因此,散文与小说时常面目相近,甚至不分伯仲。考察二者的区别,许多人聚焦于“虚构”:散文必须纪实,小说允许虚构。为什么小说拥有虚构的特权而散文不得染指?在我看来,与其说小说占有了虚构之利而将笨拙的纪实扔给了散文,不如考虑二者的分疆而治带来了什么。小说必须有偿使用虚构,它通常以传奇性、戏剧性和悬念回报虚构——即以想象打破庸常现实的平淡与乏味。相反,散文不屑于虚构,它的自信是洞悟平淡背后的玄机与妙趣,以内心的起伏取代情节的跌宕。不言而喻,以上粗糙的概括忽略了许多例外,这犹如放弃细节的精雕细琢换取基本轮廓的浮现,仅仅列举几个有限的参照标识,散文的“边界”勘察远未精确。王若虚的《文辨》曾经对于文体发表了一个睿智的观点:“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意即各种文体规范并非僵硬的教条。必要的时候,文学必须有勇气破门而出。
  (选自南帆《文无定法》,有删改)
  26.作者为什么认为散文的“边界”可以撤除?(3分)
  27.作者认为散文与小说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6分)
  28.简要阐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1.C(3分)
  2.D(3分)
  3.B(3分)
  4.A(3分)
  5.D(3分)
  6.C(3分)(赍:携带)
  7.D(3分)(大节:危难之际的节操)
  8.(1)(4分)不如倾尽府库的财物、敞开至诚的胸怀,来稳固军心,既然这样就能获得威势制服敌人,统一天下(帝业也就会形成)。评分建议:第一句2分,后两句各1分。
  (2)(4分)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行为,没有一点宽容(一点也不宽容),即使是亲近的人也用此对待(也如此相待)。评分建议:第一句2分,后两句各1分。
  9.(4分)善于总结历史,治国有方略;办案铁面无私(秉公办案,不留颜面);不贪功名;忠诚为国。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颔联:借用典故(借代),借鹦鹉西飞,暗写(代指)祢衡被黄祖杀害。以乐景衬哀情,以鹦鹉洲树木青翠,反衬祢衡命运的悲惨。颈联:运用比喻,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描写鹦鹉洲的美好的风光(以兰叶香、桃花开的春景,反衬出下文自己内心的孤苦之情)。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采纳赋分。
  11.(5分)对祢衡的才华的倾慕之意;对祢衡的悼念之情;借祢衡抒发孤傲自得之意;遭遇贬谪的失意之情;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情。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1)翱翔蓬蒿之间(2)又闻子规啼夜月(3)高者挂罥长林梢(4)别时茫茫江浸月
  (5)檐牙高啄(6)起坐而喧哗者(7)往者不可谏(8)成如容易却艰辛(评分建议:每句1分。)
  13.(4分)伊戈尔在战斗中脸部被烧伤毁容、声音变得沙哑沉闷(1分)。为了不让母亲看到自己的可怕现状而受惊、绝望(1分),便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1分),以“格罗莫夫”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父母(1分)。评分建议: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穿插熟悉的家中情形展现了过去父亲母亲对自己的爱(展现了父母爱子的形象),感受到家的舒适与亲切,增加了现在他与亲人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也间接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之重。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就在吃晚饭的时候,伊戈尔中尉发现母亲特别注意看他那拿着匙子的手。”表明母亲对伊戈尔拿着匙子的姿势非常熟悉,猜测是自己的儿子。“他那当初从家里带到战场的包脚布已洗干净了,挂在晾衣绳上。”以母亲洗净熟悉的包脚布,间接表明母亲已经知道他的身份。评分建议:每点3分,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采纳赋分。
  16.(6分)从伊戈尔身上,可以看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乐观接受灾难的坚强品格,珍爱亲情、为他人着想的不忍之心。从父亲、母亲身上,可以看到细心勤劳、慈祥热情、善解人意、慷慨好客、从容隐忍、冷静大度等品质。他们作为俄罗斯人,在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对亲人的爱,以及舍我的牺牲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评分建议:每点2分;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采纳赋分。
  17.(6分)首先指出中国文化介于出、入世之间,既现实又超脱;然后揭示中国画的神韵也是既入世又超脱。最后表明中国人的创作活动在直觉诗意中又有轻盈哲思的特点。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作者认为《出水芙蓉图》背后具有既深又淡的生命情怀,印证了“中国画应当可以看到画家背后的文化趣味和人文支撑”的观点;呼应了上文中关于《出水芙蓉图》的内容,使文章结构紧凑;举出实例加以论证,增强了说服力。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中国文化传统历来“重神”;神韵是中国画的精髓,是区别于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通过中国画的“神”,能看出画家背后的人与文,能体悟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画因内在神韵而有深厚的内容,才值得玩味。评分建议:每点2分,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