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中山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东省中山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悲 秋杜 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②。[注] 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 第五句以“高飞的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
  E. 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15. 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昂乐观的语调表达自己勇往直前,对理想充满信心的态度。
  (2)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万物之间的关系,并表明自己对待世间万物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新时代”三个字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走过的雄关漫道,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是整个国家沸反盈天的巨变和进步。
  ②科学把握强国建设是“长期进行时”,积极应对,理性平和,才能石破天惊,去蔽除障获得真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③乡村文化治理必须要完成几个转型:即从文化生态转到文化心态;从简单思维转到复杂思考;从孤芳自赏转到大众创造。
  ④在投资主体杂乱且大多缺乏专业性、只顾着追逐短期利益的市场环境下,缺乏定力者很容易春风化雨,成为垃圾剧作的生产销售者。
  ⑤正是因为这些诙谐可爱、不同于“文以载道”和“九宫格”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⑥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起来,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精品,也不乏低劣之作。
  A. ②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B. 以共享单车的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个行业却屡屡获得资本加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沉淀了海量押金及预付款的作用所致。
  C. 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发展理念和机遇,在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获得共同发展的新动能。
  D. 今年是第五次论坛在中国举办,前所未有的参与度与关注度,足以体现全球各界对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刘先生非常生气,怒斥不长进的弟弟:“如果你争点气,我又何必劳驾自己驱车近百公里来为你交保证金!”
  B. 在公司的战略分析会上,总经理发言后,主持人小李说:“总经理的发言,已为我们抛砖引玉,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C. 老张想请从教多年的同学李进给自己的孩子推荐一位辅导老师,便发短信说:“犬子愚钝,望老同学举荐西宾为谢!”
  D. 一天,办公室饮水机没水了,王丽想请个人帮忙换一换,就走到隔壁对同事说:“给我换桶水吧,就你闲着。”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疾病大都是细菌造成的,但如何认识其面目,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①_____,而且无色透明,即使在显微镜下也是模糊一片。科学家想出了②____,细菌不仅在显微镜下展现了它纤细而清晰的身体,③__。这样就可依据不同染料所产生的永不褪去的颜色识别细菌类别了。
  21. 下列表格中有两处空缺,请参照表格内的相关信息,补写出这两处内容。
  情 景 推 论 前 提
  一个警察紧跟你的车,开了很远的路 他要让我停车 警察追踪别人时,一定是想让他们停车
  一个人坐在轮椅上 ① 每个坐在轮椅上的人生活都很悲惨
  一个优秀的学生最近总是迟到 他不再是优秀的学生 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美好生活”人物畅想活动中,某班级的学生提到了这样一些人物:袁隆平、司马迁、哈姆莱特、项羽、乔布斯、六一居士、甘地、哈利·波特、小悦悦、乔丹。
  请选择两三个人物,结合人物的特点和意义,谈谈你对“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接受条件是“少数民族势力入主中原建立王朝”,并且“在与中原文化近距离相处和共存一个时期之后”。所以选项中说“少数民族政权也能接受中原文化”曲解文意。
  点睛:考核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论证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对论证方法和论证分析内容的把握。D. 文章最后回归现实,指出“历史中国”的存在矛盾和解决路径。没有指出“解决路径”。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如果一个文明群体失去活力,就需要外来的冲击使其重新焕发青春。原文说“如果一个文明群体被其他文明群体所打败,它自身肯定出现某些保守和停滞的特点,失去了活力,外来的冲击可以使其重新焕发青春”,并没有表达这一意思。
  【答案】4. A 5. ①详写打铁的过程,渲染了紧张、热烈的氛围(场面、场景、画面);②表现了两位打铁老人对打铁一事的专注,配合默契,技艺高超。③突出强调了两个老人对打铁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往昔生活的怀念;④与前文两个老人困乏的生活与无奈形成对比,突出两个老人对打铁的信仰;
  6. ①“炉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炉火”象征着两个老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③“炉火”喻指打铁职业,饱含着两个老人对打铁的热爱(喜爱)。④“炉火”衬托出两个老人内心的热忱与执着。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折射出只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追求的深层次社会问题”错,过分拔高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写法的作用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写法、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作答试题,根据理解从写法上:详写打铁的过程,渲染了紧张、热烈的氛围(场面、场景、画面);从人物形象上:表现了两位打铁老人对打铁一事的专注,配合默契,技艺高超。从主题情感上:突出强调了两个老人对打铁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6.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本题从情节结构上,“炉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标题的含义上,“炉火”象征着两个老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炉火”喻指打铁职业,饱含着两个老人对打铁的热爱(喜爱)。从人物形象上,“炉火”衬托出两个老人内心的热忱与执着。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