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四川省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语文)

全卷浏览

四川省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语文)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12月25日诞生,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继承和弘扬中医药非连续性文本、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摘编自新华社报道)
  材料二: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一年来,不断激发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与活力,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新成效。
  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方面,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加强基层中医馆建设、合理确定中医按病种支付标准、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创新中医诊疗模式等经验。各地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比如江苏试点公立中医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河南2家中医医院入选全省重点建设的6个区域诊疗中心规划;云南总站推广绥江县中医药进家入户的经验等。
  一年来,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包括人民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的途径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等。
  (摘编自《中国人物》)
  材料三:
  东汉末年,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屠呦呦凭借“青篙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正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传统医学国际展览会上,中国展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莫斯科国立谢切诺夫第一医科大学教授、论坛学术负责人济洛夫就认为,仅靠西医疗法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存在明显不足,要是有效地对病人进行诊疗,需要借鉴东方国家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建设了一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为搭建高水平中外中医药合作平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针灸等中医疗法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可,中药的潜力也有望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和标准被进一步发掘。世界传统医学体系国际论坛期间,一些专家认为,以青蒿素为例,它的研发过程与中医药传统的“煎煮熬”截然不同。从药材筛选提炼、临床试验、结晶获取、结构分析、人工合成直至新药研发,现代医学技术和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说明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两者有机站台、优势互补,将具有更大开发潜力和更好发展前景。通过加强中医药科技规划和项目的统筹等多种措施,中医药将更具“国际范儿”,也必将更多造福人类。
  (摘编自《邢台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一部为振兴传统中医药而制定的国家法律,它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B.近年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新的成效,人民群众对医药服务的提升也有切身体会。
  C.俄罗斯医学教授济洛夫呼吁借鉴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诊疗,因为他认为西医疗法治疗一些疾病时有明显的不足。
  D.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的历史时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欢迎,中国和世界在中医学上的交流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中医药成果人民共享,是中医药发展必须遵循的一基本原则。
  B.从华佗的“麻沸散”开创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到屠呦呦凭借发明“青蒿索”获得诺贝尔奖可以看出,中医药一直走在世界医学的前列,引领世界医学的发展。
  C.中医药具有重视整体、注重“平”“和”、强调个性化、突出“治未病”、使用简便等五大特点,这是世界上其它医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D.中医药与国际上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目前中国政府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医药中心,并将中医药传播到这些国家和地区。
  E.屠呦助利用与中医药传统截然不同的方法研制“青蒿索”获得成功,说明中医药如果能打破藩篱,博采众长,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9.中医药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获得更大的发展?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薄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B.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C.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D.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朔望: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而“晦”指农历三十。
  C.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乙酉:就是农历甲子中的一个。乙酉、丁卯、己巳、戊申等,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月和纪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典籍文物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文中记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致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辞世及其生前珍爱之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文情跌宕,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l)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5分)
  (2)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5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