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旅中送迁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要去凭吊屈原,实际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对仗工整,注重色彩,用冷色调渲染了离别的心情。
  C.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友人之作,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 , ”。
  (2)荀子在《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异同之处的句子是:“ , 。”
  (3)《论语》中,见到贤与不贤之人,应持有的态度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 ”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 ,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 ,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
  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B.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C.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D.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应接不暇 无所适从 惊魂甫定 高山仰止
  B.摩肩接踵 无所适从 惊魂不定 仰之弥高
  C.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甫定 仰之弥高
  D.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不定 高山仰止
  20.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分)
  寻物启事
  本人粗心,于2018年8月5日上午8时前后在公园丢掉棕色公文包一只,内有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还有带着瑞士小军刀的钥匙一串。拾到者赶快拨打电话150077XXXXX。有酬谢。
  此启
  李先生
  2018年8月5日
  21.下面是世界杯足球赛赛事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5字。(6分)
  下面是世界杯足球赛赛事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8月4日,猎豹移动CEO傅盛为入职本公司的应届大学生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作了一次演讲,他分享了年轻人成长的四个关键词:目标和梦想、原则、学习、行动。
  对此,正处在成长路上的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利益,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 (“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有误,除了中华文明外,还有多元文化以及外来先进文明。) 3分
  2.B (“并论证了二者的关 系”有误,于文无据。) 3分
  3.D(A.对“礼”的认知与反腐倡廉之间没有天然的关联; B.中华文明是依靠“礼”所衍化的制度而传承,并不是“礼”来帮助中华文明祛魅和建构; C.“‘礼’的基因仍拖累了文明的进程”有误,最后一 段说“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 的基因”。)3 分
  4.C(“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属过度解读。)3 分
  5.①悬念。小说开头写老樊决定去周健家是为了“散散心,消消火”, 使读者急切想知道老樊心中冒“火”的原因。制造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 使得情节更加紧凑。
  ②误会。周健请老樊吃“香辣酸菜鱼”,没有用老樊最爱的乌鱼片,用的是胖头鱼片。老樊认为周健故意轻怠自己,后来才知道误会了好友。这样的设置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
  ③对比。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等人对老樊的态度和周健对老樊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樊退休前后老汪等人对老樊的态度也存在对比(从老樊的心理活动可读出)。这些对比突出了老樊巨大的心理落差,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突显了小说的主旨。(答对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即可。答“铺垫、突转”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共6分)
  6.答案一:老樊。首先,老樊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小说的标题与老樊有关,主要内容也是围绕老樊的烦恼展开的。其次,老樊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二:周健。首先,作者虽然对周健着墨不是最多的,但小说正是通过对周健待人真诚、重情重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彰显了本文的主题思想。 其次,小说写老汪、 小魏和郑局长也是为了衬托周健。(选取一个答案, 分析正确一点给3分, 分析正确两 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
  7. D “关键在于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尽快提升品质”表述不对,原文是是针对“环境问题”提出的“这根本上是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该如何进行提升的问题”。前后内容的指代不一致。3分。
  8. C 前者和后者的看法说反了。3分
  9. 第一问: (1)《人民日报》侧重介绍了禁令新规的产生背景及相关内容; (2)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禁令颁布后,对世界主要垃圾出口国和中国的影响; (3) 《中国经济导报》侧重介绍几位专家对中国制造业所需要的再生资源进口的看法。(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第二问: 三篇报道对禁令新规的解读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答对一点给1分, 答对两点给3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