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远游①杜甫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注】①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②著处:处处,到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杜甫在《春望》中以“ , ”两句诗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3)当人们漫步秦淮河畔的乌衣巷中,除了会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还会在这“ , ”中想起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就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 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 。对于成人,孩子可能慢慢表现得 ,但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 ),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脉相承 蠢蠢欲动 灰心丧气 惟命是从
  B.薪火相传 跃跃欲试 灰心丧气 言听计从
  C.一脉相承 跃跃欲试 心灰意冷 惟命是从
  D.薪火相传 蠢蠢欲动 心灰意冷 言听计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唯有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B.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C.儿童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D.要想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就必须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19.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
  B.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重塑孩子的身份价值
  C.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式感
  D.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满足孩子身份价值重塑的需要
  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误,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下达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格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21.下图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下图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A (B.“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无中生有。C.“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无中生有。D.“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表述过于绝对,最后一段,偶尔阅读“也算不上坏事”。)
  2.B (结合文本内容“网上经常有人炒作的‘状元笔记’,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但大家也都清楚,绝对不是买了‘状元笔记’就能成为状元,‘状元笔记’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分析可知,这里不是对比论证,而是类比。)
  3.D (“应当提倡”说法不当,“浓缩书”有诸多限制,先天不足,原文最后一段对其也持“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这一态度,不能理解为“应当提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4. B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A项考核结构,BD 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手法,其中 B项, “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不当。 “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文中没有依据; “逼迫”说法不准确,乡长说的是“逼着他们富起来” , “他们”指的是老百姓; “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概括不当。 )
  5. 老朱是一个精通农业知识,工作踏实,为农民着想,廉洁奉公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1)精通农业知识:农大毕业生,讲桃子讲樱桃都很内行。 (2 分)
  (2)工作踏实:给农民栽了一个春天的樱桃树。 (2分)
  (3)为农民着想:帮助菜农,联系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 (2分)
  (4)廉洁奉公:把菜农送来的蔬菜送到食堂。 (2 分)
  (答出 3 点得 6 分,未答出身份地位在得分基础上扣 1 分,没有结合文本扣 1分,结合文本分析合理即可)
  6. 联系:三个故事分别展示出扶贫工作中的难心,开心和闹心(1 分) ,多侧面地反映出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1 分) ,使小说内容丰富,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1 分) 。
  艺术效果:三个故事表现出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百姓对政府由不信任到信任再到依赖的过程(1 分) ,反映出政府扶贫工作逐渐深化,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1 分) ,深化了小说主题,引人深思(1 分) 。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