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 _____, ____”两句,描写了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童快乐自足的精神状态。
  (2)《阿房官赋》中,杜牧说“ ____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 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中“__________ ”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 “____”一句,是通过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 应约而至,__________。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__________;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__________,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__________,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6.12,有改动)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D.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18.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 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 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 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 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 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D. 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家长和学生多次反映,我校食堂一楼空间小了。后勤处经过反复掂量,打算将食堂向西扩一下。该项工程将于5月11日至6月22日施工。施工期间,为安全起见,请师生前往食堂二楼吃饭。感谢大家配合。
  21.2018年6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颁授我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下图为“友谊勋章”的章体,请说明“友谊勋章”的构图要素和设计意蕴。要求语言简明,逻辑性强。(不超过100字)。
  下图为友谊勋章的章体请说明友谊勋章的构图要素和设计意蕴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 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约翰-多恩《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这首小诗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联系现实作文。
  要求: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以恢复其至高的文体权力”,不符合文意,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权力。探讨古典诗歌在创作与批评方面的处境与未来走势,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这种古典艺术形式找到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路径,是每一个诗国后人应有的文化责任与历史担当”;C项,“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明中期较为迂执的诗风”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无此意;D项,“‘活法’摒弃了前人格律规矩的束缚”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活法”强调“规矩具备”和“贯通”,并非“摒弃”。故选B。
  【2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C项,“着重论证两者互相影响”说法有误,本文并不是着重论证创作和批评两者相互影响,而是着重论证了现代律诗的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以律绳诗”的单维批评定式,专求格律,忽略诗歌所要传达的情志内涵,并不十分在意诗歌的意境、韵致或是格调。致使“今天的律诗创作,是一种以格律为宗旨和评判法则的单维批评模式,甚至是唯一的评价矩镬,或者可以叫作一种公式化的思维定式和批评行为”。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原文中“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并非条件关系。“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