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甲卷)

全卷浏览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甲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 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加标点)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加标点)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加字)博物馆已经发生了 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 ② 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去线)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 ③ 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 ④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 ① 。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 ② ;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 ③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B 2. D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 C 5. D
  6. ①使很多两性花植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
  ②找到了我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③促使全国出现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④提高了中低产稻田的产量,大大缩小了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 A 8. (1)刚毅果敢。腿部受伤化脓,他果断决定让人挤出脓血,体现出铮铮铁骨。(2)意志坚强。没有医疗器械和麻药,他忍受剧痛,有不屈的意志。(3)信念坚定。环境的艰苦和身体的痛苦都不能改变他革命的信念。
  9. (1)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展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2)文本一重在艺术性,有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还有环境的烘托;文本二讲究真实性,没有环境方面的烘托渲染。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0. B 11. A 12. B
  13. (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
  (2)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