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昉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泼之,昉从之。是时,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荥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而U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陈瓘碧空黯淡同①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窗纱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注]①“同”即“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碧空黯淡同云绕”与“孤帆远影碧空尽”都用其他意象来衬托“碧空”的辽阔。
  B.“美人惊报”与“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都通过旁人的视角写室外的景物。
  C.“使君留客金樽倒”与“丰年留客足鸡豚”,以不同形式体现了主人待客的热情。
  D.“欺压梅花春信早”与“春信未来梅已知”都以梅花的开放作为春天将至的信息。
  16.这首词不着一个“雪”字,却处处写“雪”,请选取三处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鹿”喜居山林,生性温顺,文人常借以寄托山林之思,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巷”常出现在古诗词中,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_______________”,以表现田园生活;辛弃疾《永遇乐》中的“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刘裕曾经生活的地方。
  (3)“盈盈”一词往往包含美好的含义,今人喜欢用来取名,古人也常在诗文中用到这个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基础课程结束,17岁的钟扬选择转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这个专业横跨“无线电”和“电子学”两大学科,需要敏锐的跨学科领悟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力,而这两点正是钟扬的特质,这种“跨界”的学科也给予他更宽广的想象和驰骋空间。
  然而钟扬自己也没有想到,学了无线电电子学,后来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那时的植物学界习惯于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数量分类学嗤之以鼻。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至今,像钟扬这样突破学科界限、耕耘交叉地带的学者仍属少数。
  更为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
  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结合文段,分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怎样读《红楼梦》?这绝不是只有一种答案。读的方法可以因人因条件而异,不必拘于一途,你完全可以 甲 ,抵达书中绝妙深奥之处。但这不等于说,不需要听别人的指点。( ① ),刚从山上下来的人或游过此山的人,他的指点切实可靠得多。
  就我多年的阅读经验而言,知人论世是读《红楼梦》的起点。曹雪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② ),你可能无法理解作者、读懂作品。对一般的读者,要知人论世,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成果就可以了;对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那就必须读相关的原著,如《清史稿》《清实录》。
  读《红楼梦》,自然还应该认真地反复地读, 乙 地读一二遍,是不可能对此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苏东坡读书有“八面受敌法”,在他看来,每一书都要读之数遍,每次应精读一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击破,在读了若干遍后,方有其成。这样看起来似乎有点笨,耗时耗力,( ③ ),读成之后就能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这与不作深入钻研的读书方法比较起来,效果会 丙 。
  这样说来,读《红楼梦》又只能拘于一途,听人所指、融我所思,即能有所悟、有所得。
  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请你运用“八面受敌法”,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拟定阅读计划要点。要求:结合《红楼梦》具体内容,完成下表;句式整齐,表达简洁。
  “八面受敌”读红楼
  _①_,逐一突破 首读:读宝黛爱情,悲喜交织
  次读:读_②_
  再读:读四大家族,盘根错节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