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0.B
  11.B
  12.B
  13.(1)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微小的信义巩固别人的心意,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2)作为君主,并不是想要在宫中滋养祸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渐积累而成,是形势发展使他这样的。
  14.①君主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②要防微杜渐的意识;③要亲近正直忠诚贤能之士。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势单力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
  “惧祸之心日益切”是主谓结构,“切”是谓语,“日益”是状语,不能与主语分开,排除CD;
  “安危出其喜怒”是“安危出(于)其喜怒”的省略句,“其喜怒”是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C.正确,都是“毒辣、狠心”。句意:他们的用心专一并且毒辣。/君王为人不够狠心。
  D.正确,都是“依赖、依靠”。句意: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恃才傲物:自恃才高,傲视他人。/恃才矜己:自恃有才,骄矜自负。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因为宦官终日随侍国君,关系日渐亲密,国君日益疏远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错,原文是“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见作者认为宦者之祸更甚,是因为即使发觉也难以改正,且后果严重,甚至可能会“身死国灭”。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符合、迎合;“固”,使……固,获得信任;“亲”,亲近。
  (2)“养祸”,滋养或滋生祸患;“硕士”,贤能之人;“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状语后置句;“渐积”,日渐积累;“然”,这样。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文本一“满招损,谦得益”可得出:君主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
  由文本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文本二“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可得出:要防微杜渐的意识;
  由文本一“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文本二“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可得出:要亲近正直忠诚贤能之士。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文本二: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条。
  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的用心专一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获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
  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成祸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形势使他这样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就是指这些,怎能不有所戒惧呢?
  15.B
  16.①《临江仙•梅》词以咏梅为题,由梦思梅,借梅喻己,流露出幽怨孤独的愁绪和对韶华易逝的感慨。②《访访妙玉乞红梅》诗写宝玉到妙玉住处乞取红梅,将妙玉比作神仙、红梅比作红雪,表达了宝玉对“入世”的厌恶和“离尘”的向往。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凸显春意盎然”错误,“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意思是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梅花的玉瘦和红杏的憨肥两相映带,点明了时间的跨度,表达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并非凸显春意盎然。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临江仙•梅》,“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不是以梅花直接比人,而是把梅花同清梦联系起来,因好梦而溯及梅花。“为谁憔悴损芳姿?”指出了原来使闺中人赏春无绪、芳姿悴损的,不正是对远人的思念和被爱情的折磨吗?流露出幽怨孤独的愁绪。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从早梅绽蕊直盼到杏花开遍,表达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访访妙玉乞红梅》,“寻春问腊”意为在冬天寻找春色,即指寻求红梅,“蓬莱”原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乃栊翠庵之代词。“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郑重地写出了访妙玉的原因,“大士” 本指观音,这里借指妙玉。颈联“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写折梅归来。栊翠庵是佛地,故称进入庵中为“离尘”,离庵返芦雪庵为“入世”。“红雪”、 “紫云” 均喻红梅。这联意为:我来到栊翠庵这个佛地,在芳香中折下紫云般的红梅;又离开佛地进入尘世。表达了宝玉对“入世”的厌恶和“离尘”的向往。
  17.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竭、蓑、笠、樯、鉴、琼、着。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