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0~14.【答案】C、D、B、【参考答案】(1)所以英勇威武之气一旦振奋,奸诈凶恶之人自会灭亡。而且玄宗向来崇尚儒学,深深通晓理政之法。
  (2)德宗对数代累积的社会弊病感到愤恨,为王室地位的衰弱而忧愁,刚刚登基的时候,显然有治理乱政的决心。
  、【参考答案】①功成则满,骄矜自傲; ②奢靡放纵,耽于享乐; ③怠于政事,任用奸佞。
  【解析】1.
  【试题分析】句意:等到玄宗追求享受的欲望逐渐加深,对待国家政事也就懈怠了,所以李林甫善于做奉承迎合皇帝的意图,如聚敛惦念金玉钱财,庇护安插左右近人的事情,像安定国家的宰相的行迹就是这样,那么百官众吏可以知道也是如此了。
  “政亦怠矣”中“政”作主语,与后面“亦怠矣”不宜断开,且“则”一般放 句首,前面应当断开,排除BD。
  “承迎上意”和“招顾金玉”都是动宾结构,各自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
  2. 【试题分析】
  A选项“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是在东边使……成为边境。意思不同,判断正确。句意:等到其泰山封禅之后。/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B选项都指田赋、税收,判断正确。句意:赋税日加烦重。/搜刮老百姓的税收的毒害。
  C选项都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判断正确。句意:兵器藏于帝王所居宫室。/销毁兵器。
  D选项说法错误,文中的“晚节”指晚年,“晚节不保”中的“晚节”指晚年的节操,不相同。句意:到了晚年。/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3. 【试题分析】B选项“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说法错误,原文为“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并没有说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选项无中生有。
  4. 【试题分析】
  (1)“震”,同“振”,振奋;“殪”,灭亡;“夙尚”,向来崇尚;“政经”,理政之法。
  (2)“愤”,意动用法,对……感到愤恨;“悯”,为动用法,为……忧愁;“南面”,登基;“拨乱”,治理乱政。
  5. 【试题分析】
  结合“及东封之后,上每览帝籍,有自多之言”可知功成则满,骄矜自傲;
  结合“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可知奢靡放纵,耽于享乐;
  结合“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可知怠于政事,任用奸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德宗任命李泌担任宰相,常常和他在休息宴饮的宫殿谈及玄宗时的朝政,特别感到痛惜的是玄宗误用李林甫为相,因而多次叹息说:“中原遭受的祸乱(安史之乱),是从李林甫开始的。然而凭借玄宗的超群才智,为什么最开始的时候他没有明察呢?”李泌趁机上奏说:“唐玄宗年轻之时,就已亲历武则天、唐中宗时的众多苦难,等到他受封到临淄,已尽知天下疾苦。他又凭借卓越的天资才华,立志清除朝廷内部的动乱灾难,李隆基既有汉高祖刘邦的异像异能,又有光武帝刘秀推心置腹的赤诚。所以英勇威武之气一旦振奋,奸诈凶恶之人自会灭亡。而且玄宗向来崇尚儒学,深深通晓理政之法。自玄宗始登皇位,乐于接近正直之人,想要作为皇帝所面对的困难之事,(玄宗就)尽力把能够做的(都)做到。皇帝做到了勤俭,那么凡是政事就没有不执行实施的,又有良臣辅佐,天下便可自然化育。等到其泰山封禅之后,每次浏览皇室谱录,已多有自夸之言。用声色作为娱乐,会浸染淹没朝堂的威严。所以古话说: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如果以勤俭作为志向,那么臣子们便会奉公守法,官场也没有心术不正的人。等到玄宗追求享受的欲望逐渐加深,对待国家政事也就懈怠了,所以李林甫善于做奉承迎合皇帝的意图,如聚敛惦念金玉钱财,庇护安插左右近人的事情,像安定国家的宰相的行迹就是这样,那么百官众吏可以知道也是如此了。用扬雄所说的话:当初汉武帝把国库的钱财,填匈奴庐山的沟壑(指汉武帝征伐匈奴耗尽国家财资,穷兵黩武之事。李隆基亦有类似行径,杜甫有诗云“武皇开边意未已”)对国家并没有产生什么危害。而今财货进入权贵手中,却比这要严重的多了”。自此,李泌多次用是非之理来劝谏德宗,德宗也欣然听从,好像对自己的所得而感喜悦。
  材料二
  德宗非常愤恨安史之乱以来积累的诸多弊端,感慨于朝廷威严的衰微,即位之初,奋然有拨乱反正重振大唐的国威的志向。然而他的见识与器度愚昧浅薄,天生又好猜忌并自负,所任用的亲信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们颁布的许多军政措施不符合富国强军之道。他不体恤百姓,在赋税之外大量聚敛财物且日加烦重,轻率武断地诛杀大臣,以致关外的叛乱还未平定,而京城却首先遭到叛贼的窃夺,结果德宗狼狈地逃到奉天后又避难于山南。留在京师的王公大臣们都在叛贼朱呲的伪朝充任官职,兵器藏于帝王所居宫室,幸亏朝内有陆贽的尽心谋划,朝外则靠大将李晟、浑瑊的捍卫和调集各路军队围攻叛贼,才能够消灭了盘踞长安的首恶叛逆,得以奉迎德宗回京。自从这次磨难以后,德宗刚烈方直之气一下变为柔弱怯懦。到了晚年,偷安怯懦之性,更甚于肃宗代宗。
  15~16.【答案】D、【参考答案】①杜诗使用叠词“潇潇”“落落”,分别将“短发”与“暮雨”、“长襟”与“秋风”关联,人景相融,形成双关,表现出诗人虽鬓发稀疏、独立风雨却沉迷美景、泰然处之的超然气质。(或“表现出诗人虽沉迷美景却遭遇风雨的凄冷感受与落寞心境”。)
  ②罗诗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将凋落的枫叶看作漫山飞舞、充满生机的蝴蝶,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老当益壮、洒脱乐观的浪漫情怀。
  【解析】1. 【试题分析】D选项“移步换景”错。“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两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都是固定视角来描写。杜诗的“碧水桥东”和罗诗的“晴晖之处”。
  2. 【试题分析】
  由杜诗“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可知,三四句对仗万分工整,短发对长襟,潇潇对落落,暮雨对秋风,人景相融,形成双关。这两句诗写出诗人山行时突然遭遇暮雨秋风,稀疏的短发裸露在夜晚的小雨中,身上的长衫被秋风吹得随风飘摇,表现出诗人虽鬓发稀疏、独立风雨却沉迷美景、泰然处之的超然气质。
  由罗诗“丹枫虽老犹多态,散作漫山野蝶飞”两句可知,罗诗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将凋落的枫叶看作漫山飞舞、充满生机的蝴蝶,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诗用“老”称凋谢辞树的枫叶,用“虽”作转折,言其老而还能表现出新的姿态来:化为野蝶漫山翻飞。由枫联想到蝶,诗人呼应不同经验,虚实相融,加大了形象密度,突出了主体物象。“丹枫虽老”,实言“我”年虽老;丹枫“多态”,实言“我”有豪情;野蝶翻飞之象,其实叠合着“我”游兴方浓,正欲纵览四山,领略泉石云林秀色!也表现出诗人老当益壮、洒脱乐观的浪漫情怀。
  17.【答案】【参考答案】(1)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 (2)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 (3)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解析】【试题分析】易错字:凭、逢、畔、沾。
  18~20.【答案】【参考答案】①一脉相承
  ②不可磨灭
  ③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参考答案】示例一:林县人民为了改变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靠党和政府的支持,自发组成了10万人的修渠大军。
  示例二:林县人民为了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问题,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成了10万人的修渠大军。、【参考答案】①使用数字,突出工程之大、困难之多、任务之重、成就之高,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震撼力;
  ②有力衬托出林县人民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解析】1.
  【试题分析】第一空:依据“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历史记忆”推断精神传统是一以贯之的,故可填写“一脉相承”。“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第二空:依据“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自觉继承并发扬光大”推断精神传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故可填写“不可磨灭”。“不可磨灭”: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第三空:依据“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断应填入的成语与上下文的意思一致,故可填写“筚路蓝缕”或“披荆斩棘”。“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披荆斩棘”:指拨开荆丛,砍掉荆棘;比喻开创事业或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
  2.
  【试题分析】原句有四处语病:
  一“为了”开头导致句子主语缺失,应将“为了”放在“林县人民”后面;
  二“解决”缺失宾语,应在后面添加“问题”;或修改为“林县人民为了改变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
  三“靠……下”句式杂糅,应是“在……下”或“依靠……”;
  四“自发组成的10万人”中“的”助词使用错误,导致成分残缺,应为“了”。
  3. 【试题分析】由原文“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可知,所列数字为事实论据,增加文章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说服力。用具体的数字突出了工程之大、克服困难之多、完成的任务之重、取得的成就之高;通过这些数字,也让读者形象具体的地感受到林县人民的丰功伟绩,以及只有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取得这样宏伟的业绩,有力衬托出林县人民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