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摸底测试

全卷浏览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摸底测试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云南省昆明第一中学
  2012届高中新课程高三第三次摸底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字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门第迅速的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够勉强供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是个“读书种子”;去参加那些公开的考试,考中了就有官做,至少也落个绅士。这种进展经过唐末跟五代的长期的变乱加了速度,到宋朝又加上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多起来了,士人也多起来了,士人的地位加强,责任也加重了。这些士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这样,也就不觉其寒尘;不但不觉其寒尘,还要重新估定价值,至少也得调整那旧来的标准与尺度。“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这里并非打倒旧标准,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会到或迁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让大家打成一片。当然,所谓“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觉的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我们得特别提到唐朝的“传奇”。“传奇”据说可以见出作者的“史才、诗笔、议论”,是唐朝士子在投考进士以前用来送给一些大人先生看,介绍自己,求他们给自己宣传的。其中不外乎灵怪、艳情、剑侠三类故事,显然是以供给“谈助”,引起趣味为主。无论照传统的意念,或现代的意念,这些“传奇”无疑的是小说,一方面也和笔记的写作态度有相类之处。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我们看韩愈的“气盛言宜”的理论和他的参差错落的文句,也正是多多少少在口语化。他的门下的“好难”、“好易”两派,似乎原来也都是在试验如何口语化。可是“好难”的一派过分强调了自己,过分想出奇制胜,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欣赏与否,终于被人看做“诡”和“怪”而失败,于是宋朝的欧阳修继承了“好易”的一派的努力而奠定了古文的基础。
  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指出了这条路。这“如说话”,的确是条大路。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馀”。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馀”。
   “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
  “雅俗共赏”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
  “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
  (摘编自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这个词语出现于宋代,其意义在于“雅人”降低自己的标准,与“俗人”一起欣赏。
   B.社会变迁,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增多,更多的普通百姓加入了“士”的阶层,“雅俗共赏”自然成了新提出的尺度和标准。
   C.在“雅俗共赏”中,“雅”是主,“俗”是宾。“雅士”要理会并迁就“俗士”的趣味,“俗士”更要摆脱以往一些俗的趣味。
   D.虽然“雅俗共赏”的参与者以俗人为主,但“雅俗共赏”的标准仍然是“雅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渊明诗中所言的“赏奇析疑”纯粹是士大夫之间的雅事。俗人是不可能参与的。
   B.在安史之乱以前,社会等级固定,“士”和“民”之间没有沟通,根本谈不上“雅俗共赏”。
   C.“传奇”本起于民间,讲究趣味,文字口语化,后被士予用于投考进士,唐代的古文运动与传奇有一定的联系。
   D.“词”来自民间,虽然被“雅化”,但还是不如“诗”雅;“词”在民间变为“曲”,虽然也经过“雅化”,但还是不如“词”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是社会变化的产物,在门第观念很强、社会等级固定的时代。“雅俗共赏”是不可能成为主流的。
   B.来自民间的“士人”虽然吸收,接纳了“雅”,但由于他们很难摆脱“俗”,以致在“雅”与“俗”的融合中降低了“雅”的趣味。
   C.古文大家韩愈的弟子分为两派,其中的“好易”一派得到了宋代大家欧阳修的传承,古文因此走上了“雅俗共赏”的道路。
   D.“雅俗共赏”要求“雅”迁就“俗”,“俗”也得提高标准。“俗不可耐”是“雅俗共赏”的大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②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列传》)
  注:①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②党事:党锢之事。③经业:儒家经书之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日夜寻诵,不尝怠倦   寻:不久
   B.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延:延请,邀请
   C.玄依方辩对 方:道义、道理
   D.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就: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玄好学的一项是(3分)
   ①得休归,常诣学官 ②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 ③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④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⑤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⑥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玄喜爱学习。郑玄的父亲因为郑玄不喜欢做官吏而多次恼怒,即便这样,也没能阻止郑玄继续学习。
   B.郑玄多次拒绝做官。大将军何进征召郑玄,郑玄很快就离开了。袁绍上表推荐他出任左中郎将,郑玄没去就任。
   C.郑玄受到人们的敬重。为了躲避黄巾军,郑玄转道到徐州,徐州牧陶谦以师友的礼节接待了他;郑玄回到高密的路上,黄巾叛贼见到他都向他行礼。
   D.郑玄有辩才。袁绍的客人起初看不起郑玄,竟相提一些怪异的问题,都未能难住他,大家因此慨叹佩服,应劭主动拜郑玄为师却被郑玄拒绝。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5分)
  
  
   (2)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 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 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 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诗题又作《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府,居边塞十余年。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9.这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2)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
  吾庐独破受冰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彩票
  [俄]契诃夫
   伊凡•德米特里奇对自己的命运很满意。他收入中等,在一千二百卢布的年薪养活全家。虽然妻子有点唠叨但他们很相爱;虽然他的家不算宽敞,但干净整洁。总之,他觉得生活很幸福。一天吃晚饭,他舒服地往沙发上定坐。开始读起报来。
   “今天我忘了看报,”他的妻子收拾着饭桌说,“你看看,那上面有没有开彩的号码?”“啊,有,”伊凡回答,“多少号?”“9499组,26号。”“好的,让我来看一看……9499 – 26。”
   伊凡向来不相信彩票能带来好运,但是妻子要他看,他就看。像是嘲笑他没有信心。刚看到第二行,9499号赫然跳入眼帘!他立即把报纸往膝头上一放,“玛莎,有9499号吗!”她脸色发白,忙问,“没错,没错……当真有的!”“那么票号呢?”“啊,对了!还有票号。不过,先别忙……等一等。先不看,怎么样?反正我们的组号对上了!反正,你明白……”伊凡望着妻子,咧开嘴傻笑着。妻子也是笑容满面,虽然丈夫只说了组号,也令人觉得甜蜜而又激动呀!
  “有我们的组号,”伊凡沉默半响后才说,“这么看来,我们有可能中彩。尽管只是可能,但毕竟大有希望!”“那,你快看看票号吧!”“再等等!报纸上说彩金有七万五呢。这不是钱,这是实力,是资本!等我一对号,看到上面有26!啊?你听着,要是我们直播的中了彩,那会怎么样?”夫妇二人笑逐颜开,默默地对视了很长时间,脑海里只想着两个数字:9499和75000。
  伊凡在屋里来回踱着,开始想入非非。“要是我们真的中了彩,”他说,“这可是崭新的生活,这可是时来运转!彩票是你的,如果是我的,那么我首先,花上二万五买下一处庄园那样的不动产;花一万添置新家具,再外出旅游等等。余下的四万五全存进银行吃利息……”
   “哦,是的,买座庄园,这是好主意,”妻子陶醉的说着。索性坐下来,把双手放在膝上。伊凡已经看到自己的初秋的傍晚。在花园里,河岸边散了会儿步,之后喝上一大杯伏特加,吃点腌松乳菇或者茴香油拦的小黄瓜,再来一大杯。孩子们从菜园子里跑回家,手里拿着散发着新鲜的泥土味的胡萝上学和青萝卜……这之后,往长沙发上一躺,悠闲地翻阅一本画报,再把画报往脸上一合,舒舒服服地打个盹……
  伊凡停止踱步,望着妻子,“我,你知道,玛莎,想出国旅行去。”他说。“我也想出国。”妻子说,“行了,你快看看票号吧!”“别忙,再等一等……”于是他开始构想:深秋出国,去法国南部,意大利,或者印度,那该多好啊!
  但是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妻子当真也要出国,那可怎么办?一个人出国旅游那才惬意;或者跟一伙容易相处、无忧无虑的女人结伴同行也还愉快;就是不能跟那种一路上三句话不离孩子、成天唉声叹气、花一个小钱也要心惊肉跳的女人一道出门。伊凡想象着:妻子带着无数包裹和提篮进了车厢;她长吁短叹,抱怨一路上累得她头疼,抱怨出门一趟花去了许多钱;每到一个停车站就得跑下去弄开水,买夹肉面包和矿泉水……她舍不得去餐厅用餐,嫌那里东西太贵…… “瞧着吧,我花一分钱她都要管!”想到这里他看一眼妻子,“因为彩票是她的,不是我的!再说她何必出国?她在那边能见什么世面?准会在旅馆里歇着,也不放我离开她一步……我知道!”于是他平生第一次注意到,他的妻子老了,丑了,浑身上下有一股子厨房里的油烟味。而他却还年轻、健康、有活力,“我能想象,她一拿到钱,顶多给我一百卢布,就会像其他娘们那样加上六道锁,把钱藏得不让我知道,她只会周济她娘家的亲戚,对我则计较着每一个小钱。”
  他对她窝了一肚子火,怀着憎恨望着妻子。她也正一脸气愤地抬眼看他,她也有自己美丽的计划,她十分清楚,她的丈夫在想着什么。她知道,谁会第一个伸出爪子来夺她的彩金。“拿我的钱做什么好梦!”她的眼神分明这样说,“不,你休想!”
  丈夫明白她的眼神,憎恨在他胸中翻滚。他要气一气他的妻子,他飞快瞧了一眼报纸,得意洋洋地大声宣告:“9499组,46号!不是26号!”
  希望与憎恨二者顿时消失,伊凡•德米特里奇和他的妻子立刻感到:他们的住房那么阴暗、窄小、低矮,他们刚吃过的晚饭没有填饱肚子,腹部很不舒服;而秋夜漫长,令人烦闷……
   “鬼知道怎么回事,”伊凡•德米特里奇气愤地说,“我真倒霉,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那么糟?”
  一八八七年三月九日
  (选自《契诃夫幽默讽刺说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伊凡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觉得自己的家庭生活很幸福,因此对自己的命运很满意,并不对彩票给自己带来好运有任何期待。
   B.文中第五自然段写伊凡在屋里来回踱着,这个细节表现他因为可能获得巨额奖金,内心非常激动,幻想着崭新的生活。
   C.精明的妻子早就精神病到如果自己中彩,丈夫一定会凯觎自己的彩金,于是她下决心绝不会给丈夫一分钱
   D.文中反复出现“9949”这个数字就是为了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对中彩结果的猜想,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E.这篇小说,以大量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中彩的希望让夫妻二人由相爱到互相猜忌,互相犯恨,最后情感产生裂痕的过程。
   (2)妻子让丈夫查看彩票号码,但是丈夫说要等等——这样的细节,小说中一共写了三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伊凡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开头和结尾伊凡•德米特里奇目前生活状况的态度截然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壶化?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任继愈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学界通常都称他为任公。
  综观任公一生的业绩。在两方面有重大贡献,学术方面是在中国哲学和中国宗教两大领域,文化事业方面的贡献则是组织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和领导国家图书馆。
  任公一生取得的业绩、成就,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崇高品质为内在精神动力的。
  很多人的学术研究,是成就自己的名山事业。纵观任公一生却以学术为生命,挑起一份沉甸甸的文化担当。任公的学术研究,尽管跨越多个领域。研究的主线始终是传承中华文化,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系于心头,如此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是很多人不具备的。
  抗战期间顾及西南联大南迁的过程。让青年时代的任继愈决心将学术方向由西方哲学转为中国哲学,为正在苦中煎熬的中华民族寻找振兴的文化力量,在他看来,中国哲学就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他主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学着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社会和分析历史现象,再回头来剖析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任先生的学术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型。他曾经谈到,经历十年浩劫,很多40岁以下的学者阅读古代文献都很吃力。在他看来,中国正处在一个文化积累时期,要实现真正的文化繁荣还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因此,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转向对中华传统古籍的整理,为未来、为后辈学人打基础、积蓄力量。”詹福瑞说,“古稀之年,任先生对文化传承仍然有着强烈的高度自觉,最是令人钦佩和感动。
  正因为如此,老人著述一部带有自身学术总结性质的《中国哲学史》的计划,被一拖再拖、一延再延,最终未能实现。对于学界,这是一个永久的遗憾;但对于老人,却是无悔的选择。早在13年前,老人在给女儿的家书中就曾这样写道:“要相信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对中华文明有所奉献,即使不为目前,也要为后世;即使今天用不上,只要看到日后对社会有用,就值得去干。”
  学术,乃社会公器。以学术为生命,需要时刻保持一份敬畏之心。
  任公曾经说:“写一本书要看对社会有没有用,经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他平时还一再强调,在学术上要坚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话。他说,我写的,完全是我想通了的,没说别人的话,我反对跟着凑热闹。”任公还时常反思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修正自己的论点。自1956年至2006年半个世纪间,任公先后撰写过《老子》的四个译本——《老子今译》、《老子新译》、《老子全译》和《老子绎读》。为什么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任公经过不断的思考、研究,对《老子》的哲学性质产生了新的论断,就在《老子今译》后,撰写了《老子新译》。另一方面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发现帛书《老子》甲、乙本,1993年湖北荆门市沙洋区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老子》甲、乙、丙本。根据新出土的这两种本子,任公及时对照通行本《老子》,又分别撰写出《全译》和《绎读》两个译本
  老一辈学者中,季老(羡林)和任公都是凌晨4时多就起床看书、研究、写作。当多数人8时上班,他们两位已工作3个小时了。有些人可能还没注意到,任公晚年右眼视网膜脱落,几近失明,只得靠左眼看书,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坚持每天照常学习、研究或工作。任公说:“怠为万恶之源,对我们读书人来说,更是关键。”他的学术成就是焚膏继晷,不分寒暑,长年苦读,潜心研究的结果。
  任公对工作的态度也令人饮佩。2005年任公从国家图书馆馆长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坚持每周一、卤到馆,关心和指导馆里的工作。任公担任主编较多,但他从不做“挂名主编”,对于选题主旨,篇章结构的敲定,书稿的审读,直至出版事宜,都是亲力亲为,尽心尽责。
  凡是与任公熟悉的人都知道任公的“四不主义”。除了前面提到的“不当挂名主编”,还有“为地”,“不出全集”,“不参加宴会”。任公的90岁大寿那天正在国图开会,他拒绝庆祝,最后只接受了全体开会人员的鼓掌祝贺。任公一生著作等身,却没有他自己的全集,任公这样说:“不出全集,是因为我自己人来不看别人的全集。即使是大家之作,除了少数专门的研究者,其他人哪能都看遍?”所以,我想,我的全集也不会有人看。不出全集,免得浪费财力、物力、耽误人家的时间。”任公对别人的邀请一般都会应允,但每次参加完活动之后就离席,从来不在外面出席宴会。任公一生就是如此保持低调,刻意远离公众视线,却把一生奉献给学术研究。
  以学术为生命,是一种人生境界。任继愈先生用他的行动再次证明:人生的境界,决定着一位学者所能个及的学术高度。
  (选自《任继愈先生追思录》,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为了传承中国文化,古稀之年的任继愈把全部的精力,转向对中华传统古籍的整理。
   B.任继愈为人有“四不主义”,这正是低调做人,远离公众视线,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学术研究的具体表现。
   C.其他学者的学术研究只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名山事业,而任继愈把学术研究视为生命,完全不要名利。
   D.任继愈根据1973年和1993年分别出土的《老子》甲、乙、丙三个版本,先后撰写了《老子》的四个译本。
   E.本文通过对任继愈先生一生以敬畏之心治学,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已任的记述展现了一代大师的崇高境界和学人风范。
  
   (2)文中说:“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系于心头,如此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是很多人不具备的”任继先生的“文化担当意识”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6分)
  
  
  
  
   (3)作者认为:“以学术为生命,需要时刻保持一份敬畏之心。”请结合任继愈先生的学术研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4)文中说:“任公一生取得的业绩、成就,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崇高品质为内在精神动力的。”“崇高品质”与“业绩、成就、贡献”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舍先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普通人的生活,表达的感情贴近百姓,文中平易近人,因此深受人民喜爱。
   B.年薪千万欧元的阿内乐卡既没有成为申花队的救世主,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表现,这和马布里几乎以一已之力扭转战局的表现大相径庭。
   C.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决不能采取洁身自好的态度,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D.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要体现“市场性格,改革尤其是涉及经济的改革,首当其冲要考虑到“市场性格”。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偌大的北京,至今没有形成为散客服务的公共旅游集散网点,设在前门,动物园等处的“一日游”车站,外地人不但很少知识,北京市民也不大了解。
   B.出租车公司收“黑钱”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三亚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要求立刻调查清楚,尽快对出租车公司总经理收取贿赂一事立案侦查。
   C.成品油在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中居于上游,其价格起伏对各种商品价格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到物价的整体走势。
   D.由于她的精心管理,使学校勤工俭学年收入达到12万余元,除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外,还结余3万多元。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公寓窗外就是剑河,河里的水鸟悠闲地游弋; 。 ;
   。 ; 。 ,而当你走近窗前欣赏河中风景的时候,你便也成了船中人相机里的风景。
   ①路人从穿下河边的木头栈道走过 ②游船在窗下自在地往来
   ③脚步与细语声如在耳边 ④河对岸的垂柳在阳光下婀娜娇柔
   ⑤高高撑起的船杆在屋里便可以看到 ⑥如同默默品吟的诗人
   A.④⑥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③④⑥②⑤ D.⑤②④⑥①③
  16.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5分)
  媒体文化通过自身特有的魅力作用于青少年,青少年在对媒体文化的追逐中发展其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媒体文化的开放性左右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媒体文化的大众化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权威,媒体文化的多样化模糊了青少年的价值判断,青少年自身缺乏进行价值选择的经验。缺乏媒体认知力,原有的价值标准在新信息的冲击下极容易发生扭曲、变形甚至错位。形式和内容瞬息万变的媒体文化使得青少年总是在不断选择,却常常迷失在内容各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价值中。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
   理想——一串跳荡物音符,奏响了我们心中青春的乐章;
   理想——一束心灵的阳光,点燃了我们胸膛里的火焰。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60分)
  也门的索科特拉岛,虽处于大海环抱之中,却干燥炎然。除了山顶笼罩的雾气,雨季时会偶尔飘洒蒙蒙细雨之外,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干旱无雨。
  岛上有一种树,长势旺盛,形状奇特,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这种树叫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它的树冠漂亮、硕大,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其作用是吸收雨水,把雨留住,浇灌树下的土地。龙血树的叶子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多刺,形成了沟槽;第二是光滑,像涂了一层蜡。一旦雨水落到叶子上,就顺着上面的沟槽迅速流到树枝,汇流到树干。流向根部,进入土壤。
  干渴的土地得到了雨水的滋养,又反过来滋养龙血树的根须,让龙血树蓬勃生长,生生不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