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题严陵钓台》(王贞白)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题严陵钓台》(王贞白)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7973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693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3-24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题严陵钓台 朝代:唐 作者:王贞白 体裁:诗 题材类别:咏史怀古诗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题严陵钓台①(唐)王贞白②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③,匡国正论兵。过严子陵钓台二首(其一)(宋)张浚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身安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注]①严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②王贞白:唐末著名诗人,早年曾两中进士,曾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③谓滨叟:太公望吕尚,即姜子牙,曾在渭水边垂钓得遇周文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写出了钓台环境的清幽秀美,这是严光选择在此隐居的因素。
  B.王诗的“下视”和张诗的“不羡”,都写出了严光不慕权贵的品格。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两首诗在写景方面各有特色,王诗注重声色结合,张诗巧用点面结合。
  D.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严光垂钓、渔樵的生活场景,王诗比张诗更具体可感。
  16.两首诗对严光归隐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5.D
  16.①王诗使用姜子牙垂钓的典故,赞扬姜子牙匡国济世的功业,提倡为国效命的情怀抱负,含蓄地表达了对严光归隐的批评;
  ②张诗则对严光选择隐居高度赞许,“不羡”“宁与”表达了对严陵不慕名利的敬佩之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D. “分别描写了严光垂钓、渔樵的生活场景”错误。王诗的颈联“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通过想象描写了严光月夜垂钓放歌的生活场景;张诗最后一句点出“渔樵”,没有描写渔樵的生活场景。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王诗赞赏严子陵那种“下视汉公卿”的风格,作者先对严子陵这种不趋附权势的风格进行赞赏,结合诗人初入官场,就写诗指斥奸佞小人,希望匡扶朝廷重回圣明社会,但诗人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浊与腐败,他不仅对那些贪官污吏痛加斥责,而且对苦难的劳动人民表现出无比的同情可知,尾联“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作者使用姜子牙垂钓的典故,赞扬姜子牙匡国济世的功业,提倡为国效命的情怀抱负,表现出作者反对并批评严子陵的置国家安危而不顾的消极态度,含蓄地表达了对严光归隐的批评。
  张诗前两句“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对严子陵钓台的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严子陵隐居环境的高度赞美之情,而后两句中的“不羡”“宁与”表达了对严陵在刘秀即位后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过上隐居生活,不慕名利的敬佩之情。

  《题严陵钓台》(王贞白)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