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早寒有怀》(孟浩然)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早寒有怀》(孟浩然)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91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88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03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早寒有怀 朝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诗 题材类别:羁旅诗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早寒有怀唐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①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②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①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②津:渡口。迷津,迷失道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起兴”,引出作者心中之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B.颈联旅途之中流尽思乡之泪的是作者,而遥望着天际的归帆,渴望游子回乡的又指的是家人,此处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扩大了诗歌境界,深化了情感抒发。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诗作的地点在江上,江水绵延浩荡,不仅衬托了诗人心中绵延不尽的思乡之愁,给诗歌增加了凄寒之意;又借助江水表达了时光流逝,年华逝去的悲叹。
  D.诗歌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颔联就地成对,极为自然。颈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无尽的哀思都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15.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迷津欲有问”一句的出处,并分析作者在化用这个典故时体现的情感。

试题答案:

14.C
  15.①“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②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结合我们对孟浩然生平的了解,此句是借与孔子类似的境遇来表达作者出世和入世、隐居和出仕的矛盾心理。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又借助江水表达了时光流逝,年华逝去的悲叹”错,本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睹物伤情的思乡之愁,以及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复杂情绪。文中并无明显表达对岁月流逝、年华逝去的悲叹的诗句。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尾联“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意为:风烟迷离渡口又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津:渡口。迷津,迷失道路。“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早寒有怀》(孟浩然)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