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

全卷浏览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卫风•氓》)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________》。
  (6)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22分)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2003.2.14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
  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4分)
  快乐似花,________;痛苦如草,________。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20.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6分)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头渡小镇精巧 ① 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 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 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 ④ 风吹雨打, ⑤ 世事变迁, ⑥ 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22.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3分)D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字音的基本掌握能力。A项,“惊魂甫定”的“甫”应读“fǔ”;B项,“喟然”的“喟”应读“kuì”;C项,“数见不鲜”的“数”应读“shuò”。
  2、(3分)A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字词、成语的认知能力。A项,苍桑—沧桑,篷荜生辉—蓬筚生辉;B项,汗流夹背—汗流浃背;C项,全对;D项,青出于兰—青出于蓝。
  3、(3分)D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分辨能力。坦承:坦白地承认。坦陈:坦率地陈述(观点)。场所:活动的处所。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必须:表示在事理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必然:事理上确定不移。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
  4、(3分)B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A项定语“古色古香”位置不当;C项“抚慰”与“喜怒哀乐”搭配不当;D项“水生作物”包括“鱼虾”。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