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

全卷浏览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个别语句的理解力。“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是讲的人们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其他三项可分别从第五、六、七段中找出。
  6.答案:A
  解析:同上。“一模一样”只能说明“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和“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其他三项答案在第五、六、七段。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逻辑推理能力。最后一段是依据。其他三项太绝对、片面。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载:充满。
  9.答案:C
  解析:本题是每年必考的十八个虚词之内的项目。前一个“以”:因为;后一个“以”:连词,来。A项,者,代词。B项,于,介词,在。D项,所字结构。
  10.答案:D
  解析:考查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A项表现“民生维艰”;B项表现“吏治混乱”;C项表现“民生维艰”。
  11.答案:C
  解析: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根源是“天灾和人祸”。
  12、(8分) (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2)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参考译文:(孙加荣译)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把他呈献给朝廷。皇帝称赞写得好。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书说: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虽则久处官府,每天审理奏疏,尚且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
  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常,差役频烦,赋税重叠。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死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国家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打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不能知道。开始于容易隐瞒,形成于蒙蔽。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绝对有必要施行。
  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皇帝采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13、(6分)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14、(6分)
  (1)来即我谋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泉涓涓而始流
  (4)小学而大遗
  (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6)战争与和平
  15.(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16.(1)①以“告别”为中心
  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
  ②总领后文
  17.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
  ①惆怅而失落
  ②感动与崇敬
  ③肯定和褒扬
  18.(1)不矛盾。
  (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
  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
  ②“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19、(4分) 【答案】示例:花开花落几时有 草舒草卷遍地生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能力层级为C。答题时一要审准题干要求,二要理解所给文段的中心意思。
  20、(6分) 略
  21、(5分) 【答案】 ① 而②虽然 ③ 但是 ④无论 ⑤无论 ⑥都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及关联词的使用。解题关键一要理解句意,二要注意语境。
  22、(60分)略
  写作提示:高考是每个考生都有体验的。不仅如此,家庭、学校、社会,无不关注着高考。所以,这个话题与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有所思考,有所顿悟。同时,今年是恢复高考30年,有关报刊、新闻、网络对这个话题也多有报道,平时留意一下相关报道,平时多读书报,对这个话题的相关看法也就掌握一些了,材料也就有了。因此,就本话题而言,可写的内容就很多了。就个人自身来说,高考备考中的喜怒哀乐,好事坏事,有趣的事;就大的方面来说,高考阅卷方式,满分作文造假,高考相关文化产业与商业发展等等,都是可以说的话题。当然,这个作文话题要出彩,要写得深刻,必须从大的方面来写,才能写得大气。如果仅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就容易使文章的立意不够高,写得普通,难以得高分。其实,这是一个比拼实力的题目。实力体现在文章的选材、语言和构思上面。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