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197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全卷浏览

197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给下面两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6分)
  (1)艺术家要面对人民而不是只面对领导这是不是主张反对领导呢不是的领导在政治上有权提意见要政治挂帅但政治挂帅主要是看它是香花还是毒草是否反党反社会主义政治上的敏锐要放在这个方面
  (2)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交错在学科的发展上互相促进这种情况在物质结构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这三大基础理论上表现得很突出
  
  (1)在下面的横线里填进最恰当的字,每道横线只许填一个字。(7分)
  (a)少先队员正在清沟、填坑,清理杂草   生的场院,消灭蚊蝇  生地。
  (b)在“四人帮”肆   的日子里,这位老教师常借吟咏陆游的诗句排   胸中的郁  
  (c)这个刚毅、淳朴的老人的形象,十几年来始终在我心头   绕,强烈的思念   使我重访旧地,发现这位已经七十七岁的老人就象一颗尘封土埋的明珠,虽已   没无闻,但仍然闪耀着光芒!
  (d)越南单方面   行改变一九五七至一九五八年中越两党中央就边界问题换文时双方管   现状,不断   食和侵占中国领土。
  (e)我们现在过春节的某些风俗,有其    久的历史   源,有的甚至可以追   到唐朝和汉朝。
  
  (2)下面三个句子后面的括号中各有四个成语,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一个填在横线里。(3分)
  (a)我们今后一定要戒骄戒躁,  ,取得更优良的成绩。(变本加厉、意气风发、再接再厉、急起直追)
  (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   。(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体无完肤)
  (c)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   。(无可非议、不可思议、无微不至、无懈可击)
  
  (3)在下面的横线里填进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每道横线填一个字。
  古时候,人们发现天上 少数几颗星星之外,绝大多数星星在几十年  几百年中,互相间的位置没有什么变化。   ,认为前者是在运动的,称为行星;后者  是不动的,叫做恒星。  ,恒星 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它们离开地球极其遥远,人们不易觉察罢了。
  
  三、下面每组句子中,只有一句没有语病,把它选出来,在它后面的括号里打个“√”,其余四句后面的括号里一律不要填写任何符号,否则不给分。(理工16分,文科12分)
  (1)
  (a)“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
  (b)因为“英语广播讲座”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
  (c)“英语广播讲座”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由于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
  (d)我认为“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是因为它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突出优点。(  )
  (e)我认为“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给我很大的帮助,由于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
  (2)
  (a)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
  (b)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尤其为中小学教师所重视。(  )
  (c)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  )
  (d)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所重视。(  )
  (e)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重视。(  )
  (3)
  (a)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为读者学习英语句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
  (b)本书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对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
  (c)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能帮助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
  (d)本书作者希望能以这本书为读者正确地理解英语句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
  (e)本书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引导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
  (4)
  (a)读了这些古诗,觉得写得好,我们写新诗的人,应当向古典诗歌学习。(  )
  (b)我们读了这些古诗,觉得写得好,值得我们写新诗的人,好好向古典诗歌学习。(  )
  (c)我们读了这些古诗,觉得写得好,应该值得我们写新诗的人,向古典诗歌学习。(  )
  (d)这些古诗,我们读了觉得它们写得好,值得我们写新诗的人应该向它们学习。(  )
  (e)我们写新诗的人,读了这些古诗,觉得它们写得好,值得我们应该向古典诗歌学习。(  )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做后面的题。(理工科考生两小题都做,文科考生只需做第二小题。)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垣墉两字都是墙的意思),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这一题理工科考生做,文科考生不做]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跟现代语的哪个词相当,把它填在句后的括号里,只许填一个词,否则不给分。
  (2)[这一题理工科、文科考生都要做]
  下面三个句子各有五条解释,把正确的一条选出来,在后面的括号里打个“√”,其余四条后面的括号里一律不要填写任何符号。
  盍去诸?
  (a)大概该赶走它了吧?(  )
  (b)为什么赶走它呢?(  )
  (c)何不离开这儿呢?(  )
  (d)何不把它赶走呢?(  )
  (e)何不离开这些东西呢?(  )
  是非若所知也。
  (a)这道理不象我们知道的那样。(  )
  (b)是对还是错你是知道的。(  )
  (c)是你所不知道的。(  )
  (d)是对还是错正象我们知道的那样。(  )
  (e)这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
  不病于无鸡乎
  (a)不觉得失掉鸡有害吗?(  )
  (b)不比没有鸡更有害吗?(  )
  (c)不因为失掉鸡而受到损害吗?(  )
  (d)没有了鸡不是一种损失吗?(  )
  (e)不会因为没有鸡吃而生病吗?(  )
  五、[这一题文科考生做,理工科考生不做]
  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并译成现代语。(注意:1.译文要紧扣原文,不另添枝叶;2.译文要通顺。)
  上(指汉高祖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高下不等)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六、作文
  细读下面这篇文章,把它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要求做到:
  1.按原文内容写一篇以陈伊铃为中心的记叙文,不要另外编造情节,不要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如写成诗歌、读后感之类,均不给分。
  2.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注意材料的剪裁和组织。
  3.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4.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5.字数以六七百字为好,最多不得超过八百字(包括标点),否则扣分。
  6.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个标点也占一格。
  第二次考试
  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公开的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几位声乐专家前面,唱完了冼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时,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按照规定,应试者还要唱一支外国歌曲,她唱的是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有一个良辰佳日”。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在众目暌暌下,这个本来从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点困惑了。
  复试是在一星期后举行的。录取与否取决于此。它将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事业。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现在已寥寥无几,而复试将在更加严格的要求下进行。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了。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但是大家都认为,如果合乎录取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无疑应该是陈伊玲。
  谁知道事情却出乎意料之外。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影响声音?人们甚至怀疑到她的生活作风是否有不够慎重的地方!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望着她。虽然她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可是就整个看来,她是明朗、坦率的,可以使人信任的。她抱歉地对大家笑笑,飘然走了。
  苏林教授显然是大为生气了。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先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是永远也不能成为有成就的歌唱家的!他生气地侧过头去望着窗外。这个城市刚刚受到一次严重的台风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倾倒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淡的景象。
  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极不稳定、扎实,很难造就;另一种则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次。苏林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重要的是造成她先后两次声音悬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问题在于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尽管禀赋再好,也不能录取她;这是一切条件中的首要条件!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苏林教授从秘书那里取来陈伊玲的报名单,在填着地址的那一栏上,他用红铅笔划了一条粗线。表格上的那张报名照片是一张朝气蓬勃、逗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这一切都象是在提醒这位声乐专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 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至少眼前这个姑娘的某些具体情况是这张简单的表格上所看不到的。如果这一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其一生就和音乐分手了。她的天才可能从此就被埋没。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第二天,苏林教授乘早上第一班电车出发,根据报名单上的地址,好容易找到了在杨树浦的那条偏僻的马路。他进了弄堂,不由得吃了一惊。
  那弄堂里有些墙垣都已倾塌,烧焦的梁柱呈现一片可怕的黑色,断瓦残垣中间时或露出焦黄的破布碎片,所有这些说名了这条弄堂不仅受到台风破坏,而且显然发生过火灾。就在这瓦砾场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着清理什么。
  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
  “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苏林教授不禁微笑了:“这准是她家!”他猜对了,那孩子敢情就是陈伊玲的弟弟。
  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共青团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坏了不少房子。陈伊玲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
  “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我去叫她!”
  “不用了,请转告你姐姐,她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赶紧回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何为原作,有改动。)
  作文题:陈伊玲的故事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