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西省宜春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西省宜春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刘魁立我们的传统节日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有极大的不同。这种历史积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更新,它的许多功能也在弱化或隐性化,同时,也会增加另外一些新的功能。节庆仪式的形态,以及对这些形态的解释也会不断变化。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曾经是一个时间的节点。自唐代以后,清明逐渐增加了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节日。同时增加了许多节庆仪式活动。原来与它时间接近的两个古老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仪式活动渐次被纳入其中。这时,清明节便成为了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例如,在寒食节期间,按习俗曾经家家不举火而冷食。而在人们的观念里,火是神圣的。神圣的火也像一切万物一样要更迭、要不断取得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于是,每过一段时间便要熄灭旧的火种而取得新火。这样的活动直到唐宋时期仍还留存。
  到了今天,清明节的意义还在不断地变化,它更增加了民族的和国家的内容。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在这个节日里会把祭奠民族始祖和祭奠为民族历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朝历代的先人作为节日的重要活动;同时,清明节也成为我们怀念和祭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鞠躬尽瘁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的盛大节日。当然,传承上千年的为故去亲人扫墓的活动仍然还是大家认真遵循的习俗。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扫墓活动更获得了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的意义。
  2008年,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我们看到,清明节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我们的其他传统节日同样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民族认同。它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在其他民族看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每逢佳节,海外侨胞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时节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就会鲜明地显现出来,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我们的传统节日体系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在国际对话中,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问题上,虽然不是所有的政府和所有的人都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然而,这显然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1.下列对“清明节变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清明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期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唐代以后,上巳节和寒食节的节庆仪式活动也渐次被纳入清明节的活动范围。
  B.唐代以后,清明节成为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
  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明节是怀念和祭奠革命先烈们的节日;而扫墓活动的意义更体现在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D.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
  2.本文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传统节日核心功能表现在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不同。
  B.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系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
  C.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认同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形成民族凝聚力。
  D.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海外侨胞欢度传统节日举行的仪式和活动,鲜明地显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成分,作为重要的文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是历史沉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B.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身份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
  C.传统节日包含着我们群体的价值观,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D.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而文化多样性发展则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骃传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二)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仕进之事 遑:闲暇,空闲
  B.公爱班固而崔骃 忽:忽略
  C.窦氏之兴,自孝文 肇:开始
  D.矜矜业业,无无荒 殆:危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B.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C.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D.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骃十三岁便能通晓《诗》《易》《春秋》,博学多才,通晓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于写文章。
  B.崔骃呈上《四巡颂》以称颂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帝见了崔骃的“颂”之后,对他格外的亲睐,予以破格提拔。
  C.窦太后掌朝后,窦宪以贵戚身份出入传递诏命。崔骃献书告诫窦宪要谦恭崇德,严格要求自己,以求永泽恩惠。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5分)
  (2)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5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