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北省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高三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湖北省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高三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古代中华文明中,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
  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其基本特点就是宗法性社会。这里所说的“宗法性社会”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并无褒贬之意,乃是指以亲属关系为其结构、以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在宗法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都家族化了,宗法关系即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即是宗法关系。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都依照宗法的亲属关系来规范。这样一种社会,在性质上近于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关系的特点是在伦理关系中有等差、有秩序,同时又有情义、有情分。因此,在这种关系的社会中,主导的原则不是法律而是情义,重义务而不重权利。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脱胎于古宗法社会而来,是不错的。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差别,但三代以来也发展着一种连续性的气质,这种气质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在历史进程中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而这种气质在西周开始定型,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这种文化气质在周代集中表现为重孝、亲人、贵民、崇德。重孝不仅体现为殷商时期繁盛的祖先祭祀,在周代礼乐文化中更强烈表现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热爱,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这种强调家族向心性而被人类学家称为亲族连带的表现,都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自己和所处世界的一种价值态度。从而,这种气质与那些重视来生和神界,视人世与人生为纯粹幻觉,追求超自然的满足的取向有很大不同,更倾向于积极的、社会性的、热忱而人道的价值取向。
  在孔子与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气质方面,与西周文化及其走向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关系。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孔子对周公的倾心敬仰,荀予以周公为第一代大儒,都早已明确指明儒家思想的根源。可以说,西周礼乐文化是儒家产生的土壤,西周思想为孔子和早期儒家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政治哲学、伦理德性的基础。同时,西周文化又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经历了巫觋文化、祭祀文化而发展为礼乐文化,由原始宗教、自然宗教发展为伦理宗教,形成了孔子和早期儒家思想产生的深厚根基。更向前溯,从龙山文化以降,经历了中原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在政治文化、宗教文化、道德情感等不同领域逐渐地发展,并在西周开始定型成比较稳定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体现为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天民合一的存在信仰、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因此,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养育的精神气质,儒家的价值观也就成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主流。
  (选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世界上其他一些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相比,在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出现了罕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
  B.商、周时期,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形成了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
  C.宗法性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它是以亲属关系为社会结构并利用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来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
  D.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过程表明,虽然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不同,但三代以来发展着一种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的连续性的气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宗法社会,社会关系表现出家族化的特征,宗法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等同,宗法的亲属关系可以规范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
  B.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其主导原则是情义而不是法律,重义务而不重权利,而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从古宗法社会脱胎而来的。
  C.早期中国文化的连续性气质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在西周开始定型并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
  D.“重孝”是中国文化气质的重要内容,它形成于周代,主要表现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人际关系的热爱以及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重视来生和神界,视人世和人生为纯粹幻觉,追求超自然满足的价值取向相比,古代中国人强调家族向心性的处世态度更有价值和意义。
  B.周公是西周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儒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他的思想对孔子、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及其文化气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文化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在西周文化之前,早期中国文化就经历了中原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D.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养育的精神气质,因而儒家价值观成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主流。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欣泰,字义亨,竞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曰:“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曰:“将家几何敢作此举止!”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意稍释,召还,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上遣中庶子胡谐之西讨,使欣泰为副。欣泰谓谐之曰:“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溃。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进屯江津,尹略等见杀。事平,欣泰徙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意遇与谢胱相次。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复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曰:“虏所以筑城者,外示婷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节选自《南齐书·张欣泰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B.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c.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D.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欣泰喜欢读书,不愿意以带兵打仗为职业,十多岁时,当别人问他弓马功夫怎样时,他回答说害怕骑马,无力拉弓。
  B.张欣泰游览园林时身穿僧衣,手执禅杖,随皇上出巡时中途跑到松树下去喝酒赋诗,这些举动表明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
  C.虽然齐世祖对张欣泰的率性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还是能理解他不愿意当武将的想法,任命他担任了比较清闲且地位不低的文官。
  D.张欣泰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干。讨伐巴东王时,主将胡谐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吃了大亏;而崔慧景对他言听计从.很顺利地解除了钟离城之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5分)
  (2)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5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