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

全卷浏览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戌守 庶民 沧海一粟 束手无策 B.旌旗 茎叶 战战兢兢 泾渭分明
  C.殷红 湮没 恹恹欲睡 奄奄一息 D.纤细 翩跹 数见不鲜 阡陌交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国粹 落寞 急不遐择 书生意气 B.坐落 嘻闹 羽扇纶巾 苌弘化碧
  C.沉缅 平添 道义相勖 典籍满架 D.蹙缩 壶觞 绿草如茵 落霞孤鹜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美国的无人机使用正走向“失控”,对国际秩序和他国人民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8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批评美国 ,利用无人机发动越境袭击的行动,称这种行动应受到国际法 。
  (2)在中国听众听来,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 与人以窠臼的感觉,但他的曲式不拘泥于规则,音乐有标题性,旋律清新、优美、感人,配器, 艳丽而色彩丰富,即使在众多的俄罗斯音乐家中,其创作风格也是 的。
  A.任意 制裁 可能 绝无仅有 B.随意 限制 未免 独一无二
  C.肆意 制约 难免 独树一帜 D.决意 约束 也许 别具一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习总书记在庆丰包子铺就餐,引起了舆论的热烈响应,媒体甚至开始评点各地的著名包子。一时“包子”成了人人乐道的话题,“总书记套餐”也热销非常。
  B.湖北对居住区违法建筑的查处实行联合认定,约谈教育,冻结房产,媒体曝光和强制拆除,今年3月至今,武汉市已拆除居住区内违法建筑2172处。
  C.3月22日至30日,新当选的中国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夫妇对俄罗斯等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D.第十四届湖北省运动会的脚步日益迫近,经过筹备会紧锣密鼓的公开选拔,荆州市民吴小捷设计了省运动会吉祥物“竞竞”新鲜出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散文,它们均被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列入“四书”。“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仁,而《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则反映的是“义”。
  B.《哈姆莱特》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了,母后匆匆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肩负为父报仇,重振朝纲的重任,他一时鲁莽,误杀了情人奥菲莉亚的父亲波洛涅斯,致使奥菲莉亚精神恍惚,落水而死。
  C.鲁迅在小说《药》中写了两个悲剧,一个是华小栓之死,另一个是革命者夏瑜之死。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而牺牲了,尽管华老栓一家对夏瑜的死深表同情,但还是用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治病,从而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D.《在桥边》的作者德国小说家伯尔凭借对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的技巧描写德国人的生活,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诗植根于语言的历史中。一首诗的“好”却是超越语言的。一位韩国诗人看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最高之诗。一首诗的“好”也是超越历史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觉得李白的诗是好诗,萨福的诗是好诗。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把永恒的“好”表达出来。  
  诗近于宗教,但宗教只有一部经典,诗却是一种天然的民主,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语言来师法造物主,创造自己的《诗经》。决定一个人是否是诗人的,不是君权神授,而是文明史。这是诗的世俗性,也是它容易被打着各种旗号复习陈词滥调的原因。
  若问一首好诗的“好”究竟是什么,那么,别无他法,我只能读诗给你听。我们无法像谈论一部电影或现实主义小说那样去谈论一首诗,诗是不能转述的,不能说有一首诗,它讲了什么什么,所以有多么多么好。一首诗就是诗人所创造的一个场,必须由读者自己进入,置身其间,才能真正感受和判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历史时间中积累而来的阅读经验会告诉你,什么是好诗。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首分行排列的东西,就像行为艺术一样,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就很难说出好坏了,而诗必须比较,放在书架上、放在经验中进行比较。  
  “它打动了我”,常常成为人们喜欢甚至感谢一首诗的理由。我承认打动的重要性,但打动却不是我所说的那种“好”。是被诗打动,还是被语言的小花招打动,被一些意思、观念、结论或某种抗议、媚俗、哗众取宠、奇谈怪论所打动?这种打动能否穿越时间,一直打动?诗创造着文明,文明也以诗的方式塑造着诗、筛选着诗。当种种呓语随时代变化而烟消云散的时候,我们依然被屈原李白们打动,他们不仅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时间。
  真正好的诗就像塔一样,塔基广大,语言直接、简单,让很多人有感觉,被打动,可以进入,但诗真正的核心,它要表达的最隐秘的部分,是一层层往上升的,读者经验的深度不同,对诗的领悟也就不同。不是说只有作者才有精神性的东西,读者只是像学生那样一一接受。诗是对无的召唤,如果读者心中对“无”毫无感悟,满脑袋都是如何占有,他就无法进入诗。在微博、微信带来诗歌传播的“百花齐放”的时候,如何树立和建立写诗的“金字塔”,恐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世界永远焦虑,好诗却是一种定力,每个时代都是,焦虑不安的晋,出了个陶潜,悠然了。中国当代诗歌早已不是某些抒情诗选本中展示的那种风花雪月、无病呻吟、不值得读者严肃对待的形象,早就超越了那种青春迷狂式的小资产阶级抒情,客观地说,新诗正在重建汉语的丰裕、中正、朴素、安静,正在走向深厚。中国诗歌不再是世界之外的地方性知识(如东方神秘色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之类),而是作为一种在世界中的写作,逐渐与世界诗歌同步。
  有人说,今天这个世界是本雅明谓之灵光消逝的时代,一切都是复制的、技术的、数字的。但是,诗依然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而存在。今天诗人写作的方式和《诗经》时代的作者是一样的,还是要赋比兴,要兴观群怨,要象征隐喻,读者阅读的路径和《诗经》时代进入诗的路径也是一样的,无法另辟蹊径。好诗守护着文明,如同全球同质化大潮中的一股暗流,引领每个民族回到开始,回到起源,回到母语,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谁,我们的根基是什么,我们的文明以及在世界中的位置又如何。(本文有删改)
  作者:于坚,当代诗人,代表作有《诗集与图像》等。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05日 14 版)
  6.关于一首诗的“好”,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是根植于语言的历史中,但是诗的“好”却是超越语言和历史的。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把诗的永恒的“好”表达出来。
  B、诗是不能转述的,诗的“好”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只有由读者亲自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和判断一首好诗的“好”。
  C、辨别好诗,就要放在书架上、放在经验中进行比较诗,在历史时间中积累而来的阅读经验会教会人们辨别。
  D、诗创造着文明,文明以诗的方式塑造、筛选着诗。诗的“好”在于不仅打动了人们,也打动了时间。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被什么打动,和能否穿越时间、一直打动,这是作者认为是否是一首好诗的依据。
  B、好诗是焦虑时代和世界的一种定力,它超越了青春迷狂式的小资产阶级抒情,值得读者严肃对待。
  C、我们应该关注在微博、微信带来诗歌传播的“百花齐放”的时候,如何树立和建立写诗的“金字塔”。
  D、好诗守护着文明,引领每个民族回到开始,回到起源,回到母语,促使人们加深对我们自己的认识和反思。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明史决定一个人是否是诗人。由于诗的世俗性,它容易被打着各种旗号复习陈词滥调。
  B、诗作为古老的手艺存在于今天这个复制的、技术的、数字的世界和时代。诗人写作的方式和读者阅读的路径和先秦时代是一样的,无法另辟蹊径。
  C、与世界诗歌同步的中国诗歌,作为一种世界中的写作,已不再是如东方神秘色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之类的世界之外的知识。
  D、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者经验的深度不同,对诗的领悟也就不同。 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了好诗。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