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上海市静安区2016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上海市静安区2016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答案】
  7.B
  8.谭嗣同的书信表明因对国人苦难命运的同情,遂产生救民于苦难的志向。承接第④段末尾的疑问,并对此做出回答;为下文谭嗣同对于自己幸福与他人苦难的一系列反思做铺垫,将对大夫第的描述过渡到对谭嗣同心路的追寻。
  9.谭嗣同面对现实产生了疑问,作者用排比手法再现了谭嗣同内心的追问;在追问和反思中谭嗣同的眼睛睁开了,作者运用“门”“窗户”被打开以及“光芒”等比喻,并将其与“佛祖顿悟”作比较,强调这种觉悟对谭嗣同人生改变的巨大作用;觉醒后的谭嗣同,用生命实践了他的誓言。
  10.父亲忠于传统的专制秩序,却清楚地知道儿子惊世骇俗的才华和冰清玉洁的人格;谭嗣同虽然拒绝父亲安排的坦途,却对父亲拥有血缘之爱。
  11.C
  【解析】
  7.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含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具体语境中临时生成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对文中重要概念要作词性分析,以确定答案表 述和试题要求理解的词语在结构性质上一致。题干要求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根据文本内容“今天,外面的街道已经是现代化的闹市,而一走进大夫第的大门,就如同走进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历史时空。”“因为大夫第不仅是一座精美绝伦的明清古建筑”可知,选项B“反衬大夫第的寥落和备受冷遇”不合文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注意手法的运用,语意推进“追问——觉悟——实践”“修辞运用”, 谭嗣同面对现实产生了疑问,作者用排比手法再现了谭嗣同内心的追问;在追问和反思中谭嗣同的眼睛睁开了,作者运用“门”“窗户”被打开以及“光芒”等比喻,并将其与“佛祖顿悟”作比较,强调这种觉悟对谭嗣同人生改变的巨大作用;觉醒后的谭嗣同,用生命实践了他的誓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丰富意蕴。做这种探究文中关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有 相通之处,首先读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评析谭嗣同和他父亲的关系”的体现,父子俩忠于不同的道义,但对彼此有较深的了解和认同;父子俩都不灭亲情,是大写的人。要点:父子相互了解认同/不灭亲情。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本题要求对“最适合作为本文结尾”进行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要立足文本,放回原文,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涵。由大夫第的“叛逆者”推知。选B得1分。A与上文语气不合,D主旨不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2.【答案】(1)在水之涘(2)于我如浮云(3)国恒亡 (4)故木受绳则直(5)乐琴书以消忧(6)万里归船弄长笛(7)玉人何处教吹箫(8)梦人芙蓉浦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涘”“恒”“消”“箫”“浦”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填充补足型”,这种题型较之理解默写型,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8.C(“画阁”与“晓耕”应是一句一景,都是作者想象之景,“看到”理解有误)
  9.(1)春日无绪的闲愁之情。如,醉卧不眠,静听花落、雨声,闲适与轻愁参半。
  (2)对春日美景和雨后初晴的向往、喜悦之情。如,画阁开启,农人春耕的实景,“山下路边”游人踏青的想象之景,充满作者向往、喜悦之情。
  【答案】
  16.(1)缠绕,纠缠。(婴心:放在心上。见《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2)擅长 (3)陷害,诋毁(根据注释④可推知) (4)思想,意念(根据后文的“心”可推知)
  17.B
  18.(1)(庾敳)曾读《老子》和《庄子》,说:“正与我的心意暗合。”
  (2)后来(刘舆)认为他生性节俭而家中富足,就劝东海王司马越找人跟庾敳换一千万钱,希望他吝啬不肯换,这样就可以趁机陷害他。
  19.超然物外(答“飘逸超脱”也可)
  20.庾敳赏识郭象的学问,但郭当官后处事专权,庾不再看重他。温峤弹劾庾敳,庾敳反而更器重温,庾认为温是栋梁之材。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意思。(1)缠绕,纠缠。(婴心:放在心上。见《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2)擅长(3)陷害,诋毁(根据注释④可推知)(4)思想,意念(根据后文的“心”可推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补充主语“庾敳”,“尝” 译为“曾经”,“暗同”译为暗合。第二句中“越”指司马越,“俭”译为节俭,“冀”译为希望,“因此”译为趁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 究文本丰富意蕴。做这种探究文中关 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有相通之处,首先读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庾敳的“韵”,由第①段“未尝以事婴心”,第②段“静默无为”,第④段“纵心事外”“慨然答应换钱”等内容可推知。答“高雅脱俗”“悠闲自在”也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庾敳对待人才的态度”可知,庾敳爱惜推崇人才,既不以个人恩怨评价人;也不因看重才华就忽视其人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庾敳字子嵩。身高不到七尺,而腰宽十围,文雅有深韵。任陈留相,从不把事放在心上,从容畅快。处众人之中,安然独立。(庾鼓)曾读《老子》和《庄子》,说:“正与我的心意暗合。”太尉王衍很敬重他。
  庾敳升任吏部郎。当时天下多事,多次发生事变,庾敳常常静默而不为之干扰。参与东海王司马越大傅军中事务,转任军谘祭酒。当时司马越府中有很多俊才,庾敳在他们当中,常常袖手旁观。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擅长《老》《庄》之学,庾敳和他很相知,常说:“郭子玄水平不低于我庾子嵩。”郭象后任太傅主簿,处理事务专擅权势。庾敳对郭象说:“你虽是有大才能的人,但我往昔看重你的心意已经全没有了。”
  庾敳名声很高,被权贵推重,但聚敛积累财物,谈论的人都讽刺他。都官从事温峤弹劾他,庾敳更器重温峤,认为温峤如森林中高耸的千丈松树,虽然大而多节,但用来修盖大厦,就有当栋梁之材的大作用。
  当时刘舆受司马越信任,士人多被他诬陷,惟有庾敳纵情事外,刘舆找不到理由毁谤他。后来认为庾敳生性节俭而家中富厚,劝说司马越让庾敳与他换千万钱,希望庾敳吝啬不肯换,这样就有机可乘。司马越在大庭广众之中向庾敳问这件事,庾敳已经颓然大醉,头巾掉在桌子上,他用脑袋去顶头巾,慢慢回答说:“下官家中有二千万钱,随你去取吧。”刘舆于是敬服他。司马越很高兴,就说:“不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石勒叛乱时,庾敳和王衍都被杀害,庾敳当时五十岁。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