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预测密卷(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预测密卷(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答案】
  8.用典抒情(1分)上阕开头用宋武帝重阳登戏马台及陶潜重阳日把酒东篱的事实点明节令。接着表达向往隐逸生活的意趣。(2分)“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他内心里充满了宋玉般忧国伤时的情怀和卫郎般的愁瘦。这两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识分子的苦恼情绪。(2分)(也可答对比,言之成理即可)
  9. 王诗:重阳与家人一起登高插茱萸是一种习 俗,这说明了作者自己在重阳节不能跟家人团聚,反映了作者内心极其孤独,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2分)
  本词:下阕第一句承开头咏重阳事,暗含自叹老大伤悲之意。(2分)意思是说,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在这个国家遭到异族的侵略,濒于灭亡的前夕,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1分) “空对酒”用一个“空”字,表现了他无限的忧愁与苦闷。(1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目问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属于考查表达技巧,是暗考。解答此题要在结合注释在翻译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学生要了解表达技巧是指诗歌为更好的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描写手法②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③表达手法④结构手法⑤修辞手法。经分析可知上阕用典抒情,分析忌空洞,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题目问本词中词人“红萸佩,空对酒”用意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比,有何不同?其实是考查诗句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要就两首诗作答,可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进行。比如王诗是说重阳与家人一起登高插茱萸是一种习俗,这说明了作者自己在重阳节不能跟家人团聚,反映了作者内心极其孤独,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而“红萸佩,空对酒” 意思是说,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在这个国家遭到异族的侵略,濒于灭亡的前夕,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空对酒”用一个“空”字,表现了他无限的忧愁与苦闷。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答案】(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淇”、“隰”、“泮”、“扪参”、“抚膺”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这是理解默写型题目,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这是一道理解默写型题目。
  11.【答案】(1)BE(5分)(答E给3分,答B给2分)
  (2)①简洁形象,给人以新鲜与新奇的感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线索作用,关于海龟的故事把小说巧妙地串连起来,匠心独运。③海龟与父亲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题目中所蕴含的寓意形象而深刻。
  (3)同意。(1分)父亲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是明线,父亲自身的故事与经历是暗线。(2分)两条线索交织,把父亲与海龟的经历、性格与命运联结在一起,揭示了造成二者同一残酷结局的原因。(3分)
  (4)①形象刻画。刻画了一个艰苦奋斗却遭到不公平对待、对女儿有着深沉之爱对未来充满希冀的父亲形象。②情节设置。这段文字以戛然而止的方式结束文章,这样的刹那停笔能留给读者更 多更为深沉的思考。③折射环境。含蓄深沉地揭示了如海龟般付出却得不到公平对待的社会环境,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父亲鸣不平。④揭示主题。小说的目的在于从海龟的角度暗写父亲的遭遇,剖析社会体制的弊端,进而对体制改革寄予莫大的期望。(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均应联系文本作答,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C“不负责任的父亲”不符合父亲的性格;D ”命运虽有不同之处”错,应为“命运相同”。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与主要表现手法。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分析标题的好处。标题的作用主要有: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修辞(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比喻、拟人)。5.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6.吸引读者兴趣。如果文章题目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全面分析,如果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首先考虑手法,一般是提高读者兴趣。二是对于词语所包含的特殊意义,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方面考虑。如“海龟”线索作用,海龟与父亲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题目中所蕴含的寓意形象而 深刻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题目问是否同意“这篇小说的线索呈双线结构”。答题时先要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问的是线索,海龟是父亲给女儿讲得睡前故事,属于明线,父亲自身的经历是暗线。小说中父亲的经历、命运与海龟相同。这类试题答案一般是肯定的。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探究小说结尾他为什么没有忍心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的写作用意。本题就段落的安排进行探究,答题时要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刻画、文章主题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概括。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12.【答案】(1)DE(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
  (2)①大学时开始独立研究,虽走了许多弯路,但其研究成果影响很大。②下放干校劳动时,他克服困难,潜心读书,做了大量笔记,为日后的研究著述奠定了坚实基础。③上世纪70年代,《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李泽厚通过“批判”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紧接着《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引起轰动。④上世纪80年代,《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等美学专著相继出版,为李泽厚赢得了巨大声望,并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恰逢“美学热”来袭,《美的历程》生逢其时。②高屋建瓴,系统展示文明古国心灵历史,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③比以往同类著作有创新,给青年人提供更灵活更科学的治学新方法,不仅传授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审美能力。(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我认为李泽厚的观点正确,导师不能对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
  理由:①李泽厚在大学主要靠自学获得真知,他研究哲学史,却没有上过著名教授的哲学课。②关键是自己的行动。李泽厚总结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③而且大学阶段只是人生短暂的一个时期,他后来的辉煌成就都是离开学校离开导师以后才取得的,这更证明导师对一个大家的塑造并不重要。
  观点二: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导师对成功很重要。
  理由:①李泽厚上大学的时机不够理想,名家教授还在接受思想改造,他没有受教于名家,没有充分感受到名家教诲的力量,否则,他会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②因为没有老师指导,李泽厚走了许多弯路,他自己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研究谭嗣同吃亏,投入了过分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导师教诲在前,他的研究会更加高效。③李泽厚身在北大校园,虽然没有更多直接聆听导师教诲,但大师云集的校园氛围,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包容的胸襟(用老师的图书证借书,能逃课自由搞研究),使与其交游受其熏陶的李泽厚受益匪浅。导师的力量有时是无形的,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无疑会起到激励指引作用。
  观点三: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师不可缺少,但成功关键取决于学生本身)
  理由:①对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自学能力很强的学子来说,导师的作用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并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意志和能力。②对于更多普通学子来说,导师在治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纠偏作用不可或缺,他可以指导学生更高效进行研究和学习。③无论对于哪一种人,治学关键环节的指导都可以使他前行的道路更加畅通,都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要高效得多。导师对于普通人的作用是雪中送炭,对于杰出人物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作用大小是不同的。(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均应联系文本作答,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错,应为“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B项“说明李泽厚远远超过了这些人”错,应为“突出了李泽厚在中国当代哲学、美学领域开创性的贡献。”;C项著作出版顺序错,《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在其他两部前。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做此类试题,把选项与原文放在一起仔细比对理解,凡是有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概括李泽厚学术研究的历程。快速浏览全文,找到关于“学术研究”的语段,主要集中在文章中间语段,找到文章中概述性语句。第2至5段主要叙述他大学时开始独立研究,虽走了许多弯路,但其研究成果影响很大;第6段叙述下放干校劳动时,他克服困难,潜心读书,做了大量笔记,为日后的研究著述奠定了坚实基础;第7.8段叙述上世纪70年代,出版《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李泽厚通过“批判”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紧接着出版《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引起轰动。第9.10段上世纪80年代,《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等美学专著相继出版,为李泽厚赢得了巨大声望,并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原因概述题。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然后浏览全文,筛选信息,找到文章中关于《美的历程》的语段,主要集中10至12段,在找到其中的概括性语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或改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