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答案】
  8.(内容上)开头一问,引出所写的“梅”(或答:点出题目“梅”),结尾一问说明开头问梅的原因(或答:表明家乡的境况只有梅花知道);
  (结构上)使词的上下阕首尾呼应(照应)(或答:结构圆合);
  (艺术上)运用比拟(拟人)修辞(或答:把梅当作人来写),拉近与梅花的距离。
  (情感上)更突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共6分)
  9.写梅花的高洁却无人识其真颜色,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写梅花与作者一样流落他乡,表现了自己因被贬而思念家乡的情感;
  写边塞孤城的管笛声使作者在夜晚心事重重,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可以从内容上、结构上、艺术上、情感上等方面来回答。两处写到“问”,一在开头,引出所写的“梅”;一在结尾,说明开头问梅的原因。这样设置可以使词的上下阕首尾呼应。从而更突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9.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10.【答案】(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析】
  11.【答案】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行动快捷,折射出他迫不及待地主动趋迎的心态。
  ②“‘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问道”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语言犹豫,揭示了他面对白人时的胆怯和自卑。
  ③通过对人物一“迎”一“问”的简单勾勒,透视出布朗教授被遮掩着的整个灵魂,既简单又含蓄,既直观形象又内蕴丰富。
  (3)①黑人和白人居住环境的对比。“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与白人那边“宽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构成对比,显示出不同种族在物质形态上的强烈鲜明的反差。
  (4)同意。布郞是一个矛盾的角色:
  理由:①他的内心却只想为自己谋福利,虚伪、自私却要去见钱得勒夫妇为黑人学校寻求帮助; 
  ②他既贪恋已经获得和将要获得的比同肤色大多数人要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又不断地为黑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气恼和痛苦。
  ③他渴望清除种族歧视,对穷苦黑人的可悲处境怀有同情,但又对斗争的前景信心不足,向现实妥协。
  不同意:布朗不是一个矛盾的角色 
  ①布朗教授去见钱得勒夫妇是为黑人学校寻求帮助,看起来是在为黑人谋福利,但他的内心却只想为自己谋福利。
  ②他不断地为黑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气恼和愤怒,是因为他害怕失去
  已经获得和将要获得的比同肤色大多数人要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
  ③他渴望清除种族歧视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解析】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间为“第二段”,分析的角度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如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和侧面描写,同时还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二段共两句话,第一句中“迎”是动作描写,第二句中“问”是语言描写,难点在于透过一“迎”一“问”分析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可以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思考。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3)【试题分析】: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分析小说中的“对比”点,而且限定了答案点的数量。考生可以从环境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自身等多方面去思考其具有对比性的地方,并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和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典例拓展】1.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
  设问: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
  思路: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推动情节发展;(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4)揭示或凸显主旨。
  例:陈忠实《马罗大叔》: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①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③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④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⑤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
  2.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例:2011年江西卷《晚秋》: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卡萨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示例一:不会据为己有。①瓦卡萨的性格使然;②瓦卡萨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③瓦卡萨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卡萨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瓦卡萨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卡萨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示例二:会据为己有。①瓦卡萨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使然;②瓦卡萨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切;③社会不公平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④周围没人,为瓦卡萨摆脱窘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⑤当中年男人抢走小包之后瓦卡萨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卡萨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