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与所有学科对话的哲学家杜小真有人说过,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的人生就是一部没有双亲的孤儿的历史:1914—1918年的战争早早就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母亲不久也随之而去。利科由汉纳的姨妈们抚养,可以说,他是在对战争亡灵的祭奠中长大的,这样的童年经历深刻地影响着利科在1930年代的反战态度,以及他的和平主义、非暴力倾向的形成。
  中学哲学老师达利比叶是最早把弗洛伊德介绍到法国的研究者,利科在这位老师的启蒙下,坚定地走上了研究的探索之路。1939年战争爆发后,利科应征入伍,1940年被俘,被送到波美拉尼战俘营,做劳工达四年之久。在战俘营,他得到一册胡塞尔的《观念》,他把书藏在床垫下面,并且在书页的空白处开始翻译这个译本在法国解决之时出版,也使利科成为最早译介德国现象学的学者之一。
  1956年以后,利科开始了十年索邦大学的教学。利科在这个时期的思考对于他的解释学转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从现象学开始研究,逐渐深入到对现象学的解释和批判,进而扩展到与各种思想展开“友谊”与“对话”。在二十世纪的法国,各种思潮、流派林立,各路精英、大家迭出,承认“他者”,聆听“对方”甚至“敌人”,和各种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进行“对话”,能够做到的人其实是凤毛麟角。然而利科做到了,他几乎涉足二十世纪的所有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流派,但他从来不拘囿于任何什么“主义”,他是一个出色的跨学科和流派的人物。他在和胡塞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的对话中,从现象学走向了解释学。由此,解释学这源于圣经注释,传统语文学和法律解释的科学,成为了利科的重要研究主题。
  利科在接触任何著作或思想的时候,都首先力求去理解、阐释:“更多的解释,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独特在于,他总能一开始就给对话者部分真理。这往往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他同意所有的互相对立的意见或流派。其实不然,他并非全盘同意什么人,而是表明一种立场,那就是对任何他者的思想,首先不是要表明同意或不同意,不是赞扬或诋毁,而是要在一开始就承认——在多种多样的思想中,最值得考虑的首先是某种一致,进而从这种承认出发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就是“我思”和“他者”的中介。其实,利科在与各种思想进行对话时,就是在说自己的思想。古往今来的大家,不都是在解释、评述他人的过程中,讲述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新意吗?
  而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以来,利科在法国学界感觉到了深深的孤独:先是他在法兰西学院的教职竞争中败给了福柯,有一些人总是粗暴地指责利科“只会调和各种不同的流派,没有自己的东西”。更有甚者,他1965年发表的《解释,论弗洛伊德》一书在英语世界获得成功,但在法国却很奇怪地受到名气极大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廉及其追随者的非难,没有什么道理地被指责为拉廉的抄袭者。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废纸篓”事件,在一次纷争中,一个左派大学生把一个废纸篓翻扣在他的头上。这个事件深深地伤害了利科。但在整个事件中,利科始终保持着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和尊严。他在1991年的一次访谈中说:“我总是与他们争论,我拒绝任何妥协和保护,我的办公室是开放的,但定期被占用,但我很耐心,我等着他们离去,我对他们说:‘我永远将最后一个离开我的办公室……’”最终他辞去大学的行政职务,随后离开法国,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系工作,直到1992年。在此期间,他不断从英美分析哲学那里汲取营养,丰富了自己的哲学思考。
  1980年代开始,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利科在法国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他的著述丰富并且备受关注,比如1990年出版的《作为他者的自我》被学界视为法国当代哲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其意义尤以融会贯通古今西方思想及其传统为重。2000年,利科登上在索邦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马克·布罗林讲座的尊贵讲坛,当环形大厅中层叠的听众全体起立为利科晚到的成功长时间热烈鼓掌时,那庄严辉煌的场面不仅仅让人看到了法国人对优秀学者的由衷尊敬和爱戴,更让人感受到利科那些苛刻的同胞对他的承认和接受。虽然和那位用废纸篓侮辱利科的学生二十年之后的当面道歉一样,这种承认和接受的确过迟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无论是学生、同事、记者,还是各种不同流派的学者,都会得到利科的善待,因为他总是习惯说,他不希望有什么“弟子”和“同道”,而只是希望拥有“朋友”。(张柏林《利科访谈录》)
  ②“如果不谈到所有对我有影响的人,我就无法说出我是谁”。(利科《作为他者的自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利科是一个战争孤儿,从小失去双亲,无依无靠。童年的痛苦经历使他反对战争,形成和平主义、非暴力倾向。
  B.利科先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拥护者,然后在对现象学的解释过程中走向了对它的批判,进而在与各种思想的对话中转向了解释学。
  C.解释学原本用于解释圣经、法律,也属于传统语文学,利科却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这充分证明了利科研究的广博性和创造性。
  D.利科曾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但从法国人对利科由排斥到接受的转变中还是可以看出法国人对知识才能的真正尊重,也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E.利科对人友爱宽厚。他希望在情感上和他人建立起亲密的朋友关系,所以无论何种身份、何种流派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善待。
  (2)文章最后说:“这种承认和接受的确过迟了”,为什么利科迟迟得不到同胞的承认与接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利科的哲学研究为什么最终能够取得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中谈到利科“与各种思想展开‘友谊’与‘对话’”,对此你有哪几方面的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后,面对持续不断的经济危机,从善如流,汇聚各方智慧,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带领美国逐渐走出了困境。
  ②诗歌是一种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思的富于创造性的独特艺术形式,欣赏诗歌,不能胶柱鼓瑟地机械理解,而应根据诗歌的艺术特点去品味。
  ③知识渊博的王老师极富教育理想和激情。课堂上,他旁征博引,挥洒自如,风度翩翩,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和爱戴。
  ④火车站人山人海,天南地北的人济济一堂。只见一个阿姨抱着不到两岁的小孩,提着大包小包,不顾疲惫地来到售票处排队,那队伍像条蜿蜒的巨龙。
  ⑤产能过剩令钢铁企业危险重重,如履薄冰:市场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持续回落,优秀企业的效益和创新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⑥“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落发为僧。他在佛二十四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受禅,善度众生,其嘉德懿行令人高山仰止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报道,胶州市发生一起篡改同学高考志愿事件。就本质而言,这种极端的方式展现了“分数至上”的压力下学生紧张和心理扭曲。
  B.举办奥运会,各项工程庞大而复杂,各种工作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百密也有一疏,我们应该对里约奥运会的优点和缺点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C.河北涿鹿县教育局长反对应试教育,关注新鲜教育理念,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短时间内把大量的新理念强塞给老师和学生,就违背了教育规律。
  D.过去的这个夏天,水患连天。当自然界的暴雨及洪峰裹挟着泥沙、草木奔涌而来的时候,被吞没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乡村,更有众多城市陷于“看海”的境地。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