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2017年天津市南开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全卷浏览

2017年天津市南开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艾玛(美国演员,曾扮演《哈利波特》中的赫敏与伦敦公益组织“地铁上的书本”合作,一共“丢下”了100本书。这些书里附带了他亲手写下的字条,字条上说:“希望你喜欢这本书,请好好保护它。如果你读完了,请再放回地铁中,把这本书分享给更多的人。”
  11月15日,8时起,有10000本书被丢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航班和顺风车力,参与者不乏鲁豫、徐静蕾、黄晓明等各界名人。每本书的扉页都带二维码追踪系统,扫码可查看这本书的漂流轨迹和此前读者的留言。
  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使每个人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阅读的空间和时间,作为高三的学生,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现象?你觉得大家能否捡起“地铁丢书”,更捡起阅读的习惯呢?你要如何永葆一颗阅读的心呢?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1.
  【解答】B.“弥望”的“弥”应读“mí”,“人才济济”的“济”应读“jǐ”;
  答案:B.
  2.
  【解答】A.全部正确;
  B.“称诵”的“诵”应改为“颂”;“震聋发聩”的“震”应改为“振”;
  C.全部正确;
  D.全部正确;
  故选:B.
  3.
  【解答】盈利 盈利:中性词,泛指获取利润;
  营利营利:贬义词,谋取私利;
  意气:重在表示意志、志趣、性格的因素和 由于主观的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重在表示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
  玩火自焚: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1)句强调的是“饲养小姑娘获取谋取利益的制度”,所以运用“营利”恰当;
  (2)句强调的是“同学之间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所以运用“义气”恰当;
  (3)句强调的是“善于谋划的人结果使自己受困”,所以运用“作茧自缚”恰当;
  故选C.
  4.
  【解答】A.正确,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符合语境;
  B.望文生义,添枝加叶:在树干上添上些枝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这里误以为“种植树木”;
  C.正确,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符合语境;
  D.正确,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符合语境;
  故选:B.
  5.
  【解答】A.正确;
  B.语序不当,“以他们收藏着中国圆明园掠夺的文物为荣”语序不合理,应为“以那里收藏着他们掠夺的中国圆明园文物为荣”;
  C.语序不当,“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而且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语序不合逻辑,应是“不仅会影响视力,严重的还可能诱发青光眼”;
  D.搭配不当,“扩大”和“效率”不搭配,在“和”的后面加上“提高”;
  故选:A.
  6.
  【解答】A.词人运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忧愁,所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诗人运用设问表明对琵琶女的同情;
  C.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明对亲人的思念;
  D.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词人拨打博大的胸襟;
  故选D.
  7.
  【解答】A.正确;
  B.删去“逗号”,“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其后无需停顿;
  C.“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作“谈到”的宾语,整个句子是陈述句,将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D.“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是文件名,应该用“书名号”.
  故选:A.
  8.
  【解答】文段阐述听雨的感受.
  从材料数据的意义与结构推断,③在意义与结构上与之对应;从第三处空格前的“虽”可知,②的“但”与之衔接;据此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9.
  【分析】作答文学(文化)常识题,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审清题目要求,弄清楚选项中作家、作品、人物、内容等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本题主要了考查了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等几个方面.
  【解答】C、“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表述错误,“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故选C.
  10.
  【考点】山水田园诗.
  【分析】《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
  【解答】A.“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错,“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并非“激情之语”,而是很含蓄、委婉.
  故选:A.
  参考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赏析: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