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青岛市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卷浏览

山东省青岛市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遂 寝:平息 B.骁将郭恩 陷:陷害
  C.因事与仲淹 忤:抵触 D.和丹砂之 饵:服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
  C.“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5分)
  (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5分)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6题。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宋·朱熹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②客,何必独沾衣。
  【注】①隐括: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在今山东临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附】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6.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江水浸云影”,描写江水倒映出天空之云。一个“浸”字写出了一江秋水的澄澈。
  B.“风景今朝是”两句,意即美好的自然现在依然存在,而曾经登临的昔人已成为过去。
  C.“无尽今来古往”三句,词人从时空变换角度抒发了人生短暂、时有危机的无奈之感。
  D.富有理趣,是宋代诗词的特点之一。此词由景入情,表达了词人对人生、世事的理解。
  ②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B.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C. 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 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③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阅读答案及赏析】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阅读答案及赏析。(5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荒淫奢靡的秦始皇,而且指向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 ”两句,是杜牧向当权者发出的警告。
  (2)杜甫《蜀相》中“ , ”一联,描绘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借景抒发自己的孤独惆怅之情。
  (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 , ”两句,描写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