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四次质量调查(四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四次质量调查(四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古文观止》)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油然而笑曰 油然:自然而然的样子
  B.而其自足以相乐如此 徒:徒然,白白地
  C.执事爱其文 执事:主事的官吏
  D.优哉游哉,可以岁 卒:终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组是
  A.见孔子厄陈、蔡之间 当其欣所遇,暂得于己
  B.而欧阳公亦以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非亲旧为请属 匈奴使来,汉亦留以相当
  D.退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 今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或对欧阳修、梅尧臣崇敬之心的—组是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朝为知己。
  ③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⑥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本文是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取得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讲—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欧阳修、梅尧臣与自己的关系,这样写表明自己对欧、梅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就听说欧阳修的文章和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齐名,而且还知道欧阳修的性情潇洒,能自得其乐。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能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2)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3)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南柯子·丁酉清明黄昇天上传新火,人间试裌衣。定巢新燕觅香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1)这首词上片虽未直言情恨,却句句情满恨溢。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3分)
  (2)词的最后一句写到“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何而“怕”。(2分)
  (3)请赏析“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一句。(3句)
  15.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5分)
  (1)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王羲之)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赤壁赋》苏轼)
  (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 !(《拟行路难》鲍照)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破碎的图腾毕淑敏风光旖旎。和所有大惊小怪的旅游者一样,我忙着购买珍珠链、夜光螺之类的纪念品。资深的旅游者小D对此不屑一顾,谆谆告诫这些东西多半是假冒伪劣。
  手里的“椰妹”难道是假的吗?这分明是两个椰子壳粘起来的,你闻一闻,还有椰茸的清香呢!我把大眼睛的“椰妹”,堵到小D鼻子下。
  她躲开了,说,这东西便宜得无以复加,大概是真的,造假的人特别讲究成本。
  到了一处景点,身着绚丽民族服装的女店主,殷勤地向我们推销一件牛雕。
  它是象骨制的,你看这刀工,多么细腻!你看这造型,多么生动……女店主说。
  我被牛雕古朴的形象吸引,刚要掏钱,想起小D的忠告,觑了它一眼,果然在冷笑。
  这若真是象骨制的,只怕你要进监牢。谁不知大象是国家保护动物!小D冷冷地说。
  还是这位大姐识货啊。女店主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态。不过,它虽不是象骨,却是牛骨的。都是骨头嘛,又不是做药酒,没那个那么认真。她笑盈盈地解释。我抚摸着牛雕温凉而润泽的背脊,看着牛雕诚恳而略带悲哀的眼睛,满心喜爱。
  见多识广的小D还不放心,问,这真是骨雕啊?
  女店主有些恼火了,说,你这个客人啊,怎么这样不相信人,不是真骨雕,能有这个分量?你掂一掂,压得手腕子疼!再说啦,这是什么?这是牛啊!牛是什么?牛是我们民族的图腾,图腾你们懂吗?很神圣的东西,哪里敢造假?就是造,也是别的民族的人干的,我们是不敢的。
  面对铁一般的逻辑,我们自惭形秽,哑口无言。我买了牛雕,一路珍爱地用手托着,不时把玩,到了宿营地。晚上,小D紧盯着图腾牛说,我总觉得这像一个骗局。
  我说,真做假时假亦真。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来之则安之,免得晦气。再说,这是图腾啊!
  小D说,图腾怎么啦?也不是防伪标志。我倒是要把它摔开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它显得这样重!
  我大惊,说,可使不得!再说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破坏他人财产。
  小D说,摔坏了,我赔你钱。
  我说,我不要钱。我要图腾。
  小D说,那我赔你图腾就是了。我已在其他商店看到了一模一样的骨雕。
  小D说罢,不待我反应过来,高高举起了牛雕,砸向地面。
  随着暗哑的闷响,牛雕扑向地毯,又嘭地弹起,叽里咕噜地滚进床下。我心痛万分地将它从犄角旮旯处搜索出来,举在手里仔细端详,竟是毫发未损,一双铃铛般的牛眼,熠熠有神,愤怒地盯着我们。
  我说,真金不怕火炼,真骨不怕摔打。
  小D夺过牛雕,默不作声跨出房门。
  不知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紧紧追到大堂。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映着我们摸糊的身影。小D二话不说,又一次高高地举起了牛雕。
  啪!
  牛雕猛掷地面,訇然破碎,炸裂的断片四处迸溅,尖锐地呼啸着,象无数横飞的小刀。
  我恼怒地大叫,简直是打砸抢!别说是骨的,纵是纲的,也禁不住你这样破坏性的试验啊。
  小D拣起一块碎屑,平静地说,仔细瞅瞅吧,你高抬了它的身份。
  我抢过碎屑。先是闻到了一股腐败的气味,接着感到它橡皮般的质地柔软。定睛一看,才知是一块淤泥。这条传神的图腾牛,是以塑料制成外壳。内囊充填污泥。算它坚实,在铺了地毯的室内,经受住了第一次考验。谁想小D穷追不舍,终使它显了原形。
  看我怅然不语,小D说,这么喜爱赝品啊?我赔你钱,你还可再买。说着掏包。
  我说,不要你赔。我只是在想,它到底是谁制造的?
  小D说,那有什么追究的意义?我说,不!不一样。因为牛是一个民族的图腾。小D皱着眉头说,图腾又怎么样?假的就是假的,这就是一切,没有什么不同。
  我说,一个民族,要是连自己的图腾都造了假来赚钱,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宝贵的东西值得珍惜呢?我宁可相信是另外民族的人造了假,骗了老板娘,她不知情,才转卖给我们。她是无辜的。
  16.文中的小D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8.在小D摔牛雕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哪些心理变化?(6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旅游者一般都喜欢购物,资深的旅游者小D对此不屑一顾,而且不断地阻止“我”买珍珠链、夜光螺之类的纪念品。
  B.当“我”把大眼睛的“椰妹”堵到小D鼻子下时,她从造假的成本这一角度进行推测,判断出这个东西可能是真的。
  C.“我”之所以会相信女店主的话,是因为她穿着民族服装,而且态度殷勤,又敢于承认手里的牛雕不是象骨的。
  D.小D总觉得那个牛雕是假的,但又不能从女店主的话里找到漏洞,于是决定打破牛雕,最终解开了真相。
  E.文章以牛雕为线索将整个内容连缀在一起,情节曲折,起伏跌宕,人物个性鲜明,充满神秘的色彩。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